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很多非书面作业是容易加重学生和家长作业负担感的。”11月16日,在广州市举办的中小学生作业优化设计研究现场交流会上,著名作业研究专家王月芬通过网络,给现场教育部门负责人、校长、一线老师带来了专题讲座《“双减”背景下学校作业改革建议》。在讲座上,王月芬深入浅出地阐明了作业设计的目的意义和误区,她尤其提醒,作业不是为了设计而设计,作业不等同于做卷子,设计非书面作业也不等同于作业减负,特别是一些手抄报作业、陪孩子听读、背诵、讲故事等,这一类型作业其实是加重了学生和家长的作业负担感。
王月芬通过网络带来主题讲座《“双减”背景下学校作业改革建议》
设计作业要关注到学生的学习效果
在讲座上,王月芬既有大量的研究数据,又有丰富详实的研究案例,为优化作业设计提供了明确的研究方向和实施路径。
讲座前,王月芬先分析了优化作业设计的几个背景。她指出,作业设计要放到“双减”政策的背景中去思考。“‘双减’就是让学生的学习更好地回归校园。这一轮政策它对于我们学校教育的要求是越来越高了,老师们需要具备一些作业的设计和命题的能力,我觉得今后都是随着整个双减政策落实得越来越到位,可能对于老师这个方面的能力要求会越来越明显。”
王月芬提到另一个背景是,教育部关于中小学生的“五项管理”,包括加强中小学作业、睡眠、手机、读物、体质管理等,这五项管理都是聚焦学生的日常生活,和当下实际详情相结合。“当然,作业的管理和睡眠会和学生紧密相关。”王月芬称,现在检查问得最多的是每天晚上作业的时间是多长,睡眠的时间是多长,这是两个最可见的指标。只有用这种硬性的量化的指标,才可以去衡量学校有没有把政策落地,所以就逼着学校必须要在有限的时间之内设计最高质量的作业,这个就是学校所面临的一个挑战。
第三个大的背景就是PISA测试。王月芬透露,她本人开始做作业研究就是从2009年上海参加PISA测试开始,那一年就发现上海学生学业成绩世界第一,但是作业时间也几乎是世界第一。“在PISA测试中拿了三次世界第一,但是你会发现有一个数据一直是不变的,那就是我们学生的作业时间,包括我们学生的学习效率也几乎是世界倒数的。”王月芬总结到,今天所有学校的校长和老师,包括管理者、研究者,首先要去关注的不是学生学了多长时间,而是应该去关注他在这么长时间之内,他有没有获得他应该获得的学习效果。
要让作业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给予学生方法指导
王月芬认为,要真正发挥作业应有的功能,即让作业成为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一个过程,而不是只把作业作为一个考试评价的工具。
“我们今天很多的学校和老师,包括我们的家长,为什么拼命逼着孩子去学习?他觉得孩子学的时间越长越好,刷的题越多越好。我个人感觉,本来教育领域没有作业这回事情,或者说作业并没有到那么高的一个位置,但是你会发现现在我们把作业看得无比重要,我们很多的教师和家长都把作业作为学习的一种工具和手段,延长学习时间,把我们的学生困扰在无数的试卷里面。“王月芬指出,从功利的角度出发,是把作业作为提高分数的手段,但是从作业真正的本质来看,可以去思考,作业到底和教学、评价有什么差异?
“作业这个过程其实是让我们孩子真正地从教学,过渡到依靠自己去学习,它会发挥一个很大的作用,而一旦我们孩子会学习了,你还会担心他的考试评价吗?”王月芬指出,正是因为今天很多老师和家长不愿意、不敢放手,在作业的过程里面也有很多校外培训机构的老师帮着,孩子一直靠人支撑着,所以他一旦走到评价这个过程的时候,就不适应了。
王月芬强调,老师在布置作业前,要给予学生一些自主学习的方法。老师特别喜欢布置一类的作业叫预习作业。“老师布置预习作业就是一句话,可是你教了孩子怎么预习吗?千万不要觉得孩子天生就会。这么多年我们预习作业是孩子最可以去敷衍了事的一件事情,但是从我个人研究作业的角度来说,我认为预习作业可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最重要的一类作业,但是长期以来被我们老师忽略得非常厉害。”王月芬强调,在预习的时候,老师要让孩子知道预习的价值,预习得好,上课的学习效率会大大提高,甚至在预习过程里面,很多学习的方法就内化了,学习的策略就会越来越娴熟,到最后就会内化为一种素养。
不要做成简单的分层作业,实践性的跨学科作业也要结构合理
在给予学校作业改革建议方面,王月芬还提到了以下五点:找准作业真实问题是最关键的第一步;作业设计质量,是解决作业问题首要前提;单元,是作业设计的基本单位;学校作业改革,不应该是颠覆式的;学校作业改革,要用系统的思想进行。
王月芬建议,学校必须要学会找准自己作业真实的问题。因为生源不一样,教师不一样,家长情况不一样,所以要改革学校的作业,首先要通过问卷调查和作业文本分析去发现学校作业中存在的真实的问题。
“作业真的是一个扎扎实实的工作,不要做很多很花哨的东西,我特别害怕一个学校把一个改革变成了一种花样,一种让学校去有特色的一个契机,教育改革做了那么多,有的时候大家觉得见效很慢,是因为没有抓到最真实的问题,或者是没有抓到促进孩子成长的最关键的痛点。”
王月芬强调,作业设计质量很关键。同时,作业的选择性也很重要,不要做成简单的分层作业,简单的分层作业会把学生的学业差距拉得越来越大,会让我们差的学生变得越来越差,当然好的学生可能是变得更好。但是前面那个问题要重视,就是所有的作业改革和教育改革不能导致更严重的两极分化。
“学校作业改革不应该是颠覆式的。”王月芬坦言,现在很害怕学校搞颠覆式的作业改革,以前的全都不要了,全部换成最吸引别人眼球的。什么跨学科作业、项目式作业、实践性作业、搞什么做小报等等。“我跟大家说要不得,我可以很明确地告诉大家,国家的文件一直首先要求先把基础性作业设计好,然后再去设计一点实践性的、弹性的、跨学科的作业,而这一类的作业不能太多,它的结构要合理。”
王月芬透露,现在不少学校都很喜欢去设计一些非书面作业,但其实很多非书面作业是容易加重学生和家长作业负担感的。她曾经做过调研,发现容易加重学生和家长负担感的作业是:小学低年级语文、英语听读类作业;小学低年级语文、英语听记故事类作业;数学奥数拓展类作业;制作各类小报:电脑小报、手抄报等;搜集资料类作业:对家庭网络电脑打印要求。“我其实研究过很多学校做的小报,从我个人判断来说,小报根本就不是孩子做的,家长替代做的。怎么可以变成是学生做的一个很成功的案例来推广?”
王月芬认为,“双减”政策的落地是重塑全民教育价值观的过程,是教育机制体制重建的过程。校外培训机构大量严控以后,学生回归校园了,这是让全社会越来越尊重科学教育规律的过程。”当所有人意识到学习效率、学习效果这件事情以后,我们尊重所有孩子最基本的休息的权利,玩耍的时间,我们把课堂和作业质量提高,我觉得很重要是让我们学生回归正规学校教育的过程。”
采写:南都记者梁艳燕 叶斯茗
编辑:梁艳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