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6月11日是我国第17个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今年的主题是“文物保护:时代共进 人民共享”。10日至11日,广州博物馆推出了山庄瑰宝 梵宇藏珍——避暑山庄外八庙皇家文物特展、消失的月饼第二季“粤色中国·月光宝盒”文创发布会等文化和自然遗产日系列活动。
避暑山庄外八庙皇家文物特展
10日,广州博物馆联合承德避暑山庄博物馆、承德市外八庙管理中心推出重磅大展——“山庄瑰宝 梵宇藏珍——避暑山庄外八庙皇家文物特展”,从94件(套)国宝级珍贵文物中展现中国古代造园与建筑艺术的辉煌成就,体现清代在团结边疆少数民族、巩固国家统一方面的卓越贡献。该展览为承德地区皇家文物在广州的首展,展期至2022年9月12日。
公元1703年,在中国河北绵延起伏的燕山深处,一座由康熙皇帝亲自选址、堪称华夏文化“标志性建筑”的皇家园林——避暑山庄奠基了,至乾隆五十七年(公元1792年)竣工,经历了康熙、雍正、乾隆三代帝王,历时89年。伴随避暑山庄的修建,周围寺庙也相继建造起来。避暑山庄和外八庙以其灿烂的艺术成就,成为中国园林史上一个辉煌的里程碑,也成为中国古典造园的最高典范。
清乾隆白玉“四知书屋”玺(此为一级文物。玺为白玉质,交龙钮,阳文篆书“四知书屋”。此印玺为乾隆皇帝于1788年(乾隆五十三年)为避暑山庄宫殿区“四知书屋”题匾额之后刻制。四知书屋为避暑山庄正宫区的重要建筑,是清帝更衣小憩、接见重要官员的场所。“四知”,源于《易经·系词》里的“君子知微、知彰、知柔、知刚,万夫之望” 。
清铜鎏金珐琅太平有象(宝象卷鼻垂尾,四足直立,象牙、象耳均为鎏金,背托“大吉”葫芦绶带瓶,背毯上饰錾胎莲花纹,两端缀有璎珞,瓶中插鎏金如意、戟、磬饰件,寓意“吉(戟)庆(磬)如意,天下太平”;下置铜鎏金錾胎珐琅束腰长方形底座,饰仰覆莲纹。此器物将掐丝、錾胎两种珐琅工艺融于一体,纹饰自然流畅,色调浅淡典雅,实属难得一见之清宫陈设佳品。)
避暑山庄及周围寺庙是当今世界上现存最大、保护最好的皇家园林和皇家寺庙建筑群,1994年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具有极高的美学研究价值。本次展览分四部分,分别为“塞外宫城 造园杰作”、“诘戎绥遐 无暑清凉”、“宗教和谐 民族融合”和“众星捧月 团结一统”,展示避暑山庄与周围寺庙精湛的造园艺术及其蕴含的丰富文化内涵。
展览展出了94件(套)国宝级珍贵文物,包括:清乾隆白玉万年益寿如意、清乾隆白玉“四知书屋”玺、清紫檀编缂丝“文津阁”挂屏、清铜鎏金珐琅太平有象、清乾隆铜御笔五福五代堂记手卷、清乾隆哥釉八卦琮式瓶等。
配合展览,广州博物馆在展厅互动区还设置了“避暑山庄七十二景在哪里”小游戏,并特别还原“四知书屋”场景,让观众在观展之余沉浸式体验“皇家行宫”的魅力。
“消失的名菜”再上新,细味广州人浪漫
11日上午,“粤色非遗 “绣”出新生活——2022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系列活动暨消失的月饼第二季“粤色中国·月光宝盒”文创发布会在广州博物馆举行。
延续“消失的名菜”系列文化项目,中国大酒店在2021年与广州博物馆合作推出【粤色中国礼盒】,重塑传统粤式月饼之味,实现文化、旅游和美食的相互融合。今年双方团队再次携手,为2022年中秋佳节打造【粤色中国·月光宝盒】。该礼盒以古风首饰盒为基础,搭配碧绿色外观和精致黄铜锁扣装饰,正面勾勒出“柿柿(事事)如意”的纹形,并从广州博物馆馆藏国家一级文物中汲取灵感,融入广绣作品《清 · 红木雕八仙框白缎绣花鸟纹挂屏》中的图案。
“消失的名菜”再上新
据介绍,中国大酒店团队对广州博物馆馆藏的百年月饼食谱,进行深入研究,还原出两款“消失的月饼”:分别是西施醉月和银河夜月。此外,里面还包含三款改良研发的月饼口味:XO酱干贝、玫瑰燕窝和避风塘蟹肉。为了秉承“传承与重塑”的理念,这三款创新的月饼承袭了旧食谱的命名风格,分别取名“珠宫映月”、“花香融月”、“观海蟹月”,这些名字别具诗意,演绎了务实的广州人骨子里浪漫的情怀。
采写:南都记者许晓蕾
编辑:许晓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