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大家谈:时间银行从地方试点走向全国,需解决哪些问题?

南方都市报APP • 南都养老
原创2022-03-10 14:27

800x400_622093d10159f.jpg

两会•大家谈

近年来,鼓励社区互助的时间银行正成为政府推广的养老模式之一。今年北京市政府工作报告首次将“发展时间银行”互助养老模式作为市政府一项工作任务明确提出。在近期发布的《北京市养老服务时间银行实施方案(试行)》中,还明确了“储存1万个可兑换入住公办养老服务”、“一些特殊老年群体可享受政府免费赠与的时间币”等措施,很快引发社会讨论。

800x450_622099078a88f.jpg

两会大家谈“如何打造老年友好型社会”线上论坛。

推行时间银行容易存在哪些争议,在中国可行性到底有多高?

3月3日,南方都市报举办两会大家谈“如何打造老年友好型社会”线上论坛,邀请专家、全国政协委员共同探讨时间银行这一互助养老模式。

“时间银行不适合继续按照某一城市或某一社区试点,而是要通过国家顶层设计,实现全国范围内的通存通兑,从而解决养老人力资源不足的问题。”全国政协委员、北京金诚同达律师事务所创始合伙人刘红宇表示。

全国政协委员、广东财经大学法学院院长鲁晓明认为,除了通存通兑之外,推行时间银行还要厘清多个问题,比如时间银行究竟是志愿服务还是有偿服务,时间银行平台与参与者之间是什么关系,国家如何进行制度保障,是强制性还是鼓励性等等,这些都是国家进行顶层设计前需要考虑好的问题。

pic_969177

在南昌市东湖区火神庙社区,“时间银行”志愿者在为社区的老年人免费剪头发 。新华社发

从地方试点推广至全国需国家出台顶层设计

去年,全国政协委员刘红宇就提出建议推广时间银行互助养老模式。她认为,时间银行作为舶来品已经在中国经过了长时间的探索,现在是时候由国家出台顶层设计,既有基础性的基金,又要有制度安排和监督机制,从地方试点推广至全国。

作为长期关注养老话题的政协委员,刘红宇发现,各地在时间银行的探索中暴露了一些问题。“比如有些地方最开始热情很高,但‘虎头蛇尾’,后续开展不尽如人意。”刘红宇说,不少人处于候鸟式的生活状态,年轻的时候在城市打工,愿意每周付出一天从事助老服务,但老了后可能回到家乡或跟随子女去其他地方养老,不能跨区域享受时间银行的养老服务,这会打击大家的积极性。

此外,尽管都是提供养老服务,但医护、做饭、送菜、义诊、陪伴阅读、打扫卫生、聊天等不同工种含金量是不一样的,因此需要区别开来。

她认为,时间银行作为舶来品在中国的探索已经有20多年的历史,如果还按试点的方式往前走,很难解决最核心的问题即如何能够跨区域兑付的问题。中国的流动人口数量庞大,因此,推行时间银行,国家的顶层设计是重点,只有制定刚性兑付的国家信用保障,才能在全国范围推行。

刘红宇建议,通过国家的顶层设计,制定不同工种的时间“折扣率”,未来获得时间的含金量应当体现出差距。此外,如果曾经在时间银行积累过养老服务的人希望在较为偏远的地区享受同等的服务,而当地无法提供时,需要国家有刚性的支出购买劳动时间解决这一问题。


需厘清时间银行平台与参与者的关系

论坛现场,全国政协委员、广东财经大学法学院院长鲁晓明也表示,不同价值的养老服务不适合按时间币来计算,这会导致专业性强、难度较大的工作没人做,最后“劣币驱逐良币”,参与者的积极性受打击。

此外,他还强调,推行时间银行需要厘清几个问题。首先,时间银行的养老服务是定位为志愿服务还是有偿服务。他指出,从国外经验来看,年轻时付出年老时享受养老服务是一种有合同约束的有偿行为,因此相对稳定。如果仅仅将其定位成公益的志愿服务,今天愿意来志愿服务,下次观念变了又不愿意志愿服务,这种情况就很难稳定,因此时间银行养老服务的定位要清楚。

其次,就是通存通兑问题。如果把养老服务视为一种财产的话,那理所应当可以通存通兑。“那为什么现在不可以?是因为时间银行还缺乏稳定的保障,兑付的风险谁来承担的问题没有得到解决。”鲁晓明说。

他表示,国家层面的顶层设计很重要,但同时涉及的问题过多,“比如说时间银行平台与参与者之间是什么关系,是一种服务合同关系,雇佣合同关系,还是一种居间合同关系?到底是一种民事法上的关系,还是经济法上的关系或者是劳动法上的关系?国家如何进行制度保障,是强制性还是鼓励性的,这些问题都值得继续探讨。”他说。


采写:南都记者 王凡  发自北京

编辑:梁建忠

更多报道请看专题:两会大咖谈•养老建言
聚焦2022全国两会
2022全景看两会

南都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授权联系方式
banquan@nandu.cc. 020-87006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