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大国建造积累的丰富经验,可以更好运用到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新任务中,内地建筑师和工程师也希望有机会参与香港北部都会区重大项目的建设”,广东省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总工程师罗赤宇说。近日,“时代精神耀香江”之大国建造系列活动,让香港同胞感叹祖国建造发展奇迹的同时,也引发内地热议。
广东省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总工程师罗赤宇。
大国建造的经验可更好地运用到新任务中
改革开放40多年,很多重大项目的建设,积累了大国建造的宝贵经验。罗赤宇介绍说,像其所在的广东省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就承担了大湾区很多机场,比如广州白云机场、深圳机场卫星厅、珠海机场T2航站楼等机场的建筑设计任务。
“20多年前,广州白云机场一期建设工程设计由外方设计师主导,到了二期和正在设计的三期工程已经是我们自己在主导。从中可以看到,随着建筑行业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内地优秀建筑设计机构及设计师站在了国际竞争的舞台,很多大湾区建设的重大项目都是内地与香港乃至全球顶级建筑设计事务所同台竞争。”
在他看来,改革开放40多年来,采用重点投入、集纳才智和技术突破的大国建造方式,快速、高效及高质量地推动重大项目的建设,成就众多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标志性工程,而这些经验能更好地运用到粤港澳大湾区,特别是香港北部都会区建设的新任务中。
粤港澳地区的学术交流一直都有
罗赤宇先后主持和参与完成过广州白云机场三期扩建工程、广州报业文化中心、深圳机场卫星厅、中交南方总部基地及广东省博物馆等大湾区复杂超限建筑结构的设计及技术研究工作。在他看来,新时代的大国建造一直与香港密不可分。
比如,广东省博物馆由广东省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和香港许李严建筑师事务所合作完成。作为文化地标,它展示了广州的文化特色。深圳平安八卦岭科技大厦、珠海横琴口岸大厦等很多大项目,也是由粤港两地建筑设计师共同参与完成。
“另外,近十年,粤港澳地区在建筑设计领域上的学术交流持续举行,而粤港澳大湾区结构创新交流会则是两年一届。目前,得益于注册师互认的机制,香港很多建筑事务所在内地开展设计业务,而内地也有越来越多的工程类博士硕士在香港的大学深造,然后在香港设计事务所及工程公司工作,两地学术交流的机会非常多,目前即使在疫情环境下也继续以线上线下结合的方式延续良好的交流气氛”。
建议持续推进标准统一和人才互认
在香港融入国家发展大局的新时代下,广东将继续深入推进粤港澳建筑业合作。在此基础上,粤港澳大湾区的建设为两地建筑师和工程师提供更大的发展机遇。
罗赤宇建议,一是要研究推进建设三地统一的工程建设标准。“以建筑结构设计为例,粤港澳都处于台风高发区,我们面临的自然环境一样,对建筑安全及舒适度的要求应该是一样的,但实际上我们的很多技术标准不一样,粤港澳地区可以取长补短,推动标准的创新融合。”
二是在粤港澳建筑业人员资格互认方面,希望内地建筑师和工程师能有更多机会加入香港建筑师学会等专业机构,在香港北部都会区“双城三圈”的新时代下,能有更多机会参与到大国建造中。
采写:南都记者 王艳玲
编辑:黄海珊
更多报道请看专题:美好湾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