划龙舟、吃粽子、洒雄黄酒、洗龙舟水是我国端午节代表性民俗,这个端午节假期,广东各地景区均因地制宜,组织各种与端午节文化相关的主题活动,基本呈现出“粽”动员的态势。
2006年5月,国务院将其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自2008年起,被列为国家法定节假日。2009年9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批准将其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端午节成为中国首个入选世界非遗的节日。
佛山渔耕文化园:干塘捕鱼
珠三角从宋代开始就形成了桑基鱼塘、果基鱼塘、蔗基鱼塘的循环农业模式,由此诞生了浓郁丰富的渔耕文化与民俗,其中干塘捕鱼就是主要的习俗。
记者了解到,端午假期,渔耕文化园特意先将一口鱼塘的水排掉,留50厘米高的水位,让游客体验干塘捕鱼的习俗。游客们这个时候可以卷起衣袖,下到鱼塘“蹭塘儿”,捕捉大鱼。当地向导建议,游客也可于先抓几把草,从地势高的地方,用稻草裹着泥浆一路挤过去,慢慢把鱼聚拢再进行围捕。或者用一张长长的渔网从塘的这头,沿着塘的边缘拖到那头,紧贴着塘底的淤泥向前“刮”动,用当地话说叫做“刮鱼”。
端午当然少不了民俗的元素,该园区的“粽”动员活动也开启了,游客们可以参加家庭包粽子、大胃王吃粽子、钓粽子等活动。
增城犇牛牧场:点朱砂洒雄黄酒包粽子
端午假期,位于广州、东莞、惠州三市交界的增城三江幸福田园犇牛牧场复原诸多民俗,包括点朱砂、涂雄黄酒等。
据介绍,点朱砂不仅是端午的民俗,更是我国传统开笔礼的习俗。因“痣”与“智”谐音,朱砂点痣,取的是“智”的意思,意为开启智慧,寄寓学生日后的学习能一点就通。
古人认为端午节时以雄黄酒涂抹小儿额头可驱避毒虫。典型的方法是用雄黄酒在小儿额头画“王”字,一借雄黄以驱毒,二借猛虎“王”以镇邪。抵达牧场之后,家长可以给孩子的身上涂雄黄酒。
记者了解到,该牧场在端午假期将举行全家“粽”动员,“粽”艺大比拼系列活动,游客可以一家人包粽子、钓粽子。这个活动不但让孩子知悉端午的民俗,中华传统民间节日小吃,还能提高孩子的动脑动手能力。
岭南印象园:端午国潮盛宴
图片来源:岭南印象园官方微信
今年端午假期,位于广州大学城的岭南印象园特意打造了一场端午国潮盛宴。
据介绍,本次活动的最大特色之一,就是岭南印象园邀请大家穿上华美的汉服前来参与活动,一起以汉服之美展现端午古韵。在活动现场,大家日间可以在东门长廊体验沐兰汤、点雄黄、射五毒等传统端午习俗;在练溪驿站通过完成乐、射、书、数四项任务,换取精美礼品;在三圣宫和孔子文化馆,定制专属端午主题手工作品。此外,还能观看汉服祭祀屈原大典、体验国风敦煌体操等特色活动。到了晚上,更能看到唯美的汉服方阵提灯巡游,和家人们一起在湖畔体验放河灯,也能穿上喜欢的汉服享用晚餐,体验岭南夜宴的乐趣。最后,来到园内的长安夜市,走走逛逛选购心仪的商品。
泮塘五约历史文化区:端午专题音乐会
图片来源:广州西关永庆坊旅游区官方微信
荔枝湾地处西关腹地,水网密布,孕育了丰富的龙舟民俗文化。
6月2日,广州荔枝湾泮塘五约历史文化街区,将举办“端午专题音乐会”,由岭南古琴师、自然音乐师、独立音乐人等艺术家以五月五端午节传统民俗文化为主题,进行各式的音乐表演。
佛山岭南天地:旱地赛龙舟,光影舞神龙
端午节假期,岭南天地将举办“炫酷光影舞龙巡游盛宴”,现场还将举办“旱地赛龙舟,趣味迎端午”活动,让市民游客在充满仪式感的赛事活动中,感受传统节日的内涵。
采写:南都·湾财社记者 肖阳
如果有线索提供或服务咨询
可联系南都新文旅研究课题组。
发送邮箱:
nandulvyou@126.com
编辑:肖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