9月29日,第十一届北京国际电影节闭幕。作为北影节的主竞赛单元,“天坛奖”最终评选结果也正式揭晓。国产电影《云霄之上》成为本届北影节最大赢家,揽获包括最佳影片、最佳男主角、最佳摄影三大奖项。
第十一届北京国际电影节闭幕。
今年北影节闭幕式和颁奖典礼紧紧围绕“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在技术与形式上延用“云上”经验,通过云端技术与各位受邀的国内外剧组和颁奖嘉宾共同分享银幕前难忘的传奇记忆。同时,今年也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闭幕式和颁奖典礼当晚,主旋律电影作品和年轻电影人的表演也向这一伟大的历史进程诚意致敬。
黄金年代影人再聚首,回忆中国电影流金岁月
在何冰与吴刚这两位老戏骨的带动下,颁奖典礼现场热闹与感动并存。陈道明、巩俐、葛优、姜文、刘晓庆等多位黄金年代影人再聚首,也让现场观众陷入无限沸腾之中。
姜文喊巩俐一声“奶奶”掀起广大影迷回忆杀。
巩俐和姜文牵手走向台前,颁发天坛奖“最佳影片”之际,回顾起34年前两人在电影《红高粱》中的合作,一声“奶奶”掀起广大影迷回忆杀。动情之处,他们说道:“再过34年,咱俩再来这给他们颁奖,不见不散!”可见北影节作为中国电影人的“大本营”,对中国电影的意义之所在。
葛优、陈道明颁发“最佳导演”奖。
陈道明和葛优则以幽默风趣、互相调侃的方式颁发“最佳导演”奖项,还一起当场调侃巩俐是“现场最荣幸的人”,因为“三任丈夫”——姜文、葛优、陈道明都在现场。
陈坤和刘晓庆颁发“最佳女演员”奖。
而陈坤和刘晓庆则以新老两代电影人对演艺事业的理解和共鸣为切入点,颁发“最佳女演员”奖,刘晓庆一席“永远对电影的敬畏,永远为电影去奋斗,永远热泪盈眶,永远激情燃烧”的发言,不仅令现场观众点赞、鼓掌,更令现场电影人为之动情、动容。
颁奖典礼气氛走向高潮之际,曾经的中国电影人一路高歌引领中国电影走向国际的经典回忆也在银幕前被一一呈现。一张张照片定格着曾经心怀赤诚的年轻影人,用青春和热血铸就的电影江湖,也让台下的观众情不自禁地回忆起了中国电影的流金岁月。
“天坛奖”赛果出炉,《云霄之上》成最大赢家
今年北京国际电影节主竞赛单元入围的十五部影片包罗万象、类型多元、视角丰富,不仅包括名导前辈的诚意之作,也有新人导演的创新之作。闭幕式当晚,入围的三部国产影片《关于我妈的一切》《如果有一天我将会离开你》《云霄之上》剧组和闭幕影片《兰心大剧院》剧组主创代表均来到现场,与线上的世界各国电影人们共同见证“天坛奖”十项大奖的荣耀诞生。
“天坛奖”国际评委会评委们。
随着“天坛奖”国际评委会主席巩俐,评委陈坤、陈正道、乌尔善、张颂文以及陈道明、曹郁、段奕宏、葛优、姜文、井柏然、刘恒、刘晓庆、马伊琍、王学圻、杨千嬅等开颁奖嘉宾走到台前,十座“天坛奖”也迎来了他们的归属。
《云霄之上》成为本届北影节最大赢家。
国产电影《云霄之上》成为本届北影节最大赢家,揽获包括最佳影片、最佳男主角、最佳摄影三大奖项。这部战争题材作品用“水墨质感”描绘了红军故事,通过中国诗性电影美学让世界看到了传承千年的文化气质和日新月异的东方文明。颁奖典礼现场,导演刘智海与电影主创人员难掩激动与喜悦之情,互相拥抱、热泪夺眶,并对北影节组委会和“天坛奖”国际评委会深表感谢。
此外,“最佳女主角”奖项则花落电影《坠雪少女》主演诺亚·阿比塔。伊朗演员沙哈布·侯赛尼和丹麦演员娜娜·斯卡劳浦·沃斯则分别凭借在影片《此时此爱》和《信誓》中的精彩表演分别斩获天坛奖“最佳男女配角”奖项。同时,影片《此时此爱》还将“最佳音乐”奖收入囊中,影片《信誓》的编剧克里斯蒂安·托普也斩获了“最佳编剧”奖,“最佳导演奖”项由《攻城日记》导演安德烈·扎伊采夫获得。闭幕式典礼现场,几位国际影人也分别在线上发表了获奖感言,并表达了对北京国际电影节的感谢。
采写:南都记者许晓蕾
编辑:刘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