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药、门诊随访、留置针更换,查肿瘤标志物,然后周而复始的一个又一个疗程的放、化疗。”这是癌症患者维持治疗时期都需经历的流程。对去年确诊为乳腺癌伴骨转移、肺转移的李女士而言,广州这场突如其来的局地疫情让她的就医之路平添了不少道额外的工序:48小时核酸检测阴性、行程码无异样,甚至连进入医院验核酸都需要提供核酸证明……
抗肿瘤治疗
因为李女士就诊的医院被划定为管控区,门诊和住院的疫情防控举措陡然升级。“从挂号开始,我就要踩准每一个节点去做核酸,并明确计算好核酸结果出来的时间节点。”身为残疾人,她“踩”着节点的就医之路更显艰难。“提前一天由家人推轮椅步行半小时或打车12元,前往家最近的核酸采样点,第二天去医院换药和查血象,几天后的化疗,又得开始做核酸、次日医院报到、开化验单、拍胸片,第三天去医院拿拍片结果和办理住院,才能开启为期一周的化疗……”
随着广州疫情防控形式的变化,包括主要公立肿瘤专科医院在哪的全市各大医疗机构都更新发布了最新的就医指引。这意味着,对于李女士这样的恶性肿瘤病人而言,在疫情防控期间更加需要留意所在医院尤其是肿瘤专科医院的就医须知。
“但是在配合防疫政策的同时,医院能否在外面单列一个核酸采样点,对特殊人群做加急处理,让本就虚弱的身子,能少跑一点路、少折腾一件事。”李女士建议道。
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
“云诊室”挂号费用大幅下调,药品暖心递
肿瘤患者本身就是体质偏弱、免疫低下的基础病患,其感染新冠后发生危重症的几率将骤增。也正是基于此点,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业已实行全预约、分时段,停止现场挂号、加号的举措。“但互联网等移动挂号通道是畅通的,如APP、微信小程序、官方网站挂号,且在就诊前24小时填写广东省卫健委发布的健康申报卡。除“健康码、行程卡、申报卡、体温测量正常、无新冠流行病学接触史”之外,进入院区者需提供48小时内核酸检测阴性证明,进行鼻咽镜、胃肠镜、支气管镜等有创检查以及特殊诊疗、日间手术的患者,需提供24小时内核酸检测阴性证明。”
中肿医务处长韦玮介绍,对于老年患者群体,医院也预留了一条诊疗通道。老人、长者,可凭身份证件,至医院大门工作人员处领取并填写纸质版流行病调查问卷,并交由工作人员审核盖章即可进入医院。
入院分诊都开始严格起来,
对于那些生活在隔离区域内的肿瘤患者而言,广州是业已指定了六家定点医院进行治疗;身处广州封控区、管控区的中高风险人员,则可通过广州市10个区指定的医院接受抗癌治疗。“这些特定区域的肿瘤患者,必要时可由定点收治医院联系中肿专家安排远程会诊 ,或通过该院APP中的‘云诊室’功能,咨询原主诊医生或同科医生的诊疗意见,根据患者病情和治疗进度,指导患者调整治疗方案和计划。”
据其介绍,在疫情防控期间,为更好地满足患者诊疗需求,减少往来医院奔波,该院已将“云诊室”挂号费用大幅下调,并安排了稳妥的配送企业进行抗癌药物配送到户。其他不便来院的患者,也鼓励尽量选择“云”就诊。
“当然,在严格执行疫情防控政策前提下,如有危急重症肿瘤患者,医院也会秉承治病救人为先的原则为该类患者提供‘绿色通道’,确保保障患者获得及时救治。”
当急危重症出现时,绿色通道是畅通的。
广医肿瘤:
疫情防控期间已准备好多套预案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医务科科长闫冰川介绍,市卫健委相关部门在此前已做过相关预案,在封控管控区内,针对肿瘤放化疗、透析病人等特殊就医需求有相应的处置方案,包括会诊机制等。
“比如,肿瘤的放疗相对特殊一些,每个病人、每台放疗设备都需要做单独的方案,更改机子要重新做治疗方案,对于外院有需求的情况,我们医院也做了预案,协助处理这类病人”,闫冰川介绍,具体措施如外院病人的会诊、转诊,专用通道及放疗后消杀,等等,医院都已建立了预案。
随着疫情变化,如果防疫政策需要医院开通“绿色通道”,作为肿瘤专科医院,是有能力、有预案对医院布局做出相应调整的,以接收封控管控区病人甚至是阳性病人。
如果医院因疫情被划入封控管控区,对已有病人要如何安置这样的问题,医院也有了通盘考虑。据介绍,该医院病人多为省内异地的肿瘤病人,医院已与省内多地的相关医院和科室建立了专科联盟,如果需要对病人进行分流、转诊,有专科联盟作为平台来转移病人,并进行后续治疗方案的对接和随访。
由于肿瘤专科医院大多为预约诊疗,闫冰川介绍,医院与病人建立了良好的沟通机制,一方面通过医院的公众号、订阅号发布消息,一方面医护与病人都有沟通渠道,“有特殊情况、特殊要求,或者床位情况都会跟患者提前告知,确认后再让病人过来就诊”。
南医肿瘤:
疫情防控期间就医应做好这些准备
南方医科大学中西医结合医院(南方医科大学中西医结合肿瘤中心),也是一所公立肿瘤专科医疗机构,该院医务科科长蔡红兵告诉南都记者,对于疫情防控期间的就医,也按照上级规定和疫情防控实际需要制定了相应的规则和提示。
比如肿瘤患者在疫情中就医,其注意事项就包括:
1、密切关注政府、医院公告,及时掌握医院所在区域疫情及管控情况,尽量不去管控区、封控区医院,就地就医、减少流动、降低风险。
2、门诊长期随访患者,可选择远程诊疗、电话咨询等方式随访,就近检查、取药;必要时可直接联系主管医生详细沟通病情,由医生制定检查、治疗方案,并可由医生所在医院协助购买、邮寄常规药物。
3、必须住院、定期放化疗患者,尽量就近就医,按照前期所在医院制定的方案完成后续治疗;如果必须前往,请提前沟通主管医生并按照要求做好核酸检测、生活用品、尽量不陪护等准备,服从医院防控要求、减少院前等候时间。
如果需前往的医院被纳入管控、封控区,肿瘤患者就医注意事项:
1、请提前关注政府、医院公告,因为该区域内医院的门诊部、住院部、检验检查等区域可能会按照上级部门要求暂停诊疗活动。
2、请尽量减少前往,因为解封时间不确定,门诊患者可能暂时无法离开管控封控区域返家,住院患者出院时间或活动区域可能会受到限制。
3、如果就近无法诊治或遇到紧急情况必须就医,请根据当地政府、医院防控要求提前准备入院必须条件、生活用品,并沟通主管医生了解大概管控时间,避免无法离开管控区域对个人及家庭造成影响。
4、医院会按照上级政府部门的统一部署做好就医患者的安置,包括提前发布注意事项、加强预检分诊、精准分流风险患者、开通紧急就医绿色通道、准备过渡病房、设置风险患者病区、指定定点救治医院等措施,尽力满足患者就医需求、避免疫情防控次生伤害。
统筹:南都记者 尹来 王道斌
采写:南都记者 李文 杨丽云 王道斌 通讯员 陈鋆 彭逢美 阚文婧
编辑:王道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