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老人心脏“分家”多次晕厥,“胶囊心脏”助其消除风险

南方都市报APP • 南都东莞
原创2021-11-05 19:27

双眼发黑、晕厥,原来是心脏出现了问题。近日,暨南大学附属第六医院(东莞市东部中心医院)为一名83岁反复心脏停搏、晕厥的老人,成功植入只有“胶囊”大小的无导线心脏起搏器,消除了老人的心脏风险。值得一提的是,这是东莞市东部片区首例Micra无导线心脏起搏器植入术。此外,这个“全球最小的心脏起搏器”不仅小,还很轻,可使用近12年之久。

WechatIMG73.jpeg

八旬老人心脏“分家”多次晕厥

83岁的龚爷爷,近段时间因经常双眼发黑、多次晕厥,越发感觉身体不太对劲,于是前往暨南大学附属第六医院(市东部中心医院)就医。

经入院进行详细体检后,心电图提示龚爷爷患有“Ⅲ度房室传导阻滞,且有超过6秒的心脏停搏”,通俗点说就是出现“心脏分家了”,出现心律失常,且心脏出现较长时间“休息”,不复跳。严重的话会出现意识丧失、抽搐,甚至猝死。

据此,柔性团队专家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副院长郭军教授及李自成教授建议为龚爷爷植入心脏起搏器,在起搏器的“牵线”下可助心房和心室“重修旧好”。

据介绍,心脏起搏器是一种植入体内的电子治疗仪器,通过其发出的电脉冲使心脏激动和收缩,从而达到治疗由于某些心律失常所致的心脏功能障碍的目的。

不过,龚爷爷年纪比较大,且患有心功能不全、肝硬化、低蛋白血症、慢性肾功能不全等老毛病,传统带导线起搏器做切口植入的话,可能存在术后伤口难以愈合、感染风险大等危险。因此,专家团队决定为其植入“Micra无导线心脏起搏器。”

Micra无导线心脏起搏器植入心室.jpg

不到一小时成功植入“全球最小心脏起搏器”

据介绍,Micra无导线心脏起搏器是近年来心血管领域新研发的产品,被誉为“全球最小的心脏起搏器”。它体积仅有维生素胶囊大小,比传统心脏起搏器减小93%,重量仅为2克,不影响磁共振扫描检查。

个头虽小却拥有强大的电池续航能力,可为心律失常患者提供稳定的生命动能。一旦被植入人体后,寿命将达12年,之后也无需取出,此后还可再植入新的心脏起搏器。

据悉,龚爷爷的手术在局部麻醉下进行,通过股静脉穿刺,将起搏器通过导管植入到右心室内部,不到1小时,便顺利地将无导线心脏起搏器植入。

目前,龚爷爷各项指标正常、恢复良好,没有传统手术的胸部伤口,身体可自由活动。这意味着,东莞东部片区首例、记忆暨南大学附属第六医院首例Micra无导线心脏起搏器植入术顺利完成,这也是整个东莞屈指可数的案例。

小科普

度房室传导阻滞”临床表现

1.早期症状

患者的症状与心室率的快慢和伴随疾病相关,患者可感到疲倦、乏力、头晕、晕厥、心绞痛等。

2.晚期症状

并发心力衰竭时会有胸闷、气促及活动受限。因心室率突然减慢导致脑缺血,患者可能出现意识丧失、抽搐,严重者可致猝死。

治疗:对于有经常双眼发黑、晕厥等症状的Ⅲ度房室传导阻滞或长间歇心脏停搏的患者,植入心脏起搏器是有效防止猝死的治疗方法。

无导线起搏器的优势:

无导线起搏器无需放置起搏导线,消除了导线相关的并发症(如静脉血栓、狭窄、闭塞,导线脱位、穿孔、磨损断裂,三尖瓣反流);无需制作起搏器囊袋,消除了囊袋并发症(囊袋血肿、感染、破溃);术后无伤疤,患者感觉不到起搏器的存在,无心理负担,无身体限制,身体恢复情况更佳。手术微创,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少,住院时间短。

Micra无导线心脏起搏器是当今世界最小起搏器,由鞘管经股静脉输送至右心室,释放镍钛合金爪,抓附于心室肌。寿命长达10年以上,尚可兼容磁共振检查。

哪些人群适合植入无导线起搏器:

缓慢性心律失常具备心脏起搏器植入指征,其中下列情况适合植入无导线起搏器:

◆预计心室起搏比例较低者:如心房颤动伴长间歇、偶发的窦性停搏、阵发性三度房室阻滞等。

◆传统的经静脉途径难以植入者:如反复感染,静脉血栓、狭窄、闭塞等。

◆终末期肾功能衰竭患者:为血行感染高危人群,无导线起搏器降低了感染相关并发症,同时保留了中心静脉不被占用。

◆计划择期接受三尖瓣手术的患者。

◆对外表要求较高、怕手术瘢痕的患者。

采写:南都记者 黄馨莹 通讯员 陈柱豪

编辑:黄馨莹

南都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授权联系方式
banquan@nandu.cc. 020-87006626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