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分钟有1人猝死!筛查遗传性心血管疾病,看这3个体检项目

南方都市报APP • 南都健康联盟
原创2021-12-04 23:00

2021年12月3日~4日,第14届逸仙国际心血管病论坛(CVF2021)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形式在广州举办。值得一提的是,本届论坛首次设立了手术演示周,来自广东、湖南、上海、香港等多家心血管病中心的术者相聚线上,以手术直播+病例解析的形式联袂为大会带来了一场理论与实践交融的视听盛宴。

微信图片_20211204214036.jpg

这三个体检项目

帮你筛查遗传性心血管疾病

国家心血管病中心发布的报告显示,我国心血管病患病率处于持续上升阶段。目前,每年我国心脏性猝死发病人数超过54万,相当于每分钟约有1人发生心脏性猝死。

随着人口老龄化加剧,秋冬季节来临,心血管疾病发病率也会明显增高,常见的包括血压增高、心衰加重甚至心肌梗死,严重危害患者的生命安全

针对遗传性心血管疾病的筛查,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心血管内科主任王景峰教授提醒市民,定期地进行身体检测,预防疾病,早预警早治疗。若家族内出现遗传性心脏病史导致猝死的情况,建议市民及早进行基因检测,并且每3~5年在体检时增加动态心电图、基因筛查等项目,从心电、结构和基因层面确认发病可能。


开展国内领先介入技术

为患者筑起“护心墙”

据介绍,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是全国第一家对于疑难心血管病采用多学科会诊(MDT)模式的医院,至今已坚持了50年。

得益于逸仙国际心血管病论坛的交流成果,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心血管内科在医教研方面不断取得长足进步,紧跟国际潮流,开展多项国内外领先的介入技术,如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AVR)、希浦系统起搏、无导线起搏器(Micra)植入、HOT-CRT植入术、S-ICD植入术、二尖瓣钳夹、房颤Marshall静脉酒精消融术、左心耳封堵术、房颤脉冲场消融术、血管迷走性晕厥的左房神经节改良术等。

另外,还与心血管外科合作还开展高难度的介入手术,如复杂、高危、有强适应症的冠心病(CHIP)介入、主动脉疾病的序贯杂交手术、复杂心律失常的高精密度标测和导管消融、心外膜电极植入的一站式CRT植入术等,手术成功率高、并发症少,居于国内领先水平,带动华南地区心血管介入的发展。

王景峰教授介绍,本次参与直播的术者为广大同道带来房颤的射频消融术、腔内影像指导下的消融手术、精准消融手术、冷冻球囊消融,以及近两年学界普遍关注的新术式——脉冲场消融等多种多样的术式。



采写:南都记者 杨丽云 通讯员 张阳 黄睿 陈煜阳

编辑:杨丽云

南都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授权联系方式
banquan@nandu.cc. 020-87006626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