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控区管控区防范区怎么划分?为何越来越多地方防疫划封控区

南方都市报APP • 察时局
原创2022-04-13 19:16

在这一轮的疫情防控中,除了中高风险区的划分之外,有越来越多的地方采用“封控区、管控区、防范区”的三区划分来布置社区防控。在上海,虽然已经连续多日新增感染者破万,但截至目前,上海没有划定一处高风险地区。在其他有本土聚集性疫情的地方也存在这种情况。那么,疫情防控的中高风险等级是按照什么标准划分的?中高风险等级划分和“三区”划分又有什么不同?

pic_1088640

4月12日,在上海松江区洞泾镇被列入防范区的一个小区内,一名孩子在骑车玩耍。根据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相关规定,上海结合实际,按照封控区、管控区、防范区实施分区分类差异化防控。 新华社发

“武汉疫情”应对中的风险区划定

据南都记者了解,中高风险区的划定是从2020年年初应对武汉疫情之时就开始采用的防疫措施。2020年的2月,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印发《关于科学防治精准施策分区分级做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的指导意见》。

据新华社报道,这份《意见》对风险区划定的标准是:以县市区为单位,无确诊病例或连续14天无新增确诊病例为低风险地区;14天内有新增确诊病例,累计确诊病例不超过50例,或累计确诊病例超过50例,14天内未发生聚集性疫情为中风险地区;累计确诊病例超过50例,14天内有聚集性疫情发生为高风险地区。

当时做分区分级的一个重要考量是为了尽快在低风险地区复工复产。

2020年2月,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提出要求,低风险地区实施“外防输入”的策略,全面恢复生产生活秩序,取消道路通行限制,帮助企业解决用工、原材料、资金设备等方面的困扰和问题,不得对企业复工复产设置条件,不得以审批、备案等形式为借口,拖延企业复工复产的时间。

不过,这一标准目前已经不再沿用。

pic_1087810

4月10日,上海国大药房南京西路店员工梁婷婷(左)在店前向快递小哥交送顾客的订单。新华社发

目前如何划定中高风险区?

2020年4月,我国疫情防控从应急状态转变为常态化防控阶段。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出台了《关于调整新冠肺炎疫情分区分级标准实施精准管控措施的通知》。

该《通知》未向社会主动公开,但据成都市疾控中心在接受采访时披露,新的中高风险区划定标准修改为:病例长期停留地区(如其居住的居民小区、自然村等),14天内发生不超过10例的本土确诊病例,该地区划定为中风险地区;若出现10例及以上本土确诊病例则会被划定为高风险地区。

也可以以聚集性疫情数量来划定中高风险区:发生1起聚集性疫情(指14天内在学校、居民小区、工厂、自然村、医疗机构等小范围内发现5例及以上病例)可划定为中风险地区;发生2起及以上聚集性疫情,则为高风险地区。

这也是目前各地在划定中高风险区时参考的标准。

同之前相比,中高风险区的划定通常以街道(乡镇)为单位,不再以县市区为单位。而且,中高风险区可以精准到楼栋、病区、居民小区、自然村组等。具体由各地疫情防控指挥部根据疫情情况、波及地区风险,分析研判划定出防控区域纸质最小单元后公布。

一些地方根据自身特点进一步提高了标准。比如北京市在2020年7月制定了《北京市新冠肺炎疫情风险分级标准》,明确将北京市14天内社区(村)所辖范围发生聚集性疫情和新增病例数作为风险等级判定指标——14天内新增2起及以上本地聚集性疫情或新增超过5例本地确诊病例,为高风险地区;14天内新增1起本地聚集性疫情或新增2~5例本地确诊病例,为中风险地区;14天内无新增本地聚集性疫情,为低风险地区。

不过,在疾控专业人员看来,从全国层面看,新的标准虽然降低了中高风险地区的门槛,更适应当时流行的德尔塔毒株传代快的特点,但标准仍然更强调参考“报告病例数量”这单一因素,仍然不足以对疫情风险性做出精细化的评价。

以确诊病例数量为主要参考标准来划定风险区,“划分得不够精细,不能反映实际上的疫情传播风险。”有了解疾控工作的人士说。

一个明显的问题是,报告的病例数量可能和实际的感染者数量有明显的差距。由于流调和检测都有周期,等发现有10个病例的时候,很可能已经有更多的感染在社区传播,而且已经错过了最佳防扩散窗口期。

疾病防控专家、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院长、前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党委书记卢洪洲教授接受采访时还提到,“我国对高、中、低风险区的划定不含境外输入病例和无症状感染者。”也就是说,中高风险区划分的依据是确诊病例,不包括无症状感染者。

此外,这一风险提示另一个不足是无法顾及流行病学调查得出的行程轨迹上的传播风险。中高风险地区可能并没有覆盖确诊病例途径过的地方。

在传播速度更快、传播力更强、传播更隐匿的奥密克戎变异株冲击之下,这些不足更加明显地暴露出来,也影响了地方防疫措施的调整。

pic_1088918

4月11日,世博展览中心方舱医院的医务人员回答患者咨询。新华社发

封控区、管控区和防范区如何划分

从2021年8月开始,我国开始进入全链条精准防控的“动态清零”阶段。

“此阶段的防控目标是尽量减少疫情发生,在疫情发生后高效处置散发病例和聚集性疫情,基本在1个潜伏期内控制住疫情,力求以最小社会成本获得最大防控成效。”国家卫生健康委新冠肺炎疫情应对处置工作领导小组专家组组长梁万年等发表在中华医学杂志上的一篇文章如是说。

在这一阶段,2021年9月开始,在地方疫情防控中出现“三区”划分的管理模式。三区指的是封控区、管控区和防范区。

2021年9月,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印发《新冠肺炎疫情社区防控方案》,要求一旦发生本土疫情,要尽早将社区划分为封控区、管控区和防范区。

国家卫生健康委疾控局副局长雷正龙2021年9月在国务院联防联控发布会上解释,此举是为了及早发现管控新冠病毒感染者,有效遏制疫情在社区扩散和蔓延,将疫情危害降低到最小范围,在总结各地疫情防控经验做法基础上,对于发生疫情的地区根据疫情传播风险的高低,将社区(包括行政村)防控划分为三个区域:封控区、管控区、防范区,实行分类管理。

具体来说,封控区封闭隔离、足不出户、服务上门。管控区实行人不出区,严禁聚集。防范区实行强化社会面管控,严格限制人员聚集规模。

雷正龙还表示,配合三区分类管理的模式,还要实施“三级包保”制度(区县干部要包乡镇街道,乡镇街道干部要包行政村、社区,行政村、社区干部要包户)和网格化的社区管理机制(确保调查摸底、核酸检测、流调溯源、隔离管控、健康监测、服务保障等各项措施)。

7.jpg

三区分类管理。

为何多地防疫划封控区,不划高风险区?

自4月11日起,上海全市按照封控区、管控区、防范区三类实施分区分级差异化防控管理。截至4月12日上午,上海各区划定第一批"三区"名单,其中封控区11135个,管控区2682个,防范区10323个。

不少人注意到,上海虽然在此轮疫情中累计感染已经超过20多万例,但上海在3月下旬划定了几处中风险地区之后,就一直再未划定中高风险地区。一名曾经参与武汉疫情防控的社区疫情防控专家表示,“本次上海疫情,上海按照封控区、管控区、防范区相关环境的要求,实施分区分类差异化防控,更便于基层操作。”

实际上,不仅仅是上海,在此轮疫情中,已经有多个省市划定了封控区,但并没有划定中高风险区。

各地对三区所采取的防疫措施也不尽相同。以上海的三区划分模式为例,封控区是指近7天内有阳性感染者报告的居住小区、自然村或单位、场所,实施7天封闭管理+7天居家健康监测。如果14天时间里没有新增感染者,且第13天区域内所有人员核酸检测均为阴性,则该区域解除封控,调整为防范区。

管控区是指近7天内无阳性感染者报告的居住小区、自然村或单位、场所,实施7天居家健康监测,人不出小区、严禁聚集。管控区居民原则上居家,但每户每天可在做好个人防护的前提下,分时有序、分区限流,至小区指定区域无接触式地领取配送物资。

防范区是指近14天内无阳性感染者报告的居住小区、自然村或单位、场所,实行强化社会面管控,严格限制人员聚集规模。人员要减少流动,避免聚集。如防范区内出现阳性感染者,则调整为封控区。

有疾控专业人士向南都记者表示,中高风险等级划分最开始的意义是提醒外地注意,帮助外地疾控人员部署防控措施;“三区管理”一般是针对发生疫情地区本地用的,用于合理分配力量,尽快控制本地疫情。

也有疾控相关人士表示,“三区”划分责任划定更清晰一些,也可以帮助外地疾控人员。“未来需要重新梳理整个防疫体系,现在很多临时性的办法要调整,需要用持久战的办法应对”。


采写:南都记者 吴斌 发自北京

编辑:梁建忠

更多报道请看专题:读懂这些防疫知识

2
对这篇文章有想法?跟我聊聊吧
梁建忠24.75亿
南方都市报编辑
南都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授权联系方式:
banquan@nandu.cc,020-87006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