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得起还要治得好,中山一携手三明共建省级区域医疗中心

南方都市报APP • 南都健康联盟
原创2021-10-11 21:12

医疗体制改革中的全国样板“三明模式”将进一步向深水区迈进。从较好的破题“看病难、看病贵”,向“看好病、防好病”前进。而在这过程中,势必需要高水平医疗机构的帮助解决医疗服务能力整体提升的问题。

11日上午,来自福建三明市第一医院12个科室的12名科室主任、骨干医生、青年医师,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开始“组团式”进修,通过两个月至六个月的学习,提升当地常见疑难病症的诊断治疗能力。这也是8月底两院合作共建福建省级区域医疗中心后,首批由闽来穗进修的三明医务人员。

WechatIMG15.jpeg

接受高水平医院帮助

三明未来的目标是急危重症“零”转出

挂职三明市政府副秘书长、三明市第一医院副院长的中山一院朱庆棠教授告诉南都记者,再出发的三明医改将在“三医联动”的基础上做好“上下联动”,提升医疗服务能力。这次中山一院与当地采取的共建模式,将重视学科群的支撑,通过“组团式进修”全面提升能力。将医疗体制改革进一步深化下去,实现从解决看病贵、看病难,到解决看好病、重预防的蝶变。

目前,三明已经发布实施“六大工程”推进医改再出发行动方案,提出力争到2025年,建立较完善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和基本医疗服务体系、较健全的医疗保障体系、较规范的药品供应保障体系和综合监管体系、较有序的医疗卫生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较科学的全生命周期健康服务体系,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的医疗卫生服务需求,主要健康指标和群众满意度居于全省前列。

在六大工程中,加强当地健康人才培养、提升当地医疗服务能力需要“强力外援”支持。为此,三明市与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等国内高水平医院建立帮扶共建关系,加快推进福建省级区域医疗中心、闽西北中医区域医疗中心建设,“组团式”推进县级医院临床专科建设,提升县域综合服务实力,加强公共卫生、医疗救治能力建设,强化医疗质量控制管理,努力实现一般病在市县解决、日常疾病在基层解决。

“通过深化医改,我们期望通过五年时间,能实现当地市民零转出,医院在全国范围的同级比对中排名靠前等硬性指标。”朱庆堂表示。

WechatIMG16.jpeg

合作五年

双方将共建福建省级区域医疗中心

中山一院党委书记骆腾表示,8月30日,中山一院分别与三明市人民政府和三明市第一医院就合作共建福建省级区域医疗中心签署协议,并为“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合作共建医院”揭牌。

WechatIMG18.jpeg

根据合作协议,在为期五年的共建期,中山一院将为三明搭建高水平卫生人才培养平台,采取临床专科“一对一”对接、骨干专家驻点、名医工作室、远程医疗指导等刚性与柔性相结合的方式,对三明市第一医院的学科发展、科室管理、临床诊疗、科研教学、人才培养等给予指导和帮助,支持三明市第一医院建设成省级区域医疗中心,使其成为区域内优质医疗服务、医学科研和人才培养的“高地”。

医院副院长陈旻湖表示,首批广州派出的医疗专家已于9月5日赴三明市第一医院开展技术支援,专家团队由祁少海副院长领队,包括该院医学工程部主任、显微创伤手外科副主任朱庆棠教授等6名驻点专家分别深入三明市第一医院骨科、肝胆外科、病理科、心内科、重症医学科、神经内科等科室开展交流、临床查房、业务指导等工作。专家最长驻点时间为一年。



采写:南都记者 王道斌 实习生 叶影

            通讯员 彭福祥 梁嘉韵

编辑:王道斌

南都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授权联系方式
banquan@nandu.cc. 020-87006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