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届中国国际航空航天博览会于2021年9月28日在珠海正式开幕。作为中国目前最大的国际性专业航空航天展览,本届航展相较往届出现了许多新变化,其中一点就是“无人热潮”,一批高技术、智能化无人设备的参展吸引了不少观众的目光。
无人机、无人车、无人船等,无论军用或民用领域,无人设备成规模、成体系的整体亮相,全面展现了我国装备工业近几年在无人设备领域的创新跨越和科研实力,也代表着我国无人设备系统发展的最高水平。
无人技术的下一个发力点是什么?已投入使用的无人产品,是否发挥了一定的作用?南方都市报“航展观察”系列报道将分别以“航天时代”以及“无人时代”、“民航时代”探讨本届航展所带来的启示。
军用无人设备个个“身怀绝技”
本届航展中,由中国航空工业自主研发的多款无人机首次亮相。在1号馆,一款犹如巨大蝙蝠的飞机模型十分引人注目。这是具备高隐身、强突防和精确打击能力的攻击-11无人机,可以在高威胁、强对抗环境下对敌人纵深目标实施精确打击,遂行进攻性制空作战、压制防空等任务。
攻击-11无人机的造型引人注目
本届航展令人眼花缭乱的众多无人机中,最引人瞩目的无疑是无侦-7。尽管该机型已经服役数年,但是外界对其知之甚少,就连其正式服役后的名字“无侦-7”也是在这次航展上才首次披露。无侦-7无人侦察机系统是一种大型高端无人机系统,以提供图像情报的方式,用于战略侦察和战术侦察。配合光电吊舱,无侦-7可以在高空对目标的性质、真假、型号等进行更为详细的识别分析。值得一提的是,依托模块化设计,无侦-7机腹位置的载荷模块可以根据不同任务进行更换,甚至可以摇身一变,成为大型空中无人侦察预警平台,升级潜力不可限量。
无侦-7在航展现场展出
航展现场,以反潜侦查系统闻名的翼龙-2无人机首次进行飞行表演,还与航展观众“互动”。据了解,翼龙-2无人机是航空工业研制的一款中高空、长航时、侦察/打击一体化的多用途无人机系统,具备全天时、全天候、全疆域、多场景任务执行能力。翼龙-2无人机经历了高强度、高复杂环境、强对抗等实战使用的考验,其平台性能先进、承载能力大、扩展能力好,系统自主可控、成熟可靠、环境适应性强、安全性能高。
值得注意的是,本届航展的反无人机专题展区,系统化展示了综合反无人机作战体系。该体系从顶层建立反无系统标准,装备柔性组合、系统架构灵活,能够运用多种探测、拦截手段,构建“高中低”“远中近”的立体防护能力,可针对不同场景快速建设反无作战系统,进行智能化、无人化打击。
在本届航展,除了无人机,无人船、无人车的集中亮相,也进一步体现了“无人技术”所取得的突破。本届航展首次设立了船舶馆,一批我国自主研发的无人船艇在现场亮相,排水量仅20吨的全球最小盾舰——JARI-USV多用途无人作战艇、云洲智能的导弹无人艇及彩虹-6无人艇均有展出。有参展商表示,在未来战场上,无人系统将配属给有人部队,由其指挥员统一指挥,主要执行高风险、高难度的任务,实现协同作战。
无人设备巡检领域日趋成熟
检查电网是否结冰、农田的灌溉设备是否正常运行、探测人群的体温……本届航展中,9、10号馆集中展示了一批智能化的无人巡检设备。有专家表示,无人设备在巡检、测绘领域的应用变得更成熟、更稳定。
在军民两用技术展区,记者见到了由纵横股份带来的多款无人产品。其中,大鹏CW-40军民两用无人机是首次对外亮相。据现场工作人员介绍,改款机型使用国产四冲程电喷发动机、北斗差分GPS导航系统和国产自主知识产权航电系统,适用于大面积、长距离视频监控场景,在恶劣环境下仍可保持稳定性和可靠性,可用于情报侦察、搜索监视、环境监测、森林防火等各种军民应用场景。
大鹏CW-40军民两用无人机于本届航展首次亮相
来自珠海的本土参展商璇玑科技则展出了“衡”系列微型共轴双旋翼直升机。与传统无人机外形相比,展出的无人直升机外形更显独特,在翅膀折叠时形似相机镜头,翅膀张开时更像“竹蜻蜓”。该机型通过模块化的设计,可搭载不同功能实现多样的任务需求,并同时实现了超静音飞行和超长续航,可广泛运用于防务、应急、能源等领域。
外形独特的“衡”系列微型共轴双旋翼直升机
电力供应与民生保障息息相关,电网巡检是其中基础的一环。由于电力输送线路一般架设在山区,人工巡检不仅效率低下,而且充满危险。作为智能巡检和特种作业的专业化同行科技平台公司,南网通航为电力生产部门提供无人机自动巡检方案。在航展现场,南网通航展示了其推出的大数据分析中心。据介绍,该中心每月可完成12000公里输电线路及其附属设施的巡检数据分析,在提高巡检效率的同时,也节省了时间成本。
将成为无人领域的下一个发力点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更多实体经济领域的行业开始重视空间领域的开发,无人机得到前所未有的增长机会。结合互联网和物联网技术的高速发展,无人机以其大幅降低物流配送成本、提高配送效率的特性,联动数据信息管理系统加入智慧物流领域,得到各企业的青睐。在本届航展,各类物流、交通无人设备齐亮相,引来大批观众上前参观。
在9号展馆,TP500无人驾驶运输机吸引了多个国内物流企业参展商的目光,据介绍,这款由壹通无人机系统有限公司研发制造的无人机,主要定位于支线物流运输场景,为快递物流企业和各类短途航空运输需求提供低成本、智能化的解决方案。
TP500无人驾驶运输机吸引了多个参展商的目光
地面的无人驾驶技术已经较为成熟,而在本届航展中,有厂家推出了空中的无人“飞行汽车”。由峰飞航空科技生产的V1500M电动垂直起降固定翼载人飞行器在本届航展全球首发亮相。据介绍,该款机型最大起飞重量为1500公斤,载客飞行航程可达250公里,采用复合翼构型,搭载纯电力系统,由8个电动升力系统提供升力。得益于该机型无需机场、跑道的特点,城市中的大部分屋面和空地都可以成为起飞降落的场所,从而为城市空中交通市场拓展了更广泛的目标群体。
V1500M电动垂直起降固定翼载人飞行器于本届航展首次亮相
同样位于9号展厅,来自南网通航的智能物流平台也十分引人瞩目。今年8月,该公司首次完成了运输13台柔性直流联接变压器的特种运输项目。这是一次“时间空间跨度大、难度高、要求高”的超大件运输任务,该公司以信息平台的数字化管理模式作基础,由无人机协助,从大数据分析方向切入,不仅为圆满完成运输任务提供了有力保障,也为智慧基建、智慧物流转型提供了全新的业务方向。
目前,无人设备想要在物流市场获得成功仍将面临投资成本较高、不可抗力因素较多、国家监管严格等诸多限制。但幸运的是,随着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完善,无人机技术方面的劣势将被进一步弥补,从远程操作到无人操作再到自主飞行,未来无人机在智慧运输领域的运用将会越来越频繁,其使用场景也将进一步扩大。
南都中国航展报道团队 出品
统筹:南都记者 王靖豪
采写:南都记者 王靖豪 实习生:李涛 刘洁婷 叶倍源 张景淞 王紫慧 栾艺菲 刘姝 李睿 周凯健 张家琛 薄涛 杨佳慧 尹丽钧 徐思源
编辑:王靖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