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经历了连续数个交易日的暴跌之后,港股科技股迎来触底反弹。截至3月16日收盘,腾讯控股、阿里巴巴涨超20%。快手一度涨32%,美团一度涨近30%,此外理想汽车、小鹏汽车、京东集团等多只科技股涨超30%。恒生科技指数涨则超过20%,为该指数推出以来盘中最大单日涨幅。
3月16日午间,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召开专题会议,研究当前经济形势和资本市场问题。会议由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金融委主任刘鹤主持,有关部门负责同志参加会议。会议指出,关于中概股,目前中美双方监管机构保持了良好沟通,已取得积极进展,正在致力于形成具体合作方案。中国政府继续支持各类企业到境外上市。关于平台经济治理,有关部门要按照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方针完善既定方案,坚持稳中求进,通过规范、透明、可预期的监管,稳妥推进并尽快完成大型平台公司整改工作,红灯、绿灯都要设置好,促进平台经济平稳健康发展,提高国际竞争力。关于香港金融市场稳定问题,内地与香港两地监管机构要加强沟通协作。
回顾过去一周,港股科技股普遍下跌。截至3月15日收盘,腾讯控股股价跌破300港元/股,全天跌幅超10%;阿里巴巴亦大跌超10%,连续创历史新低。尽管科技互联网板块遭遇重挫,看好中国新经济的投资者仍坚定补仓。3月14日、15日,被称为“中国巴菲特”的段永平连续表态,计划卖出伯克希尔B股以及苹果的股票,用来抄底腾讯。
对于此轮下跌,前海开源基金首席经济学家杨德龙指出,虽然中概股的下跌也有基本面的原因,比如说对互联网平台的管制、《反垄断法》以及其他的一些因素造成基本面的利润增速可能放缓,但是这不足以导致股价出现这么惨烈的下跌。这么惨烈的下跌应该说还是和一部分资金蓄意做空、打压有一定的关系。“从中长期来看,多数互联网公司的竞争优势依然存在。虽然未来互联网的流量增长放缓,但是它对流量的主导以及对实体经济的一些竞争优势还是比较明显的,特别是在疫情之下,人们更加依赖于这些互联网方面的消费,包括快递、网购、直播以及外卖等等,这些平台的依赖度还是在增加的。所以也不能因为这些公司股价短期的大幅下跌,就完全否认这些企业的投资价值。”
此外杨德龙向南都记者指出,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召开的专题会议对市场关切的一些重要问题都进行了明确的部署,极大鼓励了投资者的信心,“这一轮的下跌并不是我们经济面出现大幅下滑,或者是资本市场的投资逻辑改变,而更多的还是短期的一些因素,包括国内经济增速放缓的担忧、疫情的冲击。实际上疫情总是会控制住的,未来疫情管控也会更加适度合理,减少对于经济的影响。所以这些利空的因素最终都是有希望我们众志成城、齐心协力来克服的。从长期来看,我们经济的活力依然有可能会激发出来。”
事实上,在此轮震荡之前,机构大多对中国科技互联网板块持长期看好态度。
其中,天风证券3月6日的研报指出,“2022年中国科技互联网政策环境可预期性提升,短期宏观环境和政策影响叠加下,部分互联网企业基本面压力或有所反映。随着经济稳增长发力、局部疫情得到控制、政策影响趋稳、基数调整,2022Q2开始基本面有望逐季回升。目前处于2021Q4业绩期,短期宏观环境和政策影响叠加下,部分互联网企业基本面压力或有所反映。我们预计随经济稳增长发力、政策影响趋稳、基数调整,2022Q2开始基本面有望逐季回升。”
3月15日,招商证券在“中国互联网守得云开见月明”的行业报告中表示,“总体来看,目前市场对于互联网行业处在情绪极度悲观的阶段,主要因为行业受到《外国公司问责法》实施、国内疫情加剧、消费需求放缓、美国加息等多重逆风的影响。在此环境下,我们认为负面新闻的影响将被放大,并将带来较大的市场波动。目前我们维持此前的观点,长期应看好中国互联网行业的发展,但由于当下多重逆风正劲,需要等到下半年才会出现较好的买入时机。 ”
采写:南都记者 马宁宁
编辑:王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