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交易、远程医疗、学术互动等领域的跨境时延难题,或有了解决方案。12月16日,中国移动“数智湾区 智联全球”2021年粤港澳大湾区国际政企业务推介会暨SD-WAN跨境智联专线产品发布会在深圳举行,一批跨境互联产品和技术浮出水面, 探讨大湾区数字化转型,助力政企行业的数据高速互通。
南都记者梳理《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其中明确要求“加快互联网国际入口带宽扩容,全面提升流量转接力”,这需要进一步加快国际海底光缆的建设。
如何为大湾区搭建一流的国际海底光缆网络,成为深圳等大湾区核心城市运营商的重要功课。
中国移动国际有限公司大中华区总经理孙晓妹透露,中国移动国际正加快完善全球海缆网络布局,以广州、深圳、珠海国际局及“广深珠港” 湾区骨干环为主,海陆缆相结合,实现大湾区内互联及出海。截至目前,在超过63条海陆缆上拥有资源,其中自有权益海缆11条,国际总传输能力突破78T,在全球拥有180多个PoP点(即网络服务提供点)。
海底光缆究竟有多么重要?距离大湾区市民有多远?按照业界的不完全统计,目前世界上有超过 400 多条海底光缆, 总长约 120 万公里, 是地球到月球距离的 3 倍。据悉,全球95%以上的国际数据通过海底光缆进行传输,海底光缆成为互联网的主动脉。
在这些高速专线网络的助力下,产品创新也有了突破。深圳移动副总经理郭明杰表示,已联合中国移动国际特别打造了短时延专线,具有专网专用、超低时延、超高可靠、超快开通、超强保证的特点,能解决市场上深受困扰的跨境时延问题,为证券、期货等交易机构带来交易上的优势,让医疗、教育机构的学术互动交流变得更加流畅。
在当天现场,中移动还亮相了SD-WAN跨境智联专线产品。技术人士解释,通过SD-WAN跨境智联专线实现应用加速,平均下载速度提升180倍以上,助力数据高速互通。未来,SD-WAN跨境智联专线产品,可以更广泛的应用于全球的学术交流、远程医疗、视频会议等场景,为各行业发展赋能
中国通信业知名观察家项立刚分析认为,5G时代需要强大的网络整合能力,局域网、广域网、云,国内业务、国际业务的整合,这些需要更强大的网络能力,而SD-WAN实现了远程控制、零配置部署、流量可视化、所见即所得等特点,为复杂业务简单接入提供了可能,让5G+赋能千行百业,激发行业数字化转型新动能。
(卢亮)
编辑:戴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