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特长生到伦敦大学博士 华师副教授分享如何“弯道超车”

南方都市报APP • 南都教育
原创2021-10-19 09:18
云课堂.png

“双减”落地首个学年,随着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减轻,家长要以怎样的心态享受“双减”福利呢?并非每个孩子都是百里挑一,那么要如何实现“弯道超车”?不用担心,南都云课堂来了!

10月14日-16日,华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副教授做客南都云课堂,结合自身的经历,余晖建议家长们,放下不切实际的教育期待,对孩子的未来发展做出客观清醒的判断。

每一位孩子都是独特的,家长应放下不切实际的教育期待

“能被985、211大学录取的学生,其实本身就是‘百里挑一’。”课程开头,余晖通过一系列数据指出这个事实。不过,如今在“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传统观念驱使下,很多家长对孩子有着不切实际的教育期待,期望通过课外辅导等手段,把孩子的成绩提高到“百里挑一”的水平,让孩子走上一条唯分数定高低的独木桥。但“百里挑一”者永远是少数,这种期望和心态最终制造了许多求学路上的“失败者”。

IMG_7754.JPG

“这种心态的背后是一种攀比心,而且这种攀比毫无意义。其实每一位孩子都是独特的,他们不应该用中高考成绩这‘一把尺子’来衡量。”余晖表示,在应试教育的大背景下,攀比心态的泛化致使孩子们逐渐沦为追求应试技巧和知识储备的考试机器,导致他们缺失独立思考、探索精神以及为人处世的良好品质。但在现实社会中,这些精神与品质往往决定了孩子能否走得高、走得远。

在他看来,考大学不应该成为教育的目的,教育的最终追求应该是学生的全面发展。在华南师范大学任教时,他观察发现:有些学生成绩拔尖,但相对缺乏主见,也缺乏与人交流和换位思考的能力;有些学生学习成绩不一定非常突出,但他们有主见、不怕挑战、处事得当,经过长期努力后,取得的成绩往往不会比“优等生”们差。以下类型的学生,在进入大学后及未来进入社会后通常会有卓越的表现:具有主见,能够自己规划未来;不怕挑战,能够在点滴中进步;处世得当,具有较好人际关系。

“条条大路通罗马,何须挤上独木桥?”余晖建议,家长们应该以平和的心态享受“双减”福利。即便孩子的学习成绩不属于“百里挑一”,但在别的领域也会有着独特天赋。家长们可以充分利用“双减”减出的空闲时间和学习精力,给孩子创造一个宽松自由的探索空间,让他们对各种事物加以尝试,同时要注意发掘孩子的特长并加以悉心栽培。

学习才艺特长目的不是考级,而是塑造孩子的健全人格

在“双减”政策大背景下,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综合素质教育深受学校、家庭、社会各方的关注。随着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减轻,许多家长都把目光转向培养孩子的才艺特长。

“究竟是让孩子‘千军万马过独木桥’,还是尝试发展才艺特长实现‘弯道超车’呢?”在南都云课堂上,余晖分享了自己通过学习竹笛实现“弯道超车”的故事。

IMG_7762.JPG

中学阶段的他并非是学习成绩拔尖的学生,但却是一个除读书以外有一技之长的学生。12岁的时候,他开始以吹竹笛为兴趣爱好,并日复一日坚持练习,把自己的兴趣发展成为一项专长,取得了竹笛十级证书以及“蒲公英”大赛少年组竹笛专业金奖等殊荣。高考时,他通过艺术特长生渠道获得多所985、211高校录取,获得“过一本线直接录取”的资格,最终选择进入北京师范大学学习教育学专业,之后又进入英国伦敦大学学院(UCL)取得教育学博士。

余晖认为,学习才艺特长最大的收获不是考级、考名校,而是塑造了自己健全的人格,包括恒心、韧性与胆识,让自己全面发展、终身受益。

正所谓“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培养一项才艺特长需要长年累月的练习。余晖表示,在学习竹笛的六年间,他坚持每天练习一小时,雷打不动,这培养了他的恒心和坚强意志,也让他养成了点滴积累的良好学习习惯。在技术精进过程中,练习每一首竹笛名曲都是一次大挑战,而每一首四分钟的曲子都需要他用长达数月的时间来逐句打磨,这个过程形成了他突破舒适区的韧性。

才艺特长也时常带给孩子正反馈效应。在余晖看来,中学阶段最大的成就感并非课堂的收获或者学习成绩的进步,而是一次次地练习新的曲目从而获得表演的机会。他仍然记得第一次登台演出,便是中学母校的百年校庆大舞台,年仅13岁、尚且稚嫩的他面对上千名观众吹响了竹笛。“这段经历是一次极具挑战的人生修炼,从此我可以更从容地面对挑战。”

余晖总结到,日复一日的才艺特长练习会带来很大的成就感,它并不需要攀比和竞争,需要的是孩子的恒心和韧性。才艺特长带来的优秀品质,在更长远的未来也对孩子的发展起着关键作用。“具备以上几种品质,能够胜任未来进入社会后的绝大部分工作。”

如何培养才艺特长?这里有四大锦囊妙计

既然培养才艺特长有如此多好处,那么,家长应该如何培养孩子的才艺特长呢?在南都云课堂里,余晖就给出了四点建议。

IMG_7764.JPG

首先,学习才艺不宜多、不怕迟,重在兴趣。

余晖表示,自己在小学时也曾探索过画画、乒乓、游泳、围棋等多门兴趣,最终在小学毕业时遇到了竹笛,此后便从一而终。对于家长而言,探索孩子兴趣爱好、天赋特长的过程在所难免,因此在孩子学习才艺的初期,应该给予孩子一定的探索空间。但探索时间不宜过久,项目不宜过多,应该在一定时间内确立一到两门来深入学习。同时,培养才艺重在兴趣,切勿以考级和比赛作为最终目的。很多家长在学习才艺初期就给孩子定下几年内考多少级的目标,虽然看似目标明确,但过分功利化的行为却让综合素质教育变相成为“应试教育”。

其次,才艺与学业是可以兼得的。

培养一门才艺特长,可以作为课业学习间隙穿插的放松身心的活动,它不会像课业学习那样要求达到一定的“KPI”,也无须定时定候进行考核。培养一门才艺特长,关键在于坚持不懈,每天课余抽取一点时间勤加练习。如此下来,在孩子才艺学习收到成效的同时,也放松了紧绷的大脑神经,有利于接下来的课业学习。

再者,才艺老师的教育家精神很重要。

一位优秀的才艺老师有三大特质。首先是因材施教,能参考学生天赋和性格等特点进行针对性教学;其次是循循善诱,对于学生在才艺学习路上遇到的困难加以合适的引导、鼓励和帮助。最后是老师有耐心细致的品质,能耐心等候进步较慢的学生,也能安抚心态浮躁、急于求成的学生。另外,优秀的才艺教师会为学生创造适合的演出和展现机会,让学生在学习路上收到积极的正反馈。

最后,父母的全程陪同非常重要。

学习新的才艺特长是一趟未知的旅程,有父母的陪伴能使孩子走得更加稳健。余晖还记得小时候练竹笛时,父母不仅全程陪同去老师家、以及每日在自家的练习,还自己了解竹笛和音乐鉴赏知识,加强与孩子的沟通交流,最终父母也成了能够“纸上谈兵”的竹笛“演奏家”。余晖指出,当下很多家长表示与孩子没有共同语言,忙于工作疏忽了对孩子的陪伴,那么培养才艺特长,可以给家长和孩子之间创造一个新的交流话题和沟通桥梁。

统筹:游曼妮 卫志凌

采写:南都记者 孙小鹏 实习生 谭炯昭 曾晓茵

摄影/摄像:南都记者 谭庆驹 邓启祥

编辑:孙小鹏

更多报道请看专题:南都云课堂:快乐学习 健康成长!

12
对这篇文章有想法?跟我聊聊吧
南都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授权联系方式:
banquan@nandu.cc,020-87006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