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述制铜世家的跌宕往事,小说《铜行里》致敬工匠精神

南方都市报APP • 南都文化
原创2022-05-23 17:03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掌握黄铜冶炼技术的文明,代表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国器亦以铜器居多,所以,中国人对铜器是有特殊情结的。由作家老藤撰写的小说《铜行里》就是一部讲制铜世家的作品,2022年4月由作家出版社和沈阳出版社联合出版,现已上市。

IMG_1536 2.JPG

《铜行里》是一部以工匠精神为主题的作品,它形象地阐释了工匠精神首先是一种劳动精神,中国的劳动者自古以来就重视工匠精神,工匠精神又是一种奉献精神,是与人民的家国情怀密切联系在一起的。近代历史告诉人们,国家强盛离不开制造业,而制造业是靠工匠之手托起来的,即或在今天,如果没有大国工匠去制作,那些高科技设计也只能晒在图纸上。

《考工记》里有这样几句话:“知得创物,巧者之守之,世谓之工。百工之事,皆圣人之作也。”把百工之事与圣人联系起来,这是古人重视工匠的最高体现。然而,技艺再精湛的工匠也离不开时代的时和势,国势强,工匠自然能够梦想成真,国力衰,铜行里的铜匠连一口大火锅都打不成。工匠命运是时代风云际会的缩影,这一点,从作者在书中塑造的石家三代铜匠的梦成与梦碎中得到了佐证。

《铜行里》通过沈阳一条有着三百多年历史的古老胡同的兴衰,再现近代中国的峥嵘岁月。铜行里是沈阳城一条有着三百多年历史的古老胡同,皇太极建盛京城时,将城里城外的铜匠铺迁至故宫北端的城中心,逐渐形成这条铜行胡同,将城中铁匠铺迁至城之四面,呈拱卫之势,取意皇城要有“铜心铁胆”。小说以这条铜行胡同的历史演变为经,以铜行里发生的传奇故事为纬,编织出了沈阳古城百年的“清明上河图”,义和团运动、民国兵燹匪乱、民众对日本侵略者的抵抗、辽沈战役、抗美援朝、公私合营、支援三线建设、改革开放等历史重大事件都是故事展开的时代背景

小说极其生动地塑造了众多的铜匠形象,他们各有所长,性格各异,但他们对铜都怀着一种敬畏之心,知道不能糊弄自己的手艺。他们怀有一颗不变的“铜心”,追求浩荡的“铜气”,珍惜难得的“铜缘”。作者并没有单纯把工匠精神作为一种职业精神来描写,而是从更深层次写出,工匠精神更是一种伦理德性精神。这种伦理德性精神便是铜行里的铜匠们始终挂在嘴边的“铜气”。铜行里的人物个个深明大义,洋溢着浓烈的家国情怀。在他们身上发生的故事件件荡气回肠。

中国古文明的历史就是青铜发展史,但文学作品中鲜活的铜匠形象并不多见,《铜行里》弥补了这一空白。小说将铜匠的命运置于国家和民族命运的大航船之中,充分说明了铜匠们的个人追求不可能是孤立和静止的,他们身上的工匠精神既要在历史的风云和烈焰中经受淬炼,也要在国盛民强的时代才会重新找回自信与发展。

南都记者 黄茜

编辑:黄茜

1
对这篇文章有想法?跟我聊聊吧
黄茜9448W
南方都市报记者
南都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授权联系方式:
banquan@nandu.cc,020-87006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