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这批作品中的每个人都是有身份和社会属性的,他们中有清华美院的清洁工、我们课堂上的模特儿、外卖员……这些像我一样的普通人,他们身上的烟火气以及坚韧不屈的精神让我感动。”艺术家丁荭说。
“三八”国际妇女劳动节来临之际,由清华大学美术学院主办,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美术馆、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绘画系承办的“见性——丁荭个展”,于3月8日在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美术馆开幕。
展厅现场
展厅现场
展厅现场
展览由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张敢担任学术主持,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绘画系教授文中言策划,展出绘画系副教授丁荭自2004年以来创作的具有代表性的作品70余件,其中既有早期创作的素描,又有具有原始气息的“大人体”系列、追求象征性理想美的绢本工笔以及2021年最新创作的没骨系列。
丁荭生长于江南水乡,性格中既有细腻婉约的一面,又饱含豪迈大气的一面,这些特点使她的艺术创作呈现多样的面向。她既经历过严格的西方美术造型训练,又深谙中国传统绘画意象的造型特点。
大人体系列 130cm*60cm 纸本 2007
因专攻国画人物的缘故,在丁荭的创作中,无论是早期的“大人体”系列,还是近年来的没骨人物,“人”始终是她创作的重要媒介,她以独特的观察方式,结合自身的人生经历,感同身受地体悟着遇见的每一个与众不同的生命体,并以此为切入点反思生活,反思生命,反思人性。
2021年,丁荭开始了没骨人物的创作,这批作品是她早期“大人体”系列的延续。她直觉地对人特别敏感,并尝试从中寻找能够触碰她神经的东西去表现,这才有了“大人体”系列中“放大”的人体和扭曲的躯干。从精神层面上来看,这些画面借用“人”这个图形为载体,通过艺术家与画面之间的拉扯张力,呈现正在较劲中的“人”的生存状态。
小蓝兔 180cm*90cm 纸本 2021
蓝衣大妈 180cm*90cm 纸本 2021
白奶奶 180cm*90cm 纸本 2021
朱老师 50cm*30cm 纸本 2021
丁荭的作品宛如一首凡人颂歌。她将目光转向了我们身边的普通人,采用了朴素直白的题目,如《保洁大姐》《蓝衣大妈》《白奶奶》《解放鞋》《婆婆》等,他们平凡无奇,终日为生存奔波忙碌,但他们同样蓬勃而富有生命力。
保洁大姐 180cm*90cm 纸本 2021
解放鞋 180cm*90cm 纸本 2021
婆婆 180cm*90cm 纸本 2021
学术主持张敢在展览前言中高度评价丁荭的没骨人物肖像作品。他写道:“从平凡世界中去寻找灵感,恰恰体现了丁荭对人的生存状态的思考。在她的眼里,每个人都有故事,如果将之呈现出来,其丰富性一定不比那些名人传记逊色。事实上,文学家和艺术家所要找寻的就是这种平凡的多样性背后的意义。”
谈及此次展览的主题“见性”,艺术家丁荭表示,绘画本身就是个人心性的流露,“见性”意指中国画的意境追求。只是与古人常在山林中“见性”不同,丁荭是在自己的画里见到自己的本来真性。“对我来说,我与画面之间存在着博弈的关系,我不仅在画画,同时也在和画面搏斗,和自己搏斗,在搏斗中点燃画面,在搏斗中认清自己。而如果我特别平庸地在画面上凑合,那就没啥劲了,就属于败了,我不能被它打败。”
展览将持续至3月18日。
编辑:黄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