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实“双减”有深度,课后服务有温度!这所学校迎市政协调研

南方都市报APP • 教育大件事
综合2022-01-07 19:09

2022年1月4日,新元初始,市政协部分委员、市、区有关职能部门到中山大学深圳附属学校调研课后服务及“双减”工作落实情况。

微信图片_20220107162357.jpg

微信图片_20220107162412.jpg

本次调研活动分为会议和观摩两个阶段。会议由市政协科教卫体委分党组书记、主任吴思康同志主持。

课后服务工作是党和国家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办教育,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推进育人方式深度变革,解决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的重要改革举措。

深圳市课后服务工作是贯彻落实党和国家改革精神,回应社会关切、破解民生难题、推进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务实举措,是践行党的宗旨、落实为民服务的具体体现,是民生工程,更是民心工程;也是推动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双减”工作重大决策、贯彻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将学校作为落实“双减”主阵地的重要抓手。

会上,深圳市教育局党组成员、二级巡视员关苏总结了深圳市课后服务工作成效的五个亮点,并提出了三点要求,为课后服务工作指引了方向。

2021年初印发《深圳市义务教育阶段学校课后服务实施意见》,深圳市课后服务工作采取“典型示范、分批推进”的策略,稳步推进,为学生提供安全有序、健康向上、公益普惠、丰富多彩的课后服务,积极开展有利于提升学生思想品德、学业水平、身心健康、艺术素养和社会实践的各种教育服务活动,满足学生成长的多样化需求。在全市全面开展课后服务工作以来,在各区各学校的共同努力下,由点及面,全面推进。

课后服务是一项惠及千家万户的民生工程,全市教育战线凝心聚力勇担当,乘势而上再出发,肩负起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崇高使命,勇敢挑起推进育人方式变革的时代重任,努力打造“家长满意、学生喜欢、教师认可”的课后服务,将课后服务工作当作学党史、做实事的具体行动来落实,当作落实“双减”要求、发展学生学业特长、促进学校特色发展的重要抓手来推动,以高质量的课后服务,共同书写深圳教育“幼有善育、学有优教”的新篇章,努力让人民群众的教育获得感成色更足。

光明区教育局介绍本区课后服务工作实施情况及课后服务平台试点工作情况。光明区委教育工委书记,区教育局党组书记、局长黄汉波在会议中提到,光明区认真落实国家、省、市有关文件精神,通过“稳、准、质、延、安”严格落实课后服务。

罗灿校长代表中山大学深圳附属学校交流2021年学校课后服务工作实施情况与经验做法。中山大学深圳附属学校立校仅一年半,先后承接了光明区的课后服务成果总结会议和深圳市的课后服务经验交流会议,学校围绕“健康、乐学、发展”的育人目标,把学生健康放在第一位,在“双减”工作和课后服务有特色的、亮点多,已形成具有学校特色的品牌。

随后,市政协委员和与领导进行互动交流,会议最后,深圳市市政协副主席吴以环总结发言。她提到,课后服务是一项“顺民意、暖人心、利后代”的惠民工程。全市各级高度重视,教育部门认真贯彻落实,相关措施到位,有效减轻了学生课业负担,有效减轻了家庭和社会负担,拓宽了学生健康成长、快乐成长、全面发展的平台和渠道。市政协委员们希望在今后工作中,各有关方面进一步树立全面发展理念,探索课后延时服务的新模式、新途径,促进下一代健康全面成长。

会议结束之后,与会政协委员和市、区领导,移步到中山大学深圳附属学校中庭,开始现场观摩学校课后服务工作。

800x534_61d7fba390d51.jpg

800x534_61d7fba3aec58.jpg

800x534_61d7fba3b2ff4.jpg

中山大学深圳附属学校是光明区委区政府和中山大学合力打造的一所高起点、高标准、高规格的九年一贯制学校。在学校筹建期间,罗灿校长就致力于围绕核心素养,构建立体多元、富有弹性与张力的现代课程谱系,满足不同学生的不同发展状况、不同学生的不同学习兴趣、不同学生的不同发展方向。学校不断研发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优质课程,2020年9月1日立校典礼后,成功开设了158门拓展选修课,涵盖人文、科学、艺体等领域,实现“一学生一课表”。因为课程开发和体系构建走在前沿,因此,课后服务启动之后,学校能够以高质量的课程,服务学生的个性发展、全面发展,为学生点亮一片璀璨的星空,让每一位学生都闪亮。

学校课后服务项目种类丰富。轮滑小将往来穿梭;无线电测向队员手持仪器奔跑探测;跆拳道柔道选手功夫了得;攀岩墙边,小学生们兴趣盎然地比拼着毅力和技巧;学校举办了体能训练营,为超重和肥胖学生提供全方位减重方案,减少“小胖墩”,呵护学生身体健康……此外,还有篮球、软式垒球、啦啦操、艺术体操,体育项目让孩子们朝气蓬勃;创意黏土、趣味折纸、插花、巧手编发,培养了孩子们的动手能力,他们沉浸其中,“玩中学、学中玩”,玩得不亦乐乎? 合唱团、管乐团,建队的时间很短,但新奇的课程,激发了孩子们梦想,他们乐在其中、演奏演唱水平不断提升,已经在区、市艺术赛事中崭露头角了。

800x534_61d7fbc4a095c.jpg

800x533_61d7fbc500565.jpg

中央大道,引水向上、悬空的车轮、气球风火轮,学生别出心裁的表演,让与会领导、嘉宾赞不绝口,原来这是学生在进行科技表演。政协委员获悉,地处光明科学城核心片区,学校围绕“大科学”的理念,持续探索“大装置+大项目+大平台”的发展路径,打造科技特色学校。学校建成“沉浸式智慧科学馆”,打造“科学+”校本课程,成功申报发明专利74项,课内外双管齐下,激发师生科创热情。

现场观摩中,最受关注的是“十五个一”健康工程展示室。展示室陈列的有一张可折叠午休床、一套可调节课桌椅、一个防脊柱侧弯的书包、一张被子、一个枕头、一个眼罩等。政协委员了解到,中山大学深圳附属学校以“健康、乐学、发展”为质量目标,把学生的健康放在第一位,“十五个一”健康工程,旨在让学生养成健康的作息习惯和学习习惯,在学习进智的同时,能够保证身心和谐健康发展,努力让每位孩子都有明亮的眼睛、洁白的牙齿、笔直的脊柱,匀称的身体和阳光的心理,让学生在阳光下享受最优质的教育、实现全面且个性的发展,减少“小眼镜”“小胖墩”和“小脆弱”发生率。2021年4月,学校午休床登上热搜,人民日报、央视新闻、新华社、人民教育等先后报道学校教育改革方案,可见数字除国家级媒体推荐外,引起公众关注1000余万人次。《人民教育》专题报道:“把孩子午休问题放在心上·校长说”,社会各界对学校为学生提供午休床的做法表示十分赞赏,纷纷建议全国推广。9月,《中国教育报》专题报道了罗灿校长设计的可升降课桌椅和防脊柱侧弯书包;教育部五项管理优秀典型案例有罗灿校长“多措并举,切实加强青少年睡眠管理”经验分享。“十五个一”健康工程是用心学党史为民办实事生动体现,是落实以生为本教育思想的具体体现。在2021深圳“以人民为中心——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案例展示评选中,学校报送的“十五个一”健康项目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可,获评“立德树人示范项目”。

参与课后服务的,除了本校老师之外,还有医生、警察和中山大学的教授。这是学校的一大亮点——“一学生五导师”。学校为每个学生配备学校导师,中山大学的大学导师和学长导师,中大深圳附属第七医院的医生导师,在专业领域有影响力的社会导师,共同呵护学生的健康成长,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在课程介绍中,政协委员感受到学校的雄厚师资。田径队主教练王梁宇老师,是第十届全国运动会男子400米和4×400米接力金牌得主。艺术体操教练董诺玲老师,曾入选国家艺术体操队,全运会冠军国家级体育健将。初级紧急救护授课教师张少岩,清华大学医学院硕士毕业,已获得执业医师证、行医资格证、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证书、急救证。看这些介绍,政协委员真心羡慕中大附的孩子们!

课后服务结束后,政协委员随机问询上课的孩子们,二(2)班席至善同学说:“我们学校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拓展选修课。我参加的拓展课是古韵陶笛、节气的涂画世界、快乐折纸园、创意衍纸。我最喜欢的拓展课是古韵陶笛,我还学会了好几首曲子呢!”在校门口,询问等待的家长,二(7)班王子乔同学的家长评价说:“在中大附,学生还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拓展课,像我家孩子就上的垒球课,和跆拳道,锻炼身体的同时,还多了一门爱好。我非常认可学校的课后延时服务!”

“课后服务已成为学校用好办学自主权的试验田,上好校本课程、铸造学校特色品牌的重要抓手。”光明区教育局相关负责人表示,该区鼓励学校面向国家所倡、学生所需,坚持“常规+特色”原则,建立特色多元的课后服务内容供给机制,形成“因校制宜、各有特色”的区域课后服务良好生态。课后服务,“一校一方案”,“一学生一课表”,让每个学生自由生长、全面发展、幸福成长。纵目遥望,在课后服务的星辰大海中,学校、教师、家长、学生、志愿者等都将获得成长,绽放精彩。


文:中山大学深圳附属学校

编辑:罗悦媛

南都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授权联系方式
banquan@nandu.cc. 020-87006626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