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丝带”迎来首场国际赛事,中外运动员体验后说了啥?

南方都市报APP • 察时局
原创2021-10-09 10:14

10月8日,速度滑冰——“相约北京”中国公开赛在国家速滑馆举行,这是今年首场北京冬奥测试赛,也是“冰丝带”迎来的首场国际赛事。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参赛的滑冰运动员出现不少新生力量,比如3000米女子速度滑冰比赛中的四名运动员, 全部是“00后”。其中,中国小将杨滨瑜在最后关键时刻被荷兰选手实现反超,以4分25秒61的成绩摘得银牌。

pic_966075

10月8日,中国选手杨滨瑜在女子3000米比赛中。她以4分25秒61的成绩位列第二名。 新华社记者 张晨霖 摄

“00后”中国小将杨滨瑜3000米速滑摘银

本次速度滑冰测试赛共设12个小项,8日下午共举行了女子3000米、男子5000米、女子500米和男子500米4个项目的比赛。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参赛的滑冰运动员以新生力量为主,比如3000米女子速度滑冰比赛中的四名运动员, 全部是“00后”。

南都记者从现场看到,在速度滑冰女子3000米比赛中,中国小将杨滨瑜前几圈一直保持优势,到了最后一圈,荷兰选手苏菲·安娜·克莱伊维尔德(Sophie Anna KRAAIJEVELD )突然加速实现反超,最终以4分25秒32 的成绩夺冠,杨滨瑜以4分25秒61摘得银牌,韩国选手朴彩源位列第三。

微信图片_20211009093939.jpg

速度滑冰女子3000米比赛获奖选手接受远程采访。南都记者 王凡 摄

杨滨瑜是中国速度滑冰的后起之秀,以中长距离见长。她曾在2020年冬青奥会中获得女子集体出发金牌和女子1500米铜牌,为中国代表团拿下当年冬青奥会的首枚金牌。她在此次赛后采访中表示,场馆非常美丽,尤其满意冰面质量。

此外,获得男子500米季军的荷兰选手蒂姆·普林斯也告诉记者,第一天上冰的时候感觉冰面稍微有些偏软,但是每天冰面的质量都在变好,今天比赛时冰的质感已经比较硬,整体感觉较好。


多国运动员齐聚“冰丝带”

此次中国公开赛设12个小项,来自中国队、韩国队和荷兰队的运动员参赛,为期三天,将于10日结束。

值得一提的是,2007年8月8日,北京奥运会测试赛——“好运北京”国际曲棍球邀请赛就在同一个地方举行,不同的是当年骄阳似火的夏奥临建曲棍球场馆已经化身冰雪晶莹的冬奥会标志性场馆“冰丝带”,静静等待远道而来的奥运健儿。

据悉,冬奥首创的二氧化碳跨临界直冷制冰系统,已是第三次正式制冰,更加快捷高效,中外制冰师配合更加完美,仅用10天时间就完成了比赛场地制冰工作。

南都记者在现场看到,正式比赛开始之前,浇冰工作人员开着几辆浇冰车在赛道工作,通过推铲、刮平、收集、浇水、抹平,对冰面凹凸不平、划痕、滑道等各种情况进行迅速平整,达到理想效果。

微信图片_20211009093855.jpg

浇冰工作人员开着浇冰车在赛道工作。南都记者 王凡 摄

在防疫方面,场馆分设闭环内外两个圈层,即根据不同风险等级的客户群的空间及流线,分设“闭环内”“闭环外”两个圈层,并制定完善的防疫方案及防疫手册,做到疫情防控“一馆一策”,确保实现分区不重叠、流线不交叉、边界须严管、人员不跨区。

荷兰选手克莱伊维尔德告诉记者,很满意中国公开赛的防疫措施,“各种防疫措施对运动员是很好的保护,对于我们保持竞技状态也非常有利。”她说。


南都记者 王凡 发自北京

编辑:梁建忠

南都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授权联系方式
banquan@nandu.cc. 020-87006626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