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底,启辰品牌结束长达三年多的单飞,回归东风日产,以“东风日产 启辰”的品牌名称再次出征。
在东风体系中,启辰品牌曾一度被提拔至东风日产平级的独立品牌,只是技术上依然依赖东风日产,独立过程中并未打出太大名堂。回归大厂怀抱,意味着进入新一轮新车节奏。不久前,启辰品牌回归东风日产后的首款车型——启辰大V正式上市,新车有着个性的外观,以及接地气的名字,但也不禁让人发问,SUV遍地开花的今天,启辰的竞争压力有多大?
“重仓”年轻化,只有样子还不够
启辰品牌回归东风日产,最好的发声途径就是推出新车,时隔约一年,启辰再次在SUV上推出新品。
启辰大V的官方指导价在9.98万元至12.88万元之间,很巧妙地切进了10万元级别大关,新车给人印象最深的就是其出格的设计,超大尺寸的格栅形成发散的“V”字形,车尾部分也有明显的下压线条,具备GT车型的特征。内饰也采用了较为大胆的双联屏和简洁风设计。
总而言之,新车在设计上努力向年轻化靠拢,如果不看品牌,你很难想象这是一款与东风日产有关联的车型。
但如果考虑到启辰与东风日产之间的关系,会发现这样的设计“事出有因”,和中庸稳重的日产车型相比,启辰变回子品牌后,大V最终的产品形态和东风日产已有车型并没有重复的必要,由于品牌力不如老大哥,造型中庸的产品,只会让启辰陷入茫茫车海中。
造型已然够特别,但并不代表大V就能轻易出挑。
南都记者通过车身尺寸、价格整理了解到,从市场竞品来看,启辰大V和长安汽车UNIT-T、哈弗赤兔、风行T5-EVO等自主品牌有着最为直接的竞争关系,和传祺GS4、哈弗H6、吉利博越X也有一定重叠,而大V的高配车型也和部分合资小型SUV有价格重合。
大V、UNIT-T、赤兔、风行T5-EVO等几款车型,都以相对出格的设计著称,尤其是UNIT-T的设计沿袭了UNIT-K,在市场上已经收获一定口碑,而赤兔也是哈弗品牌一款“出圈”的车型,长安汽车和长城汽车长期处于自主SUV的头部位置,如果只靠外观和接地气的名字,启辰大V要挑战它们乃至“破圈”,过程其实十分艰难。
和竞争对手相比,启辰背后的合资身份,或者会对其质量口碑有一定帮助,但不要忘记,东风日产自身也有价格亲民的逍客、劲客两款SUV,尤其是后者定价和大V几乎完全重合,同样主打年轻市场,可能会在内部给大V造成一定竞争压力。
东风日产启辰方面宣布,新车上市满一个月后,订单量达到9840辆,算是开了个好头,但销量能否持续向好,仍要打上问号。
市场还需不需要启辰品牌?
其实,启辰品牌在回归东风日产的前后,曾发布启辰星作为主打车型,启辰星在空间以及针对中国市场配置方面,和东风日产车型作了区隔,但无奈启辰星所处的紧凑SUV市场,是竞争极其充分的细分市场,合资品牌和自主品牌皆重兵于此,启辰星也不幸成为一款口碑和销量不成正比的车型,今年前十个月只有约1万辆的累计销量。
显然,启辰并不想放弃燃油车板块的布局,所以才会如此“用力”地推出大V,但在东风日产前十个月92.46万辆销量中,启辰的占比十分有限,刚过去的10月份,启辰品牌销量为1万辆,已经是很长一段时间以来的最好成绩。
因此,如果启辰大V无法持续稳定的销量表现,那么启辰的燃油车板块将面临难以出牌的局面。诚然,启辰作为东风日产年轻化、智能网联技术的试验田,有存在的必要,但在SUV市场严重“内卷”的背景下,大V能否走红,启辰星能否“翻红”,难度都不小。
横向对比其他合资品牌,一汽-大众为了收割入门级市场,推出了捷达子品牌,并且取得较为稳定的市场表现,而上汽大众体系中的斯柯达品牌,同样主打年轻化,但如今则面临极其艰难的局面。
主流合资品牌是否需要一个副手?答案不能一概而论,但启辰诞生至今,部分消费者仍对其自主还是合资的身份,难有清晰的认知,这也是启辰的口碑难以换取高销量的主因。
对于启辰来说,电动车也是其突破的方向,但随着各品牌纷纷发力,留给启辰的时间,其实也很紧张。
出品:南都汽车新车辣评榜
南都记者 钟键挺
编辑:李美钰
更多报道请看专题:“新车辣评”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