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小米在其官方公众号“阳光小米”发布年度违规违纪案件通报。通报显示,2021年全年,小米安全监察部共查处139起违规违纪案件,其中移送司法机关处理8起31人,辞退员工19人,劝退员工9人,警告处分69人。上述违规问题主要集中在非国家工作人员受贿、职务侵占等方面。
上述通报还表示,“广大同学如果发现存在违反公司规章制度的行为或者线索,欢迎通过以下官方渠道进行举报,安全监察部将对举报的问题一查到底。经查证属实,将给予实名举报者5000元-100万元的奖励”。
官网信息显示,小米集团安全监察部是小米集团廉洁举报的归口部门,负责全球举报线索的跟进处理。安全监察部会根据举报反映的问题开展调查,根据调查结果及公司相关规定,对涉事员工或商业伙伴提出惩处建议。
据悉,全球用户、合作伙伴、公众以及小米员工可以在小米廉洁举报平台实名或匿名举报,该平台表示,受理以下类型的举报:行贿受贿;违规提供、收受礼品或招待;利益侵占;虚假报销;利益冲突;财务舞弊;金融业务违规;侵犯商业秘密;信息安全;不正当竞争行为;侵犯知识产权,共11种类型的举报。
南都记者了解到,2021年12月31日中国裁判文书网曾披露一则判决——“刘程基非国家工作人员受贿罪、非国家工作人员受贿罪刑事一审刑事判决书”。判决书显示,刘程基原系小米科技有限责任公司销售经理,住广东省广州市天河区,因涉嫌非国家工作人员受贿罪,2019年9月13日被取保候审。一审判决结果显示,被告人刘程基犯非国家工作人员受贿罪,判处有期徒刑六个月,缓刑一年,并处罚金人民币2万元。
据小米之前通报,2021年第三季度,小米集团安全监察部共查处28起违规违纪案件,全员内部通报4起移送司法案件,多人被依法处理。违规问题主要集中在非国家工作人员受贿、职务侵占、合作商诈骗等方面。
除了小米外,许多互联网平台都主动披露腐败案例。南都记者统计发现,2020年-2021年的互联网腐败舞弊案例中,接近一半为企业主动披露,包括在公司内部发文或在全网发布公告。其中小米、滴滴、腾讯分别成立“内控内审监察部”、“风控合规部”、“反舞弊调查部”,对公司内部查处的腐败舞弊等不合规行为做定期发布。
南都商业数据新闻部发布的《2021互联网反腐反舞弊调查报告》显示,互联网腐败舞弊案例中的常见行为包括:受贿、职务侵占、偷逃税、刷单套利、骗取平台补贴、泄露商业秘密、利益冲突、人事违规、挪用资金、伪造学历/履历/印章等资料、行贿。其中,收受贿赂和职务侵占的占比最大,超过了六成。
前不久,三只松鼠股份有限公司京东旗舰店运营部总监程野也因犯非国家工作人员受贿罪,被判处有期徒刑3年。
采写:南都记者 孔学劭 实习生 操子怡
编辑:田爱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