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四年金融科技持续穿透式治理,监管科技迎来迫切迭代需求

南方都市报APP • 南都经济
原创2022-01-10 21:42

近日,中国人民银行印发了《金融科技发展规划(2022-2025年)》(以下简称《规划》)。值得注意的是,《规划》将金融科技治理放在八大任务之首。有业内专家分析称,央行在《规划》中实际上是强调了“有序是金融科技行业取得更大发展的前提”,同时,“健全安全高效的金融科技创新体系”与“加快监管科技的全方位应用”两大任务也意味着监管希望从制度和技术两方面,来优化对金融科技体系的治理。


提出健全多层次监管基本规则体系

值得注意的是,《规划》提出,加强监管科技全方位应用,深化监管科技在多领域应用,提升金融监管效能、降低合规成本;筑牢金融与科技风险防火墙,强化数据共享合作方业务资质把关,划定金融机构与数字渠道合作方的安全基线和责任边界,加强主动信息披露、用户适当性管理;强化金融科技创新行为监管,按照金融持牌经营原则,坚持所有金融活动必须依法依规纳入监管,严格厘清金融业务边界,加强金融机构与科技企业合作的规范管理,对金融科技创新实施穿透式监管。

《规划》还提出,夯实可持续化发展基础,健全法规制度体系,制定《网络安全法》《数据安全法》《个人信息保护法》在金融领域的配套规章制度,研究出台与金融数字化发展相适应的政策规则;健全适应新发展格局的高质量、多层次监管基本规则体系。

对此,工信部信息通信经济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数字经济研究院执行院长盘和林指出,“当前,既要满足金融机构的数据需求,加强数据要求的流通,也要在规则上杜绝金融机构违规使用用户信息和数据的行为,这就需要规范。”


监管科技迎来迫切的迭代需求

此外,《规划》还提出要充分运用金融科技创新监管工具,强化金融科技创新行为的全生命周期管理,这体现出新规划对监管科技迭代升级的实际要求。“新的具体任务预示着金融科技将在监管中起到更大的作用。”博通分析金融行业资深分析师王蓬博认为,目前从监管的实际角度看,一方面是违规违法的情况也越来越隐蔽,越来越科技化;另一方面,考虑到合规成本和监管范围的扩大,也需要金融科技在监管中起到更大的作用。

“关于金融科技的治理,一定是两条腿走路,一是制度,二是技术,通过弥补制度和技术这两方面存在的短板,形成一个全方位、穿透式的治理体系。”中央财经大学中国互联网经济研究院副院长欧阳日辉表示,“监管部门已将顶层设计、法律法规等大框架确定下来了,主要是如何落实的问题,需要不断补齐相关的标准规范、法律法规等。另外,监管科技应用技术与市场使用技术基本一致,但是在技术应用的能力和水平方面,仍落后于市场发展,因此需要改进、提高监管技术和手段。”

“央行下一步将部署开展金融全系统压力测试及个别分系统和行业的专项压力测试,这对监管科技的提升更是产生了最现实的迫切需求。”康楷数据科技首席经济学家杨敬昊在采访中表示,“目前,从金融机构到金融监管局及央行分支的传统上报方式,实时性、可靠性及可溯源性还有待进一步提高。第一手实时数据掌握得越早,越能在风险扩散之前进行精准拆弹化解于无形。”


建议推进监管机制变革,打造标准化治理体系

“实际上,金融科技也属于数字经济范畴,而且金融科技发展要服务于数字经济发展,这是将中央对于数字经济发展监管方式的部署落实到金融科技发展领域。同时,需要推进监管机制变革,实现从机构监管向功能监管与行为监管相结合的转向,把社会监管、媒体监管等方式也纳入进来,形成社会共治,形成监管合力。”欧阳日辉提出。

如何运用金融科技创新监管工具,并且对金融科技创新实施穿透式监管?盘和林认为,除了可以通过“监管沙盒”模式来对金融创新进行监管试点,“另一方面,监管科技可以接入到被监管方数据系统中,采取实时异常点监测的方式展开监管,对安全风险漏洞进行及时处置。”

而数据宝产品研究院院长李可顺则建议打造标准化的治理体系。“这有利于采集到的各类数据进行统一治理,作为数据最基础的一环标准化工作,治理后的数据要素可参与到金融科技的创新发展及应用活动中。搭建行业标准体系,才有利于各金融机构间数据互通共享,为数据安全合规融合计算及应用打下基础。”



采写:南都记者 熊润淼 陈卓睿

编辑:陈卓睿

更多报道请看专题:南都数字金融创新联盟
10问金融科技

南都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授权联系方式
banquan@nandu.cc. 020-87006626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