添加好友就可免费领游戏装备和礼包?网络诈骗盯上中小学生

南方都市报APP • 隐私护卫队课题组
原创2022-04-19 22:09

添加好友就能领取免费游戏装备和礼包?扫描二维码就显示账号被冻结,不在规定时间解冻就要面临巨额罚款和强制拘留?这样的诈骗话术在一个成年人面前或许不攻自破,但对于年龄尚幼的中小学生而言,却有着巨大的诱惑力。

近日,一系列以领取免费游戏装备和礼包为诱饵,针对中小学生的网络诈骗案件被披露,受骗者多为十四岁以下的中小学生,涉及金额达数千元甚至上万元。

图片1.png

诈骗分子与受害小学生的聊天记录

专家表示,中小学生遭遇网络诈骗后追责的难点在于诈骗分子擅于隐藏身份、钱款支付链条复杂以及中小学生辨别能力较差。对于网络诈骗的防范,专家认为学校、家庭、平台等主体需要共同发力,反诈宣传教育与制度建设保护应双管齐下。

1

多地中小学生玩游戏遭网络诈骗

近期,广东、江西、江苏等地相继被曝出中小学生遭遇网络诈骗的案件,受骗者多是在玩游戏时被“免费领取游戏装备和礼包”的陷阱所吸引,进而落入骗局之中。今年10岁的小林(化名)就是受害者之一。

小林家长告诉南都记者,小林平时喜欢玩游戏,有一个自己的手机。在同学的邀请下,他进入了一个游戏QQ群,群内有人发“添加好友,就可以免费领游戏礼包”。添加好友后,对方给小林发来一个二维码,并称需要用家长的微信扫码。扫描后,对方又发来一张图片称他的账号已被冻结,规定时间内不解冻,家长将面临10万元的巨额赔偿以及被判刑1年。

图片2.png

诈骗分子与小林的聊天记录

由于年龄小,分辨能力和心理承受能力不足,小林当时就被蒙住了,于是按照对方所说,找到没人的地方拨打视频电话,并按照对方的要求对准家长的手机进行操作。

图片3.png

诈骗分子诱导小林获取家长支付密码

对方让小林在微信搜索“家乐福卡友俱乐部”,之后从抖音购买了两张共计2000元的家乐福购物卡。下单成功后,对方又让小林将核销购物卡的卡密发送过去,并强调一定要删除卡密短信,不能让家长看到。

图片4.png

小林购买记录

小林家长表示,发现微信中余额变少后,在追问下获得了小林和骗子的聊天记录,意识到小林被骗。当时他们申请退款被商家拒绝,投诉商家时,商家则反馈了一张消费卡当天半夜已经被使用的图片。申请客服介入后,客服则建议报警处理。“当时感觉金额有点少,没到立案那个程度,这个事情我们做家长的确实要承担很大责任,所以当是买个教训,不了了之了。”小林家长说。

值得注意的是,小林家长当初要求退款时,商家立马就下架了这款购物卡,但是现在这款购物卡又重新被上架。

2

中小学生受骗后追诉困难

近年来,电信网络诈骗屡见不鲜。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规定,诈骗最高可被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南都记者从国务院新闻办公室4月14日举行的打击治理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工作进展情况发布会获悉,去年全国法院一审审结此类案件2.5万余件,6.1万余名被告人被判处刑罚。与传统诈骗案件相比,此类案件有着侦查取证难、认定难的问题。

就中小学生遭遇的网络诈骗案件而言,海问律师事务所合伙人杨建媛表示,追责及判罚的难点主要在以下几方面:一是3000元的立案门槛对于中小学生而言较高,受骗后因为金额原因难以追诉。虽然也可以对受骗金额进行累计,但由于受骗人员较为分散,很难团结起来,实际操作就比较麻烦。二是小孩辨别能力较弱,上当受骗并受到威胁恐吓时不敢告诉家长,增加了骗子曝光的难度。三是诈骗分子会对自己的身份信息进行一些伪装,例如使用虚拟号码、境外的IP地址等,对侦查造成难度。

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互联网法治研究中心执行主任刘晓春认为,网络诈骗分子除了擅长通过陌生人社交平台以及一些技术手段隐藏身份外,较长的钱款支付链条也导致了追责的困难。

“比如在小林的案件中,购买消费卡的交易本身是合法的,但是提供卡密的时候,对方实际上没有直接接收钱款。”由于资金的支付渠道非常复杂,导致无法直接指向诈骗分子的账号,最终可能既找不到人又找不到钱。

此外,刘晓春提及,与小林事件类似的通过扫二维码、按陌生网友的提示进到各种违法违规的网站,在监管看不到的、没办法拦截到的范围之内产生的诈骗事件非常隐蔽,很难被发现,也就很难形成一个体系化的解决方案。

3

中小学生防范网络诈骗需制度建设和反诈教育齐发力

2022年初,中国儿童中心联合腾讯可持续社会价值事业部发布《2021未成年人网络媒介素养报告》。《报告》指出,未成年人对金钱的认知不足,致使金融诈骗成为未成年人遭受诈骗易发区,面对中奖信息等金融诈骗内容,近半数末成年人无法直接辨别真伪,两成未成年人会相信并按步骤操作。尤其是小学阶段未成年群体对于中奖类无法辨别,容易陷入网络诈骗陷阱。

图片5.png

《2021未成年人网络媒介素养报告》

那么,针对中小学生的网络诈骗应该如何防范?哪些主体可以发挥作用?

杨建媛认为,应该推行家校互动的反诈教育。家长方面,首先要管好自己支付密码不被小朋友知晓,并定期检查自己的账户流水是否有异常。其次是要注重和孩子进行简单有效的沟通,告诉孩子涉及到金钱、转账问题时不要相信陌生人,要及时告知家长,家长一定会帮助孩子而非进行惩罚。另外,还可以在电子设备上下载一些绿色净化的软件,装上之后可以确保这台设备只能够从官方的应用商店下载软件,从而避免小朋友下载安装诈骗软件。

学校方面,可以请一些资深的专家进行宣讲,让小朋友之间互相交流;还可以收集一些案例和反诈注意事项,再跟家长进行沟通。“我觉得这件事学校作用会更大,只靠家长个人的话不太好落实,学校资源更多,带动起来会更好一些。”杨建媛强调。

刘晓春则告诉南都记者:“现在像这种接触网络、玩游戏的小朋友,年纪越来越小,他们很弱势,没有充足的判断力,这样的事件对他们自己的心灵伤害也非常大。对这种事件的宣传和普及教育的确是非常有必要。”

此外,刘晓春亦表示,这不仅仅是教育的问题,更应该从制度建设层面去加强针对未成年人的保护。比如有的未成年人以成年人身份使用某些平台,平台实际上是有能力做出一些判断的。对于疑似是未成年人的一些账号,特别是在陌生人社交、支付这样一些高风险的领域中,平台要采取相应的措施,配合相关部门加强对诈骗活动的治理。例如,陌生人不能随便加上好友,也不能随便发私信;对高危二维码要进行监控,扫码之后要有风险提示;还要强化付款过程当中的验证措施等。

“实际上现在法律也正在完善过程当中,具体的落实也是有待在具体的风险的状态下,去不停的去总结、提炼它的相应的规律和经验,形成一些行之有效的技术方式和治理的制度。”她强调。

采写:实习生黄萌 南都记者蒋琳

编辑:蒋琳

13
南都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授权联系方式:
banquan@nandu.cc,020-87006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