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全面展示二十世纪以来中国现当代散文一百多年的创作成就,人民文学出版社精心策划编辑出版的“中国现当代名家散文典藏丛书”(第一辑40种)近期在京隆重面世。
2022年6月10日晚七点,题为“散文为何如此迷人”的“中国现当代名家散文典藏”(第一辑)新书发布会,线上线下相结合、以直播的方式,在人民文学出版社举行。众多专家学者聚集一堂,共话散文的无限魅力。
以“经典化”标准遴选作家和作品
在发布会上,本套丛书编委会主任、中国作协副主席阎晶明介绍到,该套丛书汇集了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上最著名的作家的散文作品集,以作家名字加“散文”二字作为书名。在编选的过程当中,对于哪些作家入选、选哪些作品汇成这一套丛书,编委会专家们经过很多轮的认真研讨,大家各抒己见,力求“更精准地选择作家和作品”,“更加符合文学史的实际”。
中国作协副主席阎晶明
阎晶明透露,这套丛书总的计划是出版将近80种,组成一个合辑。现在推出的是第一辑共40本,以《鲁迅散文》打头,这40本散文集里也包括现代文学史上和当代文学史上的很多著名作家。
“我们编选这套书经过专家的严格筛选,每一个作家的作品也都有专业人士特别是专门研究这位作家的专家进行专业遴选,并且为读者提供导读文章作为阅读指导。”阎晶明强调,该套丛书的筛选标准是“经典化的标准”,非常值得大家收藏和阅读。
中国出版集团有限公司党组成员、中国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李岩
中国出版集团有限公司党组成员、中国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李岩在致辞时表示,中国是散文大国,千百年来散文的创作源远流长,这一文脉一直绵延至今。人民文学出版社在此时推出“中国现当代名家散文典藏”丛书可以说是恰逢其时,是对中国现当代散文创作的整体检阅,是奉献给广大读者的又一份高质量、高水平的精神大餐。
中国作协书记处书记、《人民文学》主编施战军
中国作协书记处书记、《人民文学》主编施战军则认为,散文可以说是拥有最大受众的文学门类,它是最广大的阅读者的首选。散文是最真切、最真实的一种文体,同时它最能展现个性之我,也最具有通约性的人类性。人人都可以阅读,人人都可以理解,人人都可以对它产生一种迷人的感慨。施战军说,这套丛书既适合闲读,也适合研读,既适合目标性阅读,也适合沉浸式阅读,“我们读过这套书,内心当中就会增强属于我们这个民族的底气、骨气,同时在文化趣味上,文化意味的丰富性上,也从中得到很多的启示和启发。”
人民文学出版社社长臧永清
“经典化包含文学评论、文学的评奖、文学出版,我们出版社这些年一直在做这方面的努力,做丛书、套书的出版就是在做文学的经典化。”人民文学出版社社长臧永清谈到。他指出,经典化是有要求的,首先要求的就是编辑的专业性,但是光有编辑的专业性还不够,还应该有行业内专家的支持。“中国现当代名家散文典藏”系列请了九位顶尖的专家做这套书的编委,臧永清说,“从作家的选择,整个书的体例设置,具体到每本书的导读谁来写,这个权力都交给专家”,在专家的加持下做出了这样一套很有价值的丛书。
在白话文里创造出一种新的景观
新书发布会分为“现代文学三十年:传承与创新”和“当代散文的突围和流变”两个部分。
活动连线现场
谈及现代散文的特点,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教授孙郁表示,现代散文接续了中国古代文章鲜活的文脉。通过鲁迅、周作人、废名那一代人的努力,使得白话散文可以与古代的文言文相媲美。“他们创造了一个新的格式,一种新的表达样式,这个样式里面主要是人的自我意识出现了。我们在鲁迅先生的文本里能感觉到尼采和克尔凯郭尔那样的精神,也能感受到六朝以来文人个性的精神。大家打通了中外,连接了古今……可以说各言其志、语态有别、话锋多样。像《新青年》上的《随感录》,包括陈独秀、鲁迅、胡适等好多人都在上面写文章,都很有意思。”
孙郁说,现代散文三十年当中,涌现了一大批杰出的作家,他们使汉语的弹性增加了。“我们可以看到周作人的平淡、丰子恺的佛性、萧红天籁式的书写,汉语的各种可能性都出现了,白话文里也呈现出文言文没有的另外一种景观。”
巴金故居纪念馆常务副馆长周立民认为,从公众接受层面来讲,散文是融在我们日常生活里的。在现代文学史上的一些重要作家,很多人也许没有读过他们的小说,但今天大多数受过教育的中国人都读过他们的散文作品。“尤其像老舍、巴金、沈从文这样一些散文作家,包括鲁迅、冰心、郁达夫这一代,其实他们的散文作品对培养中国人的审美感受、塑造我们的心灵,通过课本、通过教育机制发生了很大的作用。甚至说得更具体一点,一个现代中国人该怎么表情达意,其实跟他们的创作有很大关系。从这里来讲,散文可能有着不可取代的功能。”
文学评论家止庵
文学评论家止庵谈到:“咱们现在的散文,不客气说,就是周氏兄弟创造的。他们不仅是奠基者,他们也是这个领域的最高成就者。”
止庵指出,白话散文的来源不仅仅是古代古文,它的来源实际上是全世界的文章,包括英国的、法国的、日本的。鲁迅、周作人兄弟把这些东西汇总起来,再加上原来的散文传统,汇合出一个新的文体。由于他们本身能够读到第一手材料,他们不是通过读译文去学习的,这跟当代很多作家有很大区别,而且他们读的东西好多人根本没读过,是因为他们的介绍别人才接受。因此,止庵认为,“怎么谈论这两个人的重要性和高度都不为过,因为没有他们,可能根本没有我们的现代散文,甚至没有现代文学。”
散文是民族心灵和精神的边界
在“当代散文的突围和流变”部分,沈阳师范大学特聘教授贺绍俊认为,当代散文非常繁荣,琳琅满目,各种风格流派都有,真是百花齐放的盛况。
沈阳师范大学特聘教授贺绍俊
贺绍俊特别提到,女性散文在当代散文中的贡献特别大,这跟中国改革开放四十多年来的大的社会背景有关系。改革开放的四十年是真正中国当代女性意识觉醒的四十年。它不仅带来非常精彩的、丰富的散文作品,更重要的是女性作家更能够触到散文的灵魂。
“散文这种文体跟小说不一样,而且它跟诗歌也不一样,我感觉散文更适合女性来写。她能够把散文的优势表达得更加充分,就像一个女性在日常生活中诚实的、真诚的叙述着自己的感受、情绪和对日常生活的一种体会。”贺绍俊说。
谈到自己的散文写作,著名作家周大新说:“我自己写的散文,我把它分成两个部分。一个是感性的散文,写人、记事、抒情的,还有一部分是智性的,带有思辩性的,讲自己思想上的一些认识、一些见识的散文。这两类散文我自己都有写作,但是写感性的散文多一些,我不写长篇小说以后想更多的把时间用在散文写作上。”
活动连线现场
著名作家刘亮程从自己的散文阅读谈起,他坦言,“有时候读翻译文学,读久了就想回过头来,回到五四以来我们的散文传统中,看看我们那些前辈作家们用那时候的汉语写的散文,就有一种回到语言家乡的感觉。散文对于我或者对于更多的人来说,它就是一种陪伴,一种长久的、温暖的、可以精神安放的一种陪伴。”
刘亮程最早写了十年诗歌,然后写长篇,长篇写了一半又开始写散文。“开始写散文的时候我有一种回到语言家乡的感觉。因为散文这种语言、这种语感,你可以自由自在在语言中书写。我们日常生活中,所有琐碎的细节,所有流失的岁月,我都会把它写成散文。”对刘亮程而言,小说安放在更远的地方,而散文却是“一个漫长的陪伴”。
在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何平看来,一个民族的散文边界可能是一个民族心灵和精神的边界。他指出:“散文肯定是有日常审美的一面,但是在中国一百年的现代文学史上,散文承担了思想性文本的意义和价值,这一点在九十年代的散文里表现得特别突出。到了新世纪,网络出现以后,从论坛、博客到现在的微信微博的时代,散文显然已发展成一个国民性的文体。”
中国作协创研部主任何向阳
中国作协创研部主任何向阳说,她比较喜欢王蒙先生的散文,同样也非常喜欢冯骥才先生的散文。何向阳谈到,冯骥才先生作为一个画家,作为一个研究文化的学者,他的散文呈现不一样的特征。他有写四季的散文《苦夏》《逼来的春天》,还有《冬日絮语》,除了视觉之外有味觉,像《逼来的春天》就是闻到一种春天的味道,冬天又有视觉,写秋天是听觉,整个把这种通感的东西,大家认为通俗一点的东西都运用到里面,把感官全部打开。“通过他的散文可以看到他人生当中被遮掩的一些奥秘,他为什么能成为冯骥才,成为今天这样一个学者,成为这样一个文化大家。”
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张莉
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张莉则谈到,散文之所以迷人,是因为“它能够走进我们的内心深处,能够卷起我们的情感风暴。散文的魅力在于它和读者之间有一种共振,这种共振有可能跨越时间,也跨越空间。因为我们现在依然在读郁达夫,依然在读徐志摩,依然在读周氏兄弟,但同时我们也会读刘亮程老师的散文,读冯骥才老师的散文,他们可能不是生活在一个地域,但依然大家很喜欢读。”
张莉说,散文的魅力也在于它的多样性和包容性。“很多读者读了这些散文以后也可以看到,原来散文可以这样写,原来散文可以如此的自由、如此的开放。这套典藏丛书是可以跨越时间的典藏。”
总结百余年中国散文最高成就
中国是散文的国度,散文创作,源远流长。千百年的散文创作,或记事,或写景,或言志,无不真实记录时代的沧桑变幻与人类审美情感的传承演进。
为了总结一百多年来中国散文的最高成就,人文社推出“中国现当代名家散文典藏”,邀请多位国内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组成“中国现当代名家散文典藏”编委会,中国作协副主席阎晶明、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会会长丁帆分别担任编委会主任、副主任。经过专家的严格把关,层层遴选,优中选优, “中国现当代名家散文典藏”第一辑(40种)隆重面世。本丛书计划收录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上最有影响力的、近八十位散文名家的精品力作,坚持权威性、典藏性、开放性的编辑出版理念,集全社之力,抽调社里骨干编辑、校对成立编辑出版团队,精心打磨、精益求精,为广大读者奉献一套经得起时间检验的优质散文读本。
这套书所有的入选作家、入选篇目,均经过编委会专家的反复论证、慎重选择、严格把关。每本书的篇目均由业界相关领域的资深专家精心编选,按照作品发表时间排序,便于读者更好地了解作家的创作历程。文本内容,有一些是依据人文社社已出版过的权威定本,有一些是根据时代发展、社会需求的变化而重新编辑,是一套经权威专家审定的精良版本的名家散文集。而且,为让读者更全面了解本套丛书的经典特色和编选理念、凸显中国现当代名家散文的艺术成就,本套丛书编委会专家特别撰写了评述专业的“出版缘起”,并邀请全国各地现当代散文研究领域的专家,为每本一书撰写专业晓畅的《导读》,便于广大读者、尤其是青少年读者更好地了解作家作品,提升文学审美素养。每本书均配有多幅的珍贵照片,图文并茂,值得收藏。
据悉,“中国现当代名家散文典藏”丛书的出版是一项长河工程,人文社后续还将吸纳更多优质的版权资源,推出更多更好的名家散文,进一步扩充这套书的出版阵容,为中国当代散文的发展贡献一份力量。
南都记者 黄茜
编辑:黄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