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政协委员徐自强:应免收救护车高速费,避免浪费急救时间

南方都市报APP • 察时局
原创2022-03-06 19:32

800x400_6222bc912070e.jpg

两会•访谈

每隔一段时间,救护车被高速收费站拦住的新闻就会引起关注。在2022年全国两会上,全国政协委员、湖南郴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急诊科主任徐自强建议,国家出台相关政策,将救护车纳入免缴通行费范畴。

目前对高速公路收费的规定散落在收费公路管理条例、重大节假日免收小型客车通行费实施方案等多部文件中。整体看,相关文件规定了6类可以免费通行高速的车辆,但并未纳入救护车。

现行收费公路管理条例发布于2004年,曾在2015和2018年两度公开征求意见,但均未纳入救护车免费通行。该条例至今未完成修订。据新华社报道,“免收车辆通行费的范围”是各界提出的主要意见之一。目前,仅部分地方文件将救护车纳入免费通行范围,例如《广东省公路收费站管理办法》。

徐自强谈到,对救护车收高速费,不仅耽误患者宝贵的急救时间,也加重了患者的经济负担。“长途转运的病人以在外务工的农民工居多,由于经济上的压力,必须转回当地治疗,或者是病情严重须要转上级医院诊治,长途转运的通行费对于一个患病的困难户无疑是雪上加霜。”他说。

微信图片_20220306184121.jpg

全国政协委员徐自强。

南都对话:

南都您是如何关注到救护车高速费问题的?

徐自强:我是一名急诊科大夫,每天接纳许多救护车送来的病人,在工作中了解到在我国很多地区,救护车高速公路上必须缴通行费。常常有人说,救灾、救物、救火能免费,但救人(救护车)不能免费。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路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收费公路管理条例》等规定,有6类车辆可以免交高速公路通行费:一是军队和武警部队车辆;二是公安机关在辖区内处理公务的统一制式的警车;三是经国务院交通主管部门或省级人民政府批准执行抢险救灾任务的车辆;四是跨区作业的联合收割机和运输联合收割机(包括插秧机)的车辆(联合收割机不得在高速公路上通行);五是整车装载运输鲜活农产品的车辆;六是重大节假日期间的小型客车。

除此之外,其他任何车辆都不能享受免交通行费的优惠政策,这也包括没有列于上述6类车辆之内的救护车。

南都一般出现在什么情况下救护车需要上高速?

徐自强:救护车需要经过高速公路的情况不多,多是需要长途转运病人,或病情危重的患者,需要转上级医院进一步诊治。也有本地为了赶时间而上高速。还有就是救治在高速公路上因交通事故导致的伤病员和路途中突发疾病的患者。最后一类是在外地患病,需要转回自己本地治疗的患者。

南都收高速费对救护车的影响是?

徐自强:我认为主要有三点影响。一是浪费时间,缴费必定会花费一定的排队和缴费时间,对于急危重病人来说,时间就是生命,一分一秒都十分宝贵。

二是财务不规范,高速公路上的交通事故中伤员往往病情严重,无法交费,如果没有陪人,只好由随车的医护人员缴纳,事后由谁买单,是伤员?是保险公司还是医院?没有规范的规章制度。

三是加重了患者的经济负担,长途转运的病人以在外务工的农民工居多,由于经济上的压力,必须转回当地治疗,或者是病情严重须要转上级医院诊治,长途转运的通行费对于一个患病的困难户无疑是雪上加霜。

南都目前各地对救护车的高速费有哪些要求?

徐自强:对我国大陆各省、直辖市和自治区进行调查,全国的情况不一。有的地区,对本辖区内的救护车实行免费,对外地救护车辆实施收费;有的地区,对发生在本辖区内的交通事故救援时免费,对其它情况的救援不免费。

我在湖南郴州工作,毗邻广东对此比较了解。广东省境内高速公路救护车免通行费,其他各省、直辖市和自治区对救护车不免通行费。由于广东省实行优惠的免费政策,所以外地进出广东的救护车总是打“擦边球”:从外地进入广东省,需要从广东境内第一个出口点下高速,再重新上一次高速,才能免广东段的通行费,从广东境内接病人出省,也需要在接近邻省(区的)最后一个出口点下高速,再上一次高速,才能免通行费,否则需要缴纳全程的通行费。

南都有观点认为,救护车并非公益性的,他们所有费用都会向患者收取,因此不免费是有道理的。您怎么回应?

徐自强:经济在发展,社会在进步。在我国120救护车具有一定的公益性。不同的地方政策不一样,许多地区在城市一定的范围内接诊病人是免费的,长途才收费。羊毛出在羊身上,如果高速免通行费了,患者也就减轻经济负担了。所以我建议,国家出台相关政策,将救护车纳入免缴通行费范畴。同时,120救护车需要经卫生主管部门和交通主管部门依规依法核准、备案,发放允许通行证,凭证通行,以免“假救护车”“黑救护车”浑水摸鱼。

南都您如何评价过去五年的履职情况?有哪些成就和遗憾?

徐自强:我是基层委员,是一名基层医院的医生,过去的四年,这就要围绕基层医疗机构的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建设做调研,所提的提案也是与我的本职工作密切相关,如全科医生的队伍建设、降低急救药品的价格、加强基层医疗机构基药的管理、全民普及急救知识等。总的来说,一直在为老百姓讲话,反应基层的心声。大多数提案得到了国家相关部门的高度关注,并逐步在完善,有的得到了解决。


采写:南都记者 宋承翰 黄莉玲 发自北京

编辑:梁建忠

更多报道请看专题:2022全景看两会
聚焦2022全国两会

南都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授权联系方式
banquan@nandu.cc. 020-87006626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