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政协委员彭静:建立社区适老性评估体系,提高软环境建设

南方都市报APP • 南都养老
原创2022-02-22 17:52
微信图片_20220219120105.jpg

两会•预热

近日,全国政协委员彭静就社区养老提出“关于建立适老性综合评估标准、提升社区养老服务能力”的提案。彭静建议,尽快研究制定全国社区适老性评价标准和评估体系,作为社区居家养老建设的重要依据和老年友好社区的发展指引。

彭静认为,近年来我国针对老年人居家社区养老出台了大量顶层设计和公共政策,体现了党和政府对老年人的关爱。但目前政策层面的“适老化改造”以物质条件改善为主,侧重于居家环境、小区环境、公共空间环境等“硬件层面”,对“社会支持、人文关怀、文化营造”等软环境涉及较少,有待提高。

pic_1001909

在山东省东营市垦利区杨庙社区养老服务中心,工作人员陪老人打扑克。    新华社发

现状:社区养老政策侧重“物理环境”,忽视“社会支持”

彭静介绍,目前我国约97%的老年人以居家社区养老为主。以家庭为核心、以社区为依托的社区养老体系,已成为最符合我国国情、最顺应老年人养老意愿的模式。

在社区层面,养老服务一般涉及物质条件、社会支持、文化氛围等维度,包括社区公共设施的适老化改造、老年人社会支持网络的社区营造、孝亲敬老的社区文化塑造等内容。目前政策层面的“适老化改造”以物质条件改善为主,对于社区的老年友好程度评估中更多的是围绕居家环境、小区环境、公共空间环境等“硬件层面”,对于老年友好社区建设的指引性有待提高。

pic_1059249

老人们在福州市晋安区象园街道近邻长者食堂吃晚餐。 新华社发

建议:形成围绕社区的适老性综合性评价标准

彭静指出,近年来陆续出台的住宅适老化改造、移动互联网工具适老化标准,主要集中在微观层面,尚未形成适合中国城市社区特点的适老性评估体系,我国需要形成从个体设施到关注社区整体、从关注建设到关注生活使用、从"自上而下配置"到"自下而上传导"等新认知。

为此,彭静建议,在已有的空间改造标准基础上,形成围绕社区角度的综合性评价标准。她建议在社区适老性标准设计和发布中,充分吸纳包括民政部、住建部、卫健委、全国老龄办、中国残联等在内的各有关部门,在已有的“老年人居家适老化改造工程”基础上开展“社区适老性提升工程”。


建议:将孝亲敬老文化建设的重点落实到社区层面

彭静指出,老人家庭照顾、社区服务、社区机构照顾、社区志愿者等共同构成了社会支持网络,有助于在社区范围内提供以精神慰藉为特色的养老关怀,从而全方面满足老年人的情感需求、文化娱乐需求、尊重需求、人际交往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

彭静建议重视老年人的社会支持网络塑造。她建议从社区层面促成老年人的家庭支持,通过电话通知、提醒家属探望老人,让老人与家人沟通,子女能嘘寒问暖;从社区层面整合志愿者资源提升老年生活品质,建立与志愿服务机构搭建长效沟通与服务机制,鼓励社会志愿者在社区奉献爱心,增加老年人与社会的正常交往,延缓其社会化退化的程度,提高生活品质。

彭静建议将新时代孝亲敬老文化建设的重点落实到社区层面。加强社区层面的孝亲敬老文化实践,合理吸收传统文化中的孝亲敬老理念,在社区规约、村规民约、社区教育将孝亲敬老文化作为重要的价值取向。开展“敬老养老助老”主题教育活动,弘扬中华民族孝亲敬老传统美德。加强家庭美德教育,开展寻找“最美家庭”活动和“好家风好家训”宣传展示活动。引导全社会增强接纳、尊重、帮助老年人的关爱意识,增强不同代际间的文化融合和社会认同。


采写:南都见习记者 丁境炫 发自北京

编辑:梁建忠

更多报道请看专题:两会大咖谈•养老建言

南都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授权联系方式
banquan@nandu.cc. 020-87006626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