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今年首个大型车展,2022粤港澳大湾区车展已降下帷幕。展馆的智能化风潮,让人们对触手可及的未来科技充满期待。尤其是几家深度“绑定”华为的重磅新品,在车展上零距离与大家见面,引发了传统车企智能化转型路径方面的思考。
不断有车企加入
华为“车企朋友圈”
最近,深圳发布《深圳市促进新能源小汽车消费补贴申领实施细则》,特别提到“搭载开源鸿蒙系统”的车型,可享受政策补贴,补贴标准为:10-20万元内补贴金额5000元,20万以上补贴1万元。极狐阿尔法S全新HI版、问界M5、阿维塔11这几款有华为“烙印”的车型,迅速出现在人们备选名单中。
随着“以软件定义汽车”成为行业发展趋势,新能源汽车的发展,也秉承着人们对于既环保又有极致驾驶体验的“新四化”追求。无论是传统车企,还是造车新势力,都倾力投身其中,华为的整车制造商朋友圈里,同样展开了一场另类角逐。
在刚刚结束的2022粤港澳大湾区车展上,最引人注目的,有北汽蓝谷、麦格纳、华为深度合作的极狐阿尔法S全新HI版,也有长安、华为、宁德时代共同注资的阿维塔11,而余承东为问界M7造势的一番言论,甚至引起小鹏董事长何小鹏的“扔鞋”回应。且不说余承东对问界M7的“超越百万豪车”宣传是否吹牛,与华为深入绑定的其他企业,也将陆续有双方的合作结晶问世:继极狐阿尔法S华为HI版已经上市后,接下来阿尔法T后续车型也将推出HI版;阿维塔方面,年内也将有搭载鸿蒙智能座舱系统的新车型量产交付。
一直以来,不断有车企加入华为“车企朋友圈”,并在各自新品上突出华为元素。而在行业人士看来,近年真正深度绑定华为的,也就是北汽极狐、小康赛力斯(问界)、长安阿维塔及广汽埃安这几家。
据了解,华为与车企合作模式主要可以分为三类。第一、传统零部件供应商模式:为车企客户提供高品质的智能网联汽车的智能化零部件,这些合作品牌及车型众多,包括自主、合资及豪华品牌;第二、Huawei Inside 模式(合作车型会冠以“HI”标签):整合华为与车企的资源,双方共同定义、联合开发,并使用华为的全栈智能汽车解决方案,但其实整车的设计、OTA升级和车体验设计仍然由车企完成,此类模式的合作伙伴主要是北汽、长安和广汽;第三、华为智选模式:深度参与产品定义和整车设计以及渠道销售,华为在产品造型、内外饰设计及品牌营销方面与车企形成合作。此前的赛力斯、目前的问界就是这种合作模式。有不少人认为,这种合作会更加深入全面。对此,华为一位内部人士予以“纠正”:其实只是合作模式不同而已,并没有谁深谁浅一说。
但是,深度“捆绑”华为的同时,也让这些车企面临抉择。
毕竟,华为提出的全栈式解决方案会涉及到三电、智能驾驶和数字座舱等智能汽车的技术核心。这意味着,车企一旦与华为在这方面展开深度合作存在失去话语权的风险。上汽集团董事长陈虹就曾明确表态,他们很难接受有一家企业提供整体的解决方案。作为中国汽车产销量最具规模的带头大哥,2021年上汽集团研发投入达196.68亿元,同比增长46.83%。上汽方面表示,主要将资金投入新能源、智能网联、数字化等技术领域。
率先试水“饮头啖汤”
经历考验更大
尽管目前多个汽车品牌深度绑定华为,但有些率先试水的企业,需经历的考验更大。北汽新能源旗下的极狐品牌,作为“先行者”,在产品正式推向市场过程中,更是不容有错。
北汽集团副总经理、北汽蓝谷董事长刘宇曾表示,极狐阿尔法S全新HI版是北汽新能源智能化转型的标志,接下来还将有阿尔法T全新HI版,以及后续所有产品的HI化。虽然阿尔法S HI版亮相时间比较早,但隔了一年才正式上市,这也引起了不少人的不解。有市场人士指出,如果趁热打铁抢先把车型推向市场,无疑会取得先发优势。但智能驾驶功能在实际应用中经过安全与可靠性的反复验证后,一旦产品可靠,反而更容易建立起品牌口碑。
刘宇透露,要打造一款标杆级产品,要进行的努力往往比想象中还要多。“比如识别红绿灯问题,挡风玻璃后面的摄像头需要通过视觉读取,而且在雨雪天也能够读取。极狐阿尔法S车身防撞梁是1.5毫米,但由于激光雷达的安装工艺需要提高到0.5毫米,这样对整个冲压、焊接甚至尺寸都有关系,需要一一克服。双方的合作从2018年到现在,就是走过了这个过程。”刘宇在一次公开场合介绍。
那么时隔一年,极狐阿尔法S全新HI版数据、算力、激光雷达等现在还能处于领先地位?对此,华为消费者业务CEO、智能汽车解决方案BU CEO余承东坚称,这款车的智能驾驶能力,至少在今年底之前,不会有超越者。他透露,这里面包括硬件、感知和算法系统以及其它能力,而且随着时间的推进,体验感会越来越好。余承东介绍,去年双方发布该款产品以后,因为疫情和各方面的技术验证,导致上市时间延后。据了解,阿尔法S HI版除了三个激光雷达,还搭载毫米波雷达和十几个摄像头,合计34个传感器,而且有400TOPS的算力加持。作为行业率先搭载126线激光雷达的产品,意味着华为HI全栈解决方案具备了全面商业化的条件。有知情人士认为,极狐汽车在与华为的合作中,除了本身需具备十余年“三电”核心技术能力外,还需要拿出他们的撒手锏——行业首款全冗余架构的BE21电动硬件平台,才能成就华为ADS高阶智能驾驶系统顺利搭载在量产车上的底层基础。
余承东指出,作为与华为合作最早、最深入的一家公司,北汽蓝谷在新能源领域拥有扎实的基础,尤其是在三电方面、电动化方面的积累可以保证产品的可靠性和安全性。相比之下,华为擅长的是外观设计、软件和智能化方面。所以,两者有很强的互补性。目前,极狐阿尔法S全新HI版采用国内首个800V高压量产车平台,10分钟即可补充近200公里的续航里程。同时他透露,接下来该车也会由华为部分零售店进行销售,但主体还是极狐和北汽的销售网络和销售体系。
相比之下,赛力斯“拥抱”华为的步伐也不算晚。自从2021年双方首款合作车型华为智选SF5推向市场后,一度销量红火。但随着今年一季度不少SF5车主投诉车辆无法升级到鸿蒙OS系统、车载WIFI功能缺失,赛力斯沉寂了下来。该车上市不到一年,已经陷入“停产”风波中。直至去年底,华为宣布和赛力斯合作推出新品牌AITO,AITO旗下首款车型问界M5正式发布,赛力斯又再卷土重来。
后来者已失先机?
消费者期待值有落差
本次粤港澳大湾区车展期间,阿维塔11堪称现场聚焦车型之一。该车号称业内首个全系标配华为HI全栈智能汽车解决方案的车型,预计在今年第二季度进行发布,并计划于第三季度正式交付。
然而,该车自亮相以来就出现了争议。有些网友表示,外观有足够的辨识度,却不容易让人接受。让多数网友诟病的还是车辆前方的条形大灯,有人质疑它过于神似某德系豪华品牌首款电动车型。而源于游艇的设计理念的车尾设计,同样让部分人觉得,车尾侧面线条失去了SUV的力度和简洁。加上量产新车的官方续航数据为700公里以上、百公里加速时间小于4秒等等参数,在人们看来,也并不出众。也许,这并非阿维塔11的错。怪就怪人们已经被极狐阿尔法S全新HI版、赛力斯SF5这些先行者的惊艳数据吊高了胃口。对于阿维塔首款车型,既然来晚了,人们的期待值出现落差,也就不奇怪了。
在几家“深度合作”的传统车企中,广汽集团似乎更为低调。根据2021年双方签署的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基于广汽GEP3.0底盘平台与华为CCA打造的新一代智能汽车数字平台,并配备华为全栈式智能汽车解决方案,共同定义、共同开发一系列面向未来的智能汽车。该项目为双方联合开发的首款中大型智能纯电动SUV车型,总投资7.88亿元,计划2023年底量产。而广汽集团宣布与华为公司合作共同开发L4级自动驾驶汽车,计划于2024年量产。毫无疑问,在新车型的量产时间上,广汽埃安相比其他绑定“华为”的企业已经慢了一拍。根据目前的新车规划时间,双方共同合作的新车,量产时间又至少要比其他几位小伙伴慢了1-2两年。
【记者观察】
车企傍上华为“名利双收”,
智能化转型长远发展还看自己
现在越来越多传统车企都瞄准了华为。无可否认,无论从终端销售表现,还是资本市场,都让傍上华为的车企“名利双收”。但华为并非万能,即便大家都面临同样的供应链资源,采用同样的技术解决方案,但每个企业对客户需求的理解不尽相同,对产品的定义有所差异,最后拿出来的产品,还是会有显著的不同。
汽车的智能化,不是简单的软件+硬件的物理结合,而是两者之间产生化学反应,衍生一个全新的物种:智能网联汽车。极狐一位软件工程师曾经透露,在智能驾驶软硬件技术的开发和匹配中,极狐和华为双方都在同步学习和同等获益。比如,极狐要了解智能化软件开发逻辑,而华为也要了解造车逻辑与整车系统匹配。相信不同品牌的车企,和华为合作过程中,同样会存在各自的困惑。“贴上华为标签”,将面临众多得与失,这中间的平衡如何取舍,就看企业的格局了。
采写:南都·湾财社记者 梁罗喆
编辑:郭毓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