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凡岗位创造不凡成绩 坪山十位聚龙巧匠用行动弘扬工匠精神

南方都市报APP • 大钱进
原创2021-12-14 09:41

不知不觉又到年末了

想问一下

大家今年的KPI完成得怎么样啦?

在最后的21天

不少人准备对着KPI冲刺时

有这样一群深圳人选择“慢”下来

但如果你以为他们的“慢”是指

动作慢、工作效率变低

那就大错特错了

这群深圳人只是选择用

更稳的心态继续钻研工作

他们愿意耐着性子用几年

甚至几十年时间将技能拉满

最终练就一双“巧手”

下面就来揭开他们的神秘面纱

他们就是

坪山聚龙巧匠

看完视频

是不是对这些“大咖”充满了崇拜

在深入了解他们之前

先让我们看一下

“聚龙巧匠”与其他人才评选活动有什么区别?


皆为一线技能人才

致力于“带徒传技”

“聚龙巧匠”是指深圳市坪山区在战略性新兴产业、未来产业、现代服务业、优势传统产业等领域中,选出具有工匠精神、技艺精湛的优秀高技能人才。与其他人才评选活动的区别在于:

1080x1487_6d88b6fcc0c7c76d.jpg

1080x1565_0bb42d6c37693cfc.jpg

1080x1680_bdf928f6d3d94468.jpg

就在12月10日

第二届聚龙巧匠表彰大会召开

“聚龙工匠”们集体亮相

现身讲述他们的故事

让我们一起来听听吧!

232x106_35c4a0ee6364d3f0.jpg

10位获奖者既有高技能人才

也有传授技艺的实操老师

12月10日下午,坪山区率先启动首届深圳工匠活动周分会场活动,开展2021年“聚龙巧匠”交流座谈,现场为获评坪山区2021年“聚龙巧匠”称号的10位获奖者进行颁奖。

据了解,本届“聚龙巧匠”获奖者有坪山新能源智能车、生物医药、智能制造等重点行业企业的高技能人才,也有技术大学、技工院校、培训机构传授技艺的教师。

大会上,刘清侠院士通过分享陀螺生产的工艺强调工匠的重要作用,其认为:“经济社会发展既需要顶天立地的科学家,也需要脚踏实地的能工巧匠,大国工匠是国之重器,有了工匠精神,科学和创新才有希望,坪山主编工匠精神教材,并为辖区产业工人开展工匠精神培训的做法是弘扬工匠精神的有效手段。”

“聚龙巧匠”代表畅谈自身在专业领域的职业创新与匠心筑梦的追求,用个人成长经历讲述奋斗光荣。表彰大会上的他们略显腼腆,但一谈到工作这些“工匠们”便开启了“话痨”模式,金句频出。

☞ 算是和工作杠上了

☞ 做技术,就是要沉得下心

看到这里

大家是不是很好奇

这10位“巧匠”获奖的原因

赶紧看看小编整理出的这些“获奖秘诀”!


成功维修超千万元设备

3000多次抢修零失误


张国凌:从“张师傅”变成“张老师”

钟爱汽车维修的张国凌,如今已从事汽车服务行业33年。1988年刚刚毕业时负责发动机装配工作,目前成为深圳技术大学汽车服务工程专业的高级实验师。

不仅熟练地掌握了各种车辆维修的技能、发明三项专利以及斩获多项国家、市级奖项,还组织培训班将所学技术传授给同事以及汽车专业学生。

如今,他成立了学生汽车创新创业实验室,为培养更多“大国工匠”出力。在他看来,“工匠精神”是一种热爱工作的职业精神,选定了这一行,就不要轻言放弃,传承技能,也是自己的责任和担当。

1080x1920_c6b0cb511c383cd3.jpg


刘巧明:这辈子算是与模具杠上了

如今50岁的刘巧明,已在模具数控行业工作了近30年。他说,择一业终一生,让自己一直坚持下来的,是对模具不舍的感情、责任与担当。

☞ 1993年,他在江门的一家塑料加工厂当模具学徒,通过持之以恒的学习,成长为深圳一家塑料模具厂的模具部经理

☞ 2012年,他入职深圳市宝山技工学校,传授数控编程与模具制造技能,并为多个企业提供技术培训工作。

刘巧明直言:“这辈子算是与模具杠上了,现在最希望把‘精益求精、不断创新’的理念传递给我的学生,鼓励他们将其融入到工作中,为打造社会需要的‘匠人’而努力。”

1080x1920_322a0e948e296a06.jpg


陈刚:坚守12年,追求完美焊接

头戴安全帽,左手拿遮光挡板,右手持焊枪,开启工作模式的陈刚,便会数小时保持这一个动作,只为确保焊接质量。

坚守焊接岗位12年的他,目前在比亚迪汽车工业有限公司担任云轨转向架所有拼装打底焊接工序。

面对焊接时变形较大、稳定性不足等难题,他积极思考并改进方案,最终实现一次性检测合格率达到99.32%、返修的合格率达到100%,确保多个云巴、云轨项目顺利交付。

如今的陈刚,成为一名高级国际焊工,也多次获得焊接技能大赛省级奖项以及第五届“深圳百优工匠”称号。

1080x1920_8f7d5e7003afdbd6.jpg


古振鹏:打破熔喷布产能记录

对在比亚迪汽车工业有限公司做了14年机械加工制造工作的古振鹏来说,做好工匠需要自己数十年如一日、全心全力做一件没有尽头的事。

得益于早年高温高压设备、涂胶设备等主体机械组装工作经验,在2020年2月比亚迪公司紧急启动生产防疫产品消毒凝胶和医用防护口罩后,他迅速展开熔喷布10台生产线等防疫物资的管理生产,并持续改善工艺,在1个多月时间内,实现熔喷布产能翻一番,打破品质产能记录。

他期待:让中国制造成为每一个中国人的骄傲与自豪,也坚信自己会继续在机械加工制造领域突破自我,实现梦想。”

1080x1920_6da53f97d9d4f495.jpg


吴宇辉:打造精品,不当“差不多”先生

拿着放大镜观察模具的每一个细节,再加工将误差减到最小,这是来自昌红科技的吴宇辉杜绝“差不多”现象的做法。从事模具设计加工19年,他一直都保持着这个习惯。

☞ 2013年,他获得全国“高级模具设计师”,多年来仍坚守“匠心”研究技术难点解决方案,力求把每一项日常工作都打造成精品。

☞ 2017年至2020年,他以第一发明人身份获得5项实用新型专利,并在2020年试验出市场急需的医疗基因检测模具。

工作、学习对他来说是快乐的,他认为:只有不断先超越自己,才能超越别人!能为社会发展贡献自己一点点力量,我感到很幸福!”

1080x1920_1839a8973295c76a.jpg


张磊:用精湛技艺挽救数台机器

做注塑机调试员时,从有关书籍中找方法调试产品;维修数控机床时,学习机器英文说明书以及品牌机操作、维修经验……在震雄机械(深圳)有限公司从事了18年数控维修工作的张磊,是一位喜欢读书的“工匠”,并多次“救场”维修多家工厂价值共计超千万元的设备。

说起成功秘诀,他感慨道:“多年来,我一直坚持写维修笔记,不断学习新的知识、掌握新技能,是想更好地理清工作思路、总结工作方法,为智能制造的发展出一份力。”

1080x1920_c2e415c13c59dc04.jpg


徐良:严把质量关,坚守制药人初心

来自万乐药业的“90后”执业药师徐良,是10位“聚龙巧匠”里年龄最小者。但说起药物制剂,他却显得颇为老成。

“MAH(药品上市许可持有人)制度是近年来国家大力推行的一项新制度,我先后参与了多个MAH项目,运用自己的专长解决了一系列技术问题,推进项目落地。”

目前研发的注射用苯磺顺阿曲库铵已获得生产许可、一款靶向生物制剂和注射液也获得药物研发成果奖,并组建药物制剂技能大师工作室培养技能人才。

除此之外,未来的徐良还会在自己的专业领域深耕细作,严把质量关,同时积极分享经验技能,培养更多的技能人才,为医药事业多做贡献

1080x1920_defed63f8613985e.jpg


胡世伟:21年间3000余次水管抢修零失误

来自深圳市大工业区水务有限公司的胡世伟,似乎和水务管网有着不解缘分。

从最初一名普通的供水抢修工,逐渐提升为如今的管网运营部副部长,21年间,他用一把焊枪、一根听筒,保证200公里供水管网共3000多次抢修零失误,先后获得“中国水务之星”“深圳市技术能手”等称号。而不竭精进技术的背后源于“希望让大家用上放心满意的水”这一信念。

1080x1920_5bdc67b767c6a1e7.jpg


刘念:做技术,就是要沉得下心

随着工业机器人越来越普遍地应用到车间生产中,怎样简化操作,让技术工人精准实现点位操作,是刘念10年来从事可编程序控制器设计的动力之一。为此,他研发将触摸屏、机器人等设备进行网络通讯技术工人们可在屏幕上移动机器人及示教点位

2018年至2020年间,他相继在省、市级机电一体化和可编程序控制器系统设计师职业技能竞赛中名列前茅,并获得深圳市2018-2019年度技能菁英。

从最开始的电工维修到现在的电气设计,他深知:做技术就是要沉得下心,要专注做好每件事,把基本功一步一步走扎实,才能在基础之上走得更高更远,想走捷径、怕吃苦,是行不通的。”

1080x1920_7c8dd6ecd1fe173d.jpg


张锦标:耕耘15年,拿下8项专利

对于“80后”张锦标来说,过去15年从事机械制造与自动化的日子挺苦。

因为他需要耐着性子学习和应用生产自动化、光学成像原理等知识,带领公司研发团队经历一次次失败的尝试,攻克多项光学透镜超精密模具与成型技术难题。

过程中也有甜。当每一项创新研究突破行业技术极限、陆续拿下八项技术专利时,他觉得“一切都值”。

尽管曾获“深圳百优工匠”称号、被评为深圳市地方领军人才,但张锦标更愿意称自己为“技术人”,他常说:“工作过程中少一些粗制滥造,多一些优品精品,少一些投机取巧,多一些脚踏实地,这便是我们技术人的至真追求。”

1080x1920_ce183e83d2ddea18.jpg

从这10位“聚龙巧匠”不难看出,参评的有新能源智能车、生物医药、智能制造等重点行业企业的高技能人才。这和坪山正积极发展中国芯,创新药,智能车三大主导产业息息相关。这座向上生长的城区,离不开“巧匠”们在自身专业领域的精耕细作。

有产业向前发展的速度,坪山也有尊才爱才敬才的温度。如今,坪山正将“聚龙巧匠”评选活动打造成全区高技能人才精品活动,促进更多优秀技能人才脱颖而出。

下一步,坪山将继续开展职业技能提升行动——以广东省委省政府“粤菜师傅”“广东技工”“南粤家政”三大工程为抓手,积极构建技能人才终身培育工程,推进坪山工匠园建设,进一步加强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坚持创新发展理念,弘扬工匠精神,助力产业发展,不断夯实“创新坪山 未来之城”的产业根基,实现高质量可持续发展。

希望未来

坪山的人才发展越来越好

创新坪山,未来之城

让我们一起期待!


文:陈杏花

编:陈秋诗

设计:虢娟、陈博远

坪山区人力资源局&深圳大件事传媒  联合出品

编辑:刘嘉仪

南都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授权联系方式
banquan@nandu.cc. 020-87006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