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DNA检验技术专家,带领团队突破一个个技术难题;他是奔波于刑侦一线的法医,攻克了一个个疑难悬案;他还参与建立“打拐”DNA数据库,助力无数个家庭团圆。他是广州市刑事科学技术研究所所长刘超。
日前,南都、N视频记者专访了刘超。谈及多年来专注警务技术创新的感受,他说道:“最重要的有三点,服从安排,瞄准行业难题;甘受寂寞,持之以恒;最后就是要有团队精神。”
建立广州公安DNA实验室
“大学毕业以后,我留校教书,做了三年助教。研究生考了中山医科大学,学医的目的原本是想当医生。”不曾想,就读研究生期间,刘超却因协助侦破一宗命案,偶然与公安刑侦工作结缘。
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法医DNA技术在国内刚刚起步,在刑侦应用领域仍有许多空白。在一宗案件侦办中,公安刑侦人员因鉴定一件碎尸块的性别犯了难。最终,在研究生期间就参与DNA技术研究的刘超运用专业知识,确定了被害人性别,突破了案件侦办的瓶颈。
正值毕业之际,刘超被分配到广州市公安局,计划开展DNA检验工作,“刚来时,只有我一个人,后来增加两个人,我们从骑着单车去买试管、选实验耗材,到装修实验室,什么都靠自己干。”
1991年,在一个8平方的房间里,刘超和同事开始着手DNA实验室的建设。他回忆,虽是白手起家,但广州市公安局给予了充足的保障,第一笔研究基金就有88万,“这在当时是非常大的数额了。”
前10年里,刘超与同事们攻克陈旧腐败检材DNA检验的技术难题,建立了陈旧腐败检材DNA性别及STR检验技术体系,指导包括广东在内的18个省市建立了DNA检验室。
南都记者了解到,刘超技术团队率先建立数字化STR分型技术,为DNA试剂国产化打下了基础;技术体系灵敏度达大幅提高,检验时间由1个月缩短为1天,在陈旧、腐败、微量检材DNA检验方面取得突破。该项目研究的主要成果获2002年度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参与建立“打拐”DNA数据库
2000年,由公安部物证鉴定中心、辽宁省公安厅、北京市公安局、广州市公安局四个单位联建了国际上第一个“打拐”DNA数据库。
“当时叫做边建、边用、边总结,想用DNA技术来进行科学认定。”刘超告诉南都记者,“打拐”DNA数据库的建立同样是从零开始,4个实验室边做边交流。2000年“打拐”专项斗争中,广州市公安局DNA检验室完成样本检验13038份,寻回了119名儿童,许多“打拐”案例中的家庭团圆都令他至今难忘。
他回忆,当年,一对茂名夫妇的孩子被拐,两人走南闯北,找遍了全国多个省市,却毫无音讯。最终,广州警方通过DNA技术帮其找回孩子。夫妇两人听到消息后,立即从茂名出发赶到广州,还带着送给警方的锦旗。至今回想起当年的场景,刘超仍说:“这对于我来讲,是终生难忘的。”
在DNA检验技术不断发展升级的过程中,团圆的故事也不断上演。2021年5月,母亲节当天,东莞市虎门镇举办了一场认亲仪式。被拐32年的刘女士在警方的帮助下,终于与亲生父母相见。现场,刘超宣读了母女的DNA鉴定结论,见证了重逢的一幕。全村放鞭炮庆贺,摆宴席祝福。
刘超告诉南都记者,从2000年至今,“打拐”成效不断增强,关键之一是DNA检验技术的不断进步。同时,他呼吁,对于来源不明的孩子,公众要敢于向当地公安机关举报或求助。被拐卖失联人员的亲属也要知道警方为他们提供了免费采集和检验DNA的通道。
建设持续发展的人才队伍
“在潮湿高温的情况下,有些尸体两三天就面目全非,死因鉴定问题解决了,其他问题就迎刃而解。”刘超向南都记者介绍,针对南方水系发达,水中尸体死因鉴定也是另一重大难题。
对此,多年来,刘超带领团队建立了基于人工智能的硅藻自动搜索比对技术,效率显著提高;建立了溺死藻类DNA检测技术体系,显著提高了溺死诊断的准确性和证据力,成果被公安部列为重点推广项目,已在全国29个省市推广应用,应用该技术鉴定3100多宗重大疑难案件,为案事件的定性、处置发挥了关键作用,主要成果获2017年度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此外,刘超技术团队研发的Y-DNA等高分辨率试剂,效能明显优于国外同类产品。试剂价格是国外同类产品50%以下。被列为全国刑事技术重点推广项目,已在全国630多家实验室常规应用,在侦破久攻未破的命案积案中发挥了关键作用。成果获2020年度广东省科技进步一等奖。
2021年11月1日,广东省委人才工作会议对2021年“南粤突出贡献和创新奖”获得者进行表彰,刘超荣获2021年度“南粤创新奖”。
“我是一个证据鉴识的科学工作者。从1991年到现在,从警30多年,这次获得荣誉,我感到很光荣,甚至在刚听到这个消息后,还觉得有点意外。”刘超感叹。
30年间,刘超始终从事法医学研究与鉴定,在死因鉴定、DNA数据库技术、疑难检材DNA检验、国产试剂及设备研发等方面取得了突破性的成果。他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4项,其中3项排名第一;勘验检验重大疑难案件6000多宗,无一差错。
如今,广州公安队伍中已有100多人从事法医DNA技术研究与鉴定。刘超感慨:“从‘75后’到‘85后’,到现在的‘95后’,我们建立了一支可持续发展的人才队伍,力争在一些共性技术和关键技术方面不断取得新突破。”
出品:南都即时
采写:南都记者 敖银雪
编辑:张亚莉,向雪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