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3日,以“创新智慧助老 乐享数字生活”为主题的智慧助老趋势研讨会在北京举行。此次研讨会由中国老龄产业协会指导,南方都市报主办,支付宝蓝马甲协办。
在圆桌研讨环节,中国老龄科学研究中心老龄数据与信息技术研究所副所长苗文胜用“至慧”表达对于智慧助老的期待,希望政府、社会和企业共同努力,通过技术融合,使智慧助老真正为解决老年人生活需求,提供更便捷服务。
中国老龄科学研究中心老龄数据与信息技术研究所副所长苗文胜用“至慧”来表达他对于未来智慧助老的期待。
前不久,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加强新时代老龄工作的意见》指出,实施“智慧助老”行动,加强数字技能教育和培训,提升老年人数字素养。
如何理解“智慧助老”的内涵?苗文胜表示,随着智能化养老服务得到广泛应用,运用先进物联网技术,将日常生活中的出行、就医、消费和文化娱乐等不同场景,与老年人紧密结合起来。通过大数据分析,实现养老服务需求与供给之间的有效衔接。有效帮助老年人解决各种信息化使用过程中的困难,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提升老年人在信息社会的幸福感、安全感和获得感。
谈到“数字素养”时,苗文胜特别分享了一组数据:2000年进入老龄化至今,全国老年人受教育程度逐渐提升,截至2015年60岁以上老年人初高中学历上升到14.3%,大专文化程度上升1.1%。随着老年人口受教育程度提高以及消费能力提升,为智慧助老提供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如今,跨界联动形成合力成为智慧助老趋势,市场、社会、政府等如何跨界合作、融合创新?苗文胜认为,智慧助老实际上是一个跨领域与融合创新的过程,技术革新、养老理念更新等是内在驱动力。
他从三个层面进行详细阐述:一是政府应发挥撬动作用,鼓励、引入社会资本投资项目建设、运营和管理,更好吸引社会资本,特别是民间资本介入,从老年人最关心的医疗等方面着手,帮助老年人融入现代社会。二是适老化是融合创新的关键。随着老年人身体机能逐渐衰退,老年人对色彩、亮度、字体大小以及配色、声音等方面都有具体要求。但是,目前一些网站、手机App适老化改造更多注重界面、产品做得好看,老年人获取内容比较困难,建议后期开发应遵循老年人需求,尊重老年人使用习惯,产品尽量扁平化,功能尽量单一。三是从市场角度出发,加强智能设备领域相关标准的研制,根据老年人实际需求,扩大老年人智能终端供给,从技术革新、产品服务以及应用试点等方面探索智慧化养老产品的开发、研制。
提及对智慧助老的未来发展,苗文胜用“至慧”来表达他的期待。他说,“至”既有达到的意思,又有“极”和“最”的含义,希望政府、社会和企业共同努力,通过技术发展、融合,真正解决老年人的生活需求,提供更便捷的服务。
采写:南都记者 袁炯贤 凌慧珊 熊润淼 陈卓睿
编辑:袁炯贤
更多报道请看专题:蓝马甲公益行,助力提升适老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