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培养更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能工巧匠,为我市发展提供足够的人才动力,是委员们关心的话题。惠州市政协委员、惠州城市职业学院党委书记钟文宇认为,我市现有中、高职业院校37所,其中中职33所,在校生约12.7万人,但我市职业教育培训人才距离行业企业需求还有距离和差距,如未出台促进产教融合的具体政策、缺乏相关保障措施和具体机制促进企业参与产教融合工作。
因此,钟文宇建议,惠州应成立市级领导机构,健全运行机制,在顶层上统筹推进职业教育产教融合。其二,要完善和落实行业企业推动产教融合的优惠政策,对以服务学生实习实训的企业经营活动,按照国家规定让企业享受税收优惠和教育附加减免,并鼓励社会资本参与职业院校基础设施建设和运营服务。同时,面向我市产业急需的职业院校相关专业毕业生,出台技能人才落户、购房、租房、就医、社保等优惠政策,促进毕业生留惠工作。
“我认为,惠州应该在惠城区、仲恺高新区、市职业教育新城三地交界的产业与职业院校集中区,建设惠州市职业教育产教融合公共实训中心,每所院校都可以在实训中心进行轮流实训,不仅减少对职业院校实训的设备投入,也避免了重复建设。”钟文宇表示,依托公共实训中心,打造成为集聚产业资源、支撑产业发展、独具惠州特色的职业院校产教融合样板,为推动我市建设成产教融合试点城市提供强有力的平台支撑。
采写 南都记者 蒋奇政
编辑:蒋奇政
更多报道请看专题:聚焦2022年惠州市两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