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9日-30日晚,根据岳飞精忠报国卫社稷故事创作的粤剧《精忠魂》在广州江南大戏院上演,该剧是由广州粤剧院与广州文学艺术创作研究院合作创作的第十四部“广州市戏剧创作孵化计划”剧目。有别于以往注重生旦表演的粤剧古装戏,粤剧《精忠魂》是一部没有女主角的纯男人戏,全剧始终聚焦岳飞的征战和他与赵构等人的政治博弈。
第一场《践祚》中,岳家军亮相。岳飞(中)是有名的儒将,适合文武老生应工。
全剧聚焦征战和政治博弈
“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铁无辜铸佞臣”,在我国古代众多的历史人物中,南宋名将岳飞是最为声名煊赫的英雄人物之一。他有着卓著的抗金功绩却功败垂成,最终含冤而死的人生悲剧历来使人扼腕慨叹。800多年来,他的故事可谓家喻户晓,脍炙人口。岳飞也逐渐由一个真实的历史人物,演变成一个具有丰富内涵的艺术典型,在各种文艺样式中不断被演绎。
粤剧《精忠魂》讲述北宋靖康之变后,赵构继位,誓与岳飞等将领收复疆土迎还徽钦二帝。然而赵构在秦桧等偏安求和派的迎合下,逐渐安于现状放弃中原故土,甚至屡屡阻挠岳飞等爱国将领收复河山。最终,岳飞因赵构和秦桧设计的“莫须有”罪名蒙冤而死。
有别于以往注重生旦表演的粤剧古装戏,粤剧《精忠魂》是一部没有女主角的纯男人戏。全剧始终聚焦岳飞的征战和他与赵构等人的政治博弈,没有加入男女情感线。该剧剧本曾获得“戏剧中国”2020年度作品征集推优活动最佳剧本。
该剧由广州粤剧院下辖的广州粤剧团创排,编剧为艺术学博士、中国戏曲学院戏曲文学系主任助理、讲师陈云升。青年文武生李伟骢在剧组中兼任导演、唱腔设计及主演三职,陈祥彪担任副导演,陈松富除担任音乐设计外,还与李伟骢一同担任唱腔设计,其他众多主创人员同样为广州粤剧团优秀创作人才。演员方面,除李伟骢饰演岳飞外,陈健超饰演赵构,嘉华饰演秦桧,杨作霖、陈骏旻、毕海荣、陆敏渭、陈觉、吴少冠、刘华景、劳剑锋、余碧玲、文伟权、蓝海韵等共同参演。
第四场《守灵》,岳飞与宋高宗赵构(右)第一次对论。赵构适合以小生行当饰演。
“在厚重历史中探索人性的幽微”
“在厚重历史中探索人性的幽微,在写意艺术里展现英雄的光辉——这是我在《精忠魂》剧本里写下的题记。”编剧陈云升如是介绍《精忠魂》。“岳飞是一位终生维护国家统一的民族英雄,是一位勇担使命、不忘初心的杰出人物。从小学开始,岳飞抗金的故事就一直萦绕在我的心里,而越是长大就越能体会到岳飞是一位有着强烈家国情怀和历史担当的伟大先贤。有感于此,特作《精忠魂》一剧,向岳飞不计个人安危得失而至死不渝维护国家统一的光辉事迹和崇高精神致敬。”他说。
秦桧(左)与宋高宗密谋对付岳飞。本剧不把岳飞和秦桧作为主要矛盾方来构建对手戏。
陈云升在接受南都记者采访时透露,该剧亮点有二:一是对人物进行当代解读。本剧按照真实历史背景和逻辑为基础,以岳飞、赵构和兀术的三角关系为框架,侧重从岳飞和赵构的君臣关系为主线,展现了岳飞抗金可歌可泣的感人事迹和为国为民的家国情怀。“应该说,国人对岳飞抗金的故事已经是家喻户晓了,但大家对于岳飞抗金面临的复杂环境和人际关系则可能不太深入了解,从而对岳飞没有牺牲在战场而是死于自己效忠的朝廷的悲剧本质也缺乏有深度的历史审视和理性认知。岳飞抗金的故事自宋代以来一直在民间广泛流传,人们用戏曲、小说、评书等艺术形式讲述岳飞的英雄事迹,在戏曲领域,比较有影响的有《精忠旗》《满江红》等。但总的来说,过去的作品没有逃脱“忠奸斗争”的封建思想窠臼,未能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和历史辩证主义的思想对岳飞“壮志未酬身先死”的令人扼腕的历史悲剧作出真实的艺术揭示,从而导致真实的历史成因没有获得深入的艺术表现。“其实,只有真实地表现历史真相,才能更好地把岳飞的崇高人格和可贵品质充分地展示出来,才能真正实现“古为今用”和“以史为鉴”的史剧创作目标。”
二是该剧场面精彩纷呈,追求文武并重的舞台呈现。本剧不把岳飞和秦桧作为主要矛盾方来构建对手戏,而是把岳飞与赵构、岳飞与兀术这两组人物关系作为本剧的核心内容进行艺术展示,从而突破了简单的“忠奸斗争”陈旧叙事模式。在表演设计上,岳飞是有名的儒将,在戏曲舞台上,适合文武老生应工,而岳飞最重要的对手赵构的身份特点则适合以小生行当饰演。在艺术处理和场面设计上,岳飞与赵构这对关系主要是用文戏来表现,而岳飞与兀术这对人物关系主要是用武戏来展现。在文戏段落里,剧目侧重挖掘人物的内心,而在武戏段落里,作品则为演员的表演技艺提供了巨大的空间。总之,该剧文武兼备,具有一定的思想性、艺术性和观赏性。
“全男戏”由作品的题材、立意与内容决定
本剧的岳飞形象与过往的有什么区别?陈云升表示,在人物内涵上,本剧的岳飞遵循历史真实和传统剧目中形象定位,但进一步强化他为国为民无私忘我的家国情怀和正气凛然的精神品质。在本剧中,岳飞不是一个死于“愚忠”思想的悲剧人物,而是受限于环境的制约和复杂的历史背景,他不是不想推动历史的车轮向前迈进,他有清醒的个人追求,也有过“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的愿望和努力,比如在《誓师》那场戏中,在孤军无援后他仍想过用一己之力收复汴京,毕竟这是利国利民的大事,也是十年苦战才换来的宝贵机遇,但由于朝廷的意见与他不一致,为此他有过激烈的思想斗争和内心挣扎。还有最后一场《遗恨》,他知道秦桧让他认罪的目的,也知道对方的企图,但他爱惜自己的羽毛,绝不昧心自欺和自毁形象而苟且偷生。“总之,旷世名将不是死于马革裹尸,而是功败垂成于萧墙,亡于小人之手,他的悲剧遭遇值得我们同情,他的崇高精神品质值得我们致敬。”
至于《精忠魂》为什么是“全男戏”?陈云升表示,这是由作品的题材、立意和内容决定的。“我个人感觉,岳飞题材不太适合表现儿女情长,而比较适合表现我们对历史的当代解读和反思,适合表现创作者对人性的深刻洞察和生动描绘。”
第五场《反攻》中,岳云(中)的一段武戏让观众印象深刻。
演员、导演、唱腔设计三位一体,李伟骢塑造了“这一个”岳飞
导演李伟骢在《精忠魂》剧组中一人担任三职,他表示十分感谢广州市戏剧创作孵化计划为青年粤剧工作者提供良好的展示平台和珍贵的锻炼机会,感谢广州粤剧院对青年人的信任和大力培养。“《精忠魂》的创排类似传统戏曲演员中心制的创作方式,就是演员、导演、唱腔设计三位一体。传统剧目的创排往往是由每一个个体演员的艺术行为共同组成一个艺术整体。这种创作方式的特点是能突出独立个体力量,体现集体智慧,铸造群体艺术家。”李伟骢说:“这次导演《精忠魂》,我关注的不再是我个人表演技艺的提升和锻炼,而是从主创角度出发,把编、导、演作为我艺术追求的终极目标。”
李伟骢在接受南都记者的采访时表示,在排这部戏最难的是对于整体的把握,包括灯光、舞美、演员、唱腔、音乐等等。“舞台表演讲究的是一个配合,这种配合既是台上主角和配角的配合,也是演员与乐队的配合,只有各方面都恰到好处的表演,才能成就一出经典的大戏,这就是我们行内所谓的“一棵菜”精神。这对于我来说是比较难的。”
他认为这出戏的唱腔设计值得一提。“虽然大部分曲子都是沿用了粤剧的传统曲牌,但在唱腔的唱法上,我们有全新的演绎,有新的设计,也就是说切合剧中每一个人物的感觉,根据这个人物去重新编排、符合人物基调的唱腔。”
岳飞(右)与兀术的关系也是本剧的核心内容,主要用武戏来展现。
岳飞题材的第一个粤剧全本戏
对于《精忠魂》,他也有着自己的理解。“在以往传统的戏曲舞台上,岳飞题材的戏一直被演绎,如粤剧《双枪陆文龙》《岳母刺字》等;京剧《挑滑车》《镇潭州》《八大锤》等。但这些戏对岳飞的刻画不多,也不深入。直到20世纪60年代,由剧作家马少波、范钧宏、吕瑞明编剧,国家京剧院创排的《满江红》以岳飞作为主人公贯穿全剧,讲述岳飞抗金被害的悲壮故事。”李伟骢说:“在众多岳飞相关的戏曲作品中,多数强调岳飞与秦桧的政治斗争。而《精忠魂》则重点描写宋高宗(赵构)与岳飞君臣之间的矛盾,真实地揭露赵构在贪恋封建皇权的情境下人性的异化。该剧除了写出岳飞的悲壮之外,还写出了一个真实可感的赵构,从而使该剧达到了以往同题材作品所没有的深度。印象中这也是粤剧中以岳飞为题材的第一个全本戏。”
第七场《遗恨》中,岳飞(左)与宋高宗最后一次对论。
大剧小评——
董上德:宋高宗的人物设置有明显突破
中山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董上德认为粤剧《精忠魂》剧本主线突出,不枝不蔓,语言风格刚健质朴,文从字顺。“这部剧由‘精忠’二字落墨,前几场写出了在家国危难关头岳飞义无反顾的壮烈情怀;后半部分,剧情逐步从‘精忠不灭’转化为‘千古奇冤’。该剧的人物设置,有一个比较明显的突破,是对宋高宗赵构的处理。在诸多岳飞戏之中,粤剧《精忠魂》里的宋高宗,是比较有‘心理深度’的。”他说。
董上德教授还肯定了李伟骢饰演的岳飞。他表示:“从舞台呈现看,李伟骢塑造的岳飞形象刚烈悲壮,义勇兼备,唱功做手渐趋成熟,比起他过往塑造的舞台形象更显饱满。”
南都记者 周佩文 实习生 饶泳欣 通讯员 文瑶
摄影:陈庆忠
编辑:周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