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4日,“名园号静宜——清内府舆图《香山路程图》”学术沙龙近日在京举办。本次沙龙以北京荣宝拍卖2021秋拍将现身的古籍《香山路程图》为背景,特别邀请故宫博物院研究馆员翁连溪,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副研究馆员倪葭,北京大学建筑与景观设计学院副教授李溪、北京荣宝拍卖典籍部经理李林昊四位嘉宾,围绕其历史价值、文献价值与艺术价值展开研讨。
学术沙龙现场
宫廷遗珍存世孤本首次面世
清宫廷彩绘本《香山路程图》尺寸20.5×16.1cm,为工笔重彩线装,此本为清代宫廷绘画机构如意馆绘制,光绪皇帝、慈禧太后御制并御览之物。它不仅准确地记录了当时的地理信息,而且按照传统山水画绘制,颇为罕见。
香山路程图 清宫廷彩绘本 20.5×16.1 cm 1册 工笔重彩 线装
舆图是古代的地图,体现山川疆域与行政区划,是江山社稷的表征,更是国家秩序的体现,自古以来都有重要的地位与作用。17世纪,西方传教士带来了新的制图方法。在此基础上,清代组织经纬度测量和三角测量,先后绘制了《皇舆全览图》《皇舆全图》《内府舆图》,是中国地图学的重要发展时期。
舆图分为四种绘制方法:形象画法、符号法、计里画方法、投影经纬法,《香山路程图》属于形象画法,突出描绘御路、桥梁、村镇、津渡、驿站、塘铺、衙门,每段道路皆注记里程,反映了古今交通道路的传承与变迁。图中以山脉、河流、城池、建筑为基本要素,着重绘出联系城镇间的道路,以体现沿着道路行进时向两侧观看的亲身体验。
从清代内务府造办处活计档以及各种史料来看,地图测绘和宫廷绘画都是受皇帝的旨意绘制的,有着十分严格的舆图图绘制度。按照《内务府造办处各作成做活计清档》记载,“地图制作步骤”和“绘画制作”标准近似,根据奏折里的要求筹划并进行制作的,过程非常严格且系统化。
在得到旨意后,画师们才开始制作草稿,批准之后,制作正本图画,钤盖“养心殿造办处图记”给皇帝御览。为了制作一幅画,奏折里不仅规定了绘画和地图的数量、人员、时期等,还得详细地指示图画的内容、大小、彩色、材料等内容。
根据《香山路程图》描绘的多处地点及建筑,可以判断舆图绘制的时间段。如神机营、光明殿、颐和园、海军衙门、万寿宫、紫竹院、新建宫门等,根据修建与被毁时间节点,可知此图应是1891年颐和园新建宫门之后,1895年海军衙门裁撤之前,颐和园二次修毕时所绘。
香山路程图 清宫廷彩绘本 20.5×16.1 cm 1册 工笔重彩 线装
《香山路程图》中的文字、图说、注记、贴签、里程,比文献记载更为直观,对于古代军事、行政、水利、祭祀、出巡管理等方面的研究极为重要。
故宫博物院研究馆员翁连溪认为,《香山路程图》传袭清代中期康熙南巡图之构图,是目前国内仅见的清内府彩绘舆图的线装本,可以开辟另外一种装潢形式。
他指出:“此书清楚地为观者复原和展示出当时的建筑形式,人文地理,甚至是优美的环境,不但具有文献与资料性,也是一件极具学术和艺术欣赏价值的宫廷艺术珍品。”
再现清代皇家园林盛景
在北京西北郊的香山上,坐落着三山(万寿山、香山、玉泉山)五园(颐和园、静宜园、静明园、畅春园和圆明园)之一,即清代著名皇家园林静宜园。
1745年,乾隆皇帝扩建香山行宫,次年完工,命名为静宜园,静宜园在五园中面积最大,是皇家避暑胜地。
静宜园的园林布局有别于其他园林,景观以山为主,景点分散于山野丘壑之间,包括内垣、外垣、别垣三部分,占地约153公顷,是一座以自然景观为主、具有浓郁的山林野趣的大型园林。
《香山路程图》中的“静宜园”
静宜园的大小建筑群共50余处,乾隆皇帝命名题署为二十八景:勤政殿、丽瞩楼、绿云舫、虚朗斋、璎珞岩、翠微亭、青未了、驯鹿坡、蟾蜍峰、栖云楼、知乐濠、香山寺、听法松、来青轩、唳霜皋、香嵓室、霞标蹬、玉乳泉、绚秋林、雨香馆、胎阳阿、芙蓉坪、香雾窟、栖月崖、重翠庵、玉华蚰、森玉笏、隔云钟。1780年,又建成昭庙,是静宜园全盛时期。
北京大学建筑与景观设计学院副教授李溪认为,《香山路程图》很可能是慈禧太后出行随身携带的“旅行指南”,“图中包括静宜园在内的一系列皇家园林,因此该图不仅属于皇帝、北京,更是属于来自全国各地进京做官的文人大夫。”
《香山路程图》的线路目录 1
《香山路程图》的线路目录 2
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副研究馆员倪葭指出,此书的作者应该在早春时节中的某个清晨出发,描绘一路上随着时间推移不断变化的北京城景象。在不少细节中,都能看出画家绘图之用心。
三山五园地区和紫禁城有着相似的政治和历史文化功能,从清朝开始便与北京旧城组成密切关联的有机整体。三山五园的渊源流变中交织着与北京其他地区的历史、文化和空间演进,彼此不可分割,它们共同见证的重要历史事件及文化积淀。
翁连溪认为,“这本书或为存世《香山路程图》中的唯一一本,是目前世界范围内仅见的有关香山以及静宜园和其他三山五园相关的重要文物。”
1860年,静宜园被英法联军焚毁,三山五园付之一炬。1886年,清政府对颐和园进行重建,由雷氏家族主持对静宜园进行了小规模的修复。1900年,八国联军再次入侵,静宜园又一次历经劫浩,随之荒废。从1860年到1900年,这四十年是中国皇家造园史上最后一个高峰,可惜极为短暂的二次重修的历史缺少相关文物可以验证。原有的建筑物除了见心斋和昭庙之外,都已荡然无存。
北京荣宝拍卖典籍部经理李林昊表示,这件《香山路程图》作为供皇帝御览的宫廷存世孤本秘笈,两岸故宫均未见同款收藏,在由私人收藏几十年后首度现世,甚为珍贵。
李林昊还透露说:“荣宝团队把《香山路程图》当中所有景点都做了详细分析,梳理建筑的建成、兴盛、遭受掠夺、焚毁再到重建的过程后,将《香山路程图》绘制时间精确到1894年-1895年之间。”
静宜园存有众多历史遗迹,承载了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是北京重要的文化历史遗产。近年来,香山入选“世界名山”,香山寺、昭庙和“二十八景”相继开始复建,未来的北京将会形成“名城·名山·名园”的新格局。
除此之外,《北京市第十三五规划纲要》明确提出“恢复香山文物历史景观”;《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6 年—2030 年)》提出“一核一城三带两区”的文化中心建设布局,其中的“两区”即包括三山五园地区。从这个维度而言,可以借助《香山路程图》构建香山静宜园文化价值体系,以促进三山五园历史文化景区建设。
现存静宜园文物如片羽吉光,这件惊鸿现世的《香山路程图》不仅是珍贵的当时时代留下的图像与文字史料文物,对研究北京的城建史,三山五园的建设史具有非常重要的地理、水利、绘画等研究价值。对进一步研究中国近代绘画史以及地图史也有着重要的历史意义。
故宫博物院研究员翁连溪 观摩研究《香山路程图》
此次《香山路程图》面世引起学界关注,翁连溪认为:“此作如能入藏在园林博物馆体系中,例如被三山五园相关文博机构购藏,定属于最重要的文物之一;被国家机构收藏当然是最理想的归宿,如果被有公益之心的藏家购藏以后捐给国家,可谓圆满。”
编辑:黄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