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快速走向创新复合型,专家建议应为中国“双链融合”探路

南方都市报APP • 深圳资讯
原创2021-12-06 20:47
11.png

12月6日,在“高质量发展与智库建设研讨会暨庆祝马洪基金会成立十周年活动”上,有专家表示,从技术复杂性的排名来看,深圳排名第一。深圳快速走向创新复合型的过程,政府需要做的更多的是,带动城市在科学创新道路上进一步提高。还有专家认为,深圳应为中国“双链融合”发展方面为国家探路。

会上,深圳市原副市长、哈工大经管学院教授唐杰作了关于创新创业、增长与政策的主题演讲。唐杰提到,深圳的中小企业,在深圳之外,以粤港澳大湾区的企业作为供应商,深圳更多是创新,周边是以制造作为深圳的配套。“谁的技术越复杂,显然需要的知识含量就越多,知识含量越多,定价权越高,被别人复制、仿制的可能性越低。”唐杰认为,从复杂性的排名来看,深圳排名第一;从数据排名看,北京是第一。京沪深作为重要的创新型城市,复杂性极高。

“当深圳走向新的阶段,大规模生产的重要性慢慢下降,转而成为科学引领、产业细分、创新能力,不断推陈出新,也就是高迭代,快速迭代,不断创造出新产品的过程,它变成深圳未来走向新的创新方式。”唐杰认为,在这样的创新方式下,可以看到深圳的一代、二代、三代创业企业家发生了很大变化,更多企业家从科学切入,在科学、设计、开发与周边的大规模制造融合,深圳快速走向创新复合型的过程,政府需要做的工作更多是不断产生新的产品、新的技术、新的理念,带动城市在科学创新道路上进一步提高,80后、90后、00后新一代企业家通过科学引领产生新一代创新。

深圳市委原副秘书长、南方科技大学教授乐正则作了有关高质量发展、产业创新讲的演讲。乐正提到,改革开放40年来,深圳市率先加入全球产业链条。

乐正认为,深圳应为中国“双链融合”发展方面为国家探路。全世界“双链聚合”形成优势的城市并不多,有些发达国家的城市创新链很强大,但是已经没有产业链了,包括美国的很多城市已经没有产业链,有些城市有产业链,又没有创新链,二者兼而有之的城市,全世界屈指可数,深圳有幸成为其中之一,特别是IT业、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

乐正建议,未来深圳推进“双链融合”发展可能会形成几条主线,比如,一是传统新一代信息技术、IT业,仍是深圳主打。二是新能源汽车,比亚迪在电池领域已具备100%自主研发、设计和生产能力,形成完整的电池产业链。文/张小玲

编辑:柴华

南都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授权联系方式
banquan@nandu.cc. 020-87006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