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五成八旬以上老人不与子女同住,深圳老年社区配套较完善

南方都市报APP • 深圳大件事
原创2021-10-14 20:06

南都讯 记者徐异菲 10月14日正逢重阳节,贝壳研究院发布《2021社区居家养老现状与未来趋势报告》。在贝壳研究院调研中,65.5%的老年人独立居住(一个人居住或与配偶同住),与子女同住比例逐渐下降,即使在80岁及以上高龄群体中,独立居住占比仍高达48%。不过,“独居”不意味远离子女。报告指出,独居老人中六成与子女住在同一城市,21.3%与子女住在同一社区。80岁及以上高龄独居群体与子女居住同一社区的比例更高。


深圳超过九成社区一公里范围内设有公园

老年人由于身体机能老化、活动能力与活动范围受限,对于社区内部和周边的环境、设施配套需求更加突出,其中户外锻炼、坐着聊天和买菜购物是老年人日常在社区的高频活动

贝壳研究院在“分钟城”系列专题之老年社区的调研中显示,老年人出行频率并不低,近8成受访者在社区内或附近活动的频率为一天一次或一天多次。老年人对公共服务设施有多元化需求,户外活动占比最高,69.4%的老年群体曾在社区及附近散步或户外锻炼;其次是休闲娱乐活动,为47.4%;再次是生活物料采买活动,为44%;此外,老年人对社区医疗服务项目的需求强烈,包括健康监测、送医拿药、家庭医生等。

具体而言,不同年龄段群体经常从事的日常活动略有不同,相应对社区及周边配套设施的需求亦有差异。60-69岁、70-79岁低龄老年人更偏好散步或户外锻炼、打牌下棋、遛狗遛鸟等活动,相比之下对运动健身场地的需求度高于80岁及以上的高龄老年人;高龄老年人因身体机能弱化严重,更倾向于坐着聊天,相比之下对公园、广场、老年活动室、休息座椅的需求度高于低龄老年人。

不同区域的老龄居住生活圈资源分布存在不均。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公布的21个超大和特大城市中,深圳超过九成社区出家门一公里范围内设有公园,但21城中的多数城市有四分之一的社区在半径一公里范围内没有公园,由此可见,深圳老年社区生活圈范围内配套设施建设的完善性在全国靠前。


超过四成老人希望对楼梯进行改造或加装电梯

据了解,居家养老仍是中国老年人首选。报告显示,44.5%的老年人倾向住在普通居民小区,他们能够从社区参与中获得最大化养老需求和心理满足。而高龄老年人对专业养老服务的需求更高,他们更需要专业化的服务与照料,在80岁及以上高龄群体中33.2%倾向于住在专业养老公寓。

目前现状来看,社区软硬件建设不适应老龄化发展趋势,室内安全性问题是摆在居家养老老年人面前的痛点之一。调查显示,46.4%的老年人认为室内居住空间缺少必要扶手,46.3%认为室内地面光滑易摔,42.8%认为厕所或浴室不便,42.8%表示室内未安装呼叫或报警装置。部分老年群体也面临居住空间舒适性不足问题,表现在室内日照通风不好、室内居住狭窄等。

居住环境适老化改造已成为存量更新重要议程。调研发现,增配老年人服务设施需求最为迫切。社区改造需提供多样化活动场所,满足老年群体的精神需求和价值实现需要;其次安装无障碍设施,比如室内空间加装扶手、社区内部安装指示灯等;44.5%的老年人迫切希望对多层住宅楼梯进行改造或加装电梯。公共设施不足或缺少维护、社区公共空间不足、室内公共区域修缮等也是老年人反映需要改造的问题。

据了解,在深圳,不少开发商对于老旧小区增配老年人服务设施的改造已经列上日程。如在今年8月,招商蛇口首个智慧社区在蛇口兰溪谷落成,而这个升级改造就包括很多项对老年人生活环境的改造与升级。

编辑:柴华

南都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授权联系方式
banquan@nandu.cc. 020-87006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