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底,8名心理学、医学专业出身的退役军人组建了广州市红棉老兵心理咨询志愿服务队。队长王允个曾荣获广州市“最美退役军人”,在部队医院心理科从事心理咨询与治疗13余年,多年热心奔走于公益志愿事业。退役后,她带领着红棉老兵志愿者,继续为广州市部队官兵、退役军人、军嫂及军人子弟们做好心理健康服务。
“退役军人从部队回到地方,在人际关系、家庭生活、社会就业等方面都有一个适应的过程,他们和家人对心理服务都有较大需求。”王允个介绍,志愿队队员们有多年心理志愿服务的经验,而且具有退役军人和心理专家的双重身份,比普通心理医生更能理解退役军人所面临的实际问题。
红棉老兵心理咨询志愿服务队队长王允个为部队士兵开展心理讲座。
自2019年底以来,心理咨询志愿服务队连续三年为南沙区、海珠区、黄埔区、天河区等广州市退役士兵开展适应性心理培训,在广州市35个退役军人服务站对工作人员开展心理咨询服务。
“服务队会和属地的退役军人街道服务站建立紧密的协作关系,针对各个地方退役军人的不同需求,通过老兵心理咨询室,开展座谈会、团体小组,心理咨询热线等心理活动形式,提高退役军人的身心方面的整体素质。”资深心理咨询师、红棉老兵志愿者曾欲晓介绍,以黄埔区为例,2021年至今,心理咨询志愿服务队对全区17个街镇共500名退役军人进行适应性心理培训,培训内容涉及退役军人在退伍后,面临新的社会环境如何适应地方经济建设的工作方式,尽快融入其中;如何充分利用各种机会,或者自学或者参加培训活动,提高岗位适应能力。
“部分退役军人回到地方参加工作后,较常遇到一些人际关系和情绪管理的问题,就业择业引发的心理问题也较多。”在介入退役军人心理咨询个案的过程中,曾欲晓了解到,部队环境和地方差异较大,有些退役军人没有受过社会就业创业的训练,也没有就业创业的经验,甚至不知道如何撰写一份求职简历,几乎是从零开始。他们为了家庭责任和生计,摸索着求职,但很难找到适合自己的岗位安定下来,这是一些退役军人经常受到的困扰。
红棉老兵心理咨询志愿服务队队长王允个为退役军人开展适应性心理培训课程。
“我们在咨询中会对退役军人的求职状况进行专业分析,并对他们做职业规划的辅导,缓解他们焦虑的情绪。” 曾欲晓告诉记者,服务队红棉老兵在对退役军人进行心理疏导时,都秉持充分尊重退役军人,理解退役军人的态度。要向退役军人宣传和普及心理知识,让他们学会一些日常的心理技巧,增强他们对生活中种种事件的应对能力。不少退役军人在在接受适应性心理培训后,能够重新树立信心,以积极的态度筹备求职面试,顺利就业,对新工作有了更大的干劲。
由于专业突出,队长王允个退役后还受聘于解放军第74集团军医院,作为心理专家继续为部队开展全年的心理骨干培训,为新兵提供心理健康服务,退役至今服务部队官兵及退役军人近万人次。
作为退役军医和心理专家,在服务部队和退役军人的同时,红棉老兵心理咨询志愿服务队也在公益活动中向更多群众提供心理健康帮助。
2021年,黄埔区一高三女生因人际关系和青春期问题产生厌学情绪,志愿者们用专业及时的心理干预帮助女生摆脱心理负担,顺利考取了心仪的大学。
2022年4月,广州本土疫情形势一度紧张,心理咨询红棉老兵志愿服务队为黄埔区红棉老兵及17个街镇服务站工作人员开设了线上系列心理课程,帮助前线志愿者化解疫情期间出现的各种突发事件,提高应对的心理技巧。对有需要的志愿者进行心理疏导,建立健康的心理状态。
寒冬季节,心理咨询志愿服务队前往清远秦皇革命老区开展扶贫及心理义诊活动,为当地老百姓介绍疫情期间心理问题预防、常见心理疾病知识和心理疾病诊断等。
曾欲晓表示,未来服务队将继续发展新的心理咨询行业志愿者加入队伍,呼吁更多心理行业的退役军人加入到志愿服务队伍中,进一步提升心理咨询志愿活动的专业性,重点打造情绪管理、心理压力舒缓等专业性较强的课程作为志愿活动内容,切实帮助更多部队士兵、退役军人和普通群众。
采写:南都记者 王瑜玲
(受访者供图)
编辑:王瑜玲
更多报道请看专题:微文明·最美街坊
致敬红棉老兵!脱下军装,依然是最可爱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