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副董事长、CFO孟晚舟现场答记者问。南都记者 赵炎雄 摄
3月28日下午,华为在深圳举行2021年年度报告发布会。在今年的发布会上,华为轮值董事长郭平,华为副董事长、CFO孟晚舟现场出席。
财报显示,华为2021年全年实现营业收入约6368亿元,同比下降28.6%。不过,华为2021年实现净利润1137亿元,同比增长75.9%。此外,经营现金流有较大增长,达到597亿元人民币;资产负债率降低到57.8%的水平。
华为规模变小,盈利能力在增强
孟晚舟表示:“我们的规模变小了,但我们的盈利能力和现金流获取能力都在增强,公司应对不确定性的能力在不断提升。”得益于主营业务的盈利能力提升,2021年华为经营现金流有较大增长,达到597亿元人民币;资产负债率降低到57.8%的水平,整体的财务结构的韧性和弹性都在加强。
针对华为2021年营收下滑的原因和未来调整策略,孟晚舟介绍,收入规模下降主要有三个原因:一是华为在供应链的投入持续增加。华为拓展声音产品、可穿戴产品都获得很大增长,寻找新的发展机会;二是美国对华为的多轮制裁,对华为的消费者业务造成打击,加之中国的5G建设在2021年已经基本完成,华为在此收入下滑;三是全球疫情对华为经营造成压力。
在收入下滑的情况下,华为如何保证有高额资金进行研发投入?孟晚舟表示,在刚才的报告中,可以看到经营性现金流597亿,这些都是面向未来进行研发投入的保障。面向未来,华为会在研发领域,首先会进行系统价格的优化;其次,会在软件性能的提升和基础理论的探索发力,希望通过解决技术和供应的难题。此外,郭平补充,会在投资上建立可靠可信的供应链,保证华为产品的质量。
华为手机业务大幅下滑,但可穿戴产品获高速发展
在华为的业务版图中,终端业务长期占据半壁江山,但华为2021年终端业务出现大幅下降,实现销售收入2434亿元人民币。对比来看,华为消费者业务2020年度收入4829亿元,占比总营收54.2%。
受疫情和芯片供应影响,华为消费者业务中的关键核心“1”,华为手机业务大幅下滑。郭平表示,美国连续多年的制裁,给华为造成了很大困难,特别是在手机业务上,华为在芯片获得性上还有困难。对此,华为在与有关各方探讨可持续性解决方案的同时,正在向可穿戴设备、运动健康、全屋职能等新的领域探索,目前,华为的可穿戴产品获得了高速发展,未来会持续在新产品中寻找新的发展机会。
自2019年5月,美国将华为列入“实体清单”后,2020年5月15日,进一步升级管制措施,针对华为的芯片供应链制定禁令;在经过120天的禁令缓冲期后,9月15日,美国针对华为公司的芯片禁令正式生效。
当前,华为需要解决高端手机芯片缺货和谷歌断供GMS服务的问题。在2019年美国制裁之前,华为手机的市场份额是仅次于三星电子的全球第二大智能手机供应商,曾一度超过苹果。而在缺芯的困境下,华为手机的市场份额正在被其他厂商蚕食。
市场研究机构IDC发布的报告数据显示,排名全球智能手机市场出货量前五的厂商分别为:三星、苹果、小米、OPPO、vivo,华为已不在全球五大手机厂商之列。
不过,华为的消费者业务一直坚持“1+8+N”全场景智慧生活战略,华为2021年在智能穿戴、智慧屏、TWS耳机及消费者云服务均实现持续增长,其中可穿戴设备和智慧屏业务收入同比增长超过30%。搭载HarmonyOS的华为设备超过2.2亿台,成为全球发展速度最快的移动终端操作系统。
华为是否已经度过了最艰难的阶段?孟晚舟表示,华为已经度过了艰难的时期。三年来,公司策略更加明确,未来将会继续加大人才、研发等领域的投入。
采写:南都记者 程洋 严兆鑫 实习生 白红国
编辑:柴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