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病管理第一股”上市首日跌超16%破发,曾获约十轮融资

南方都市报APP • 南都科创
原创2022-07-06 18:34
750x375_6280e56986810.jpg

港股医疗企业IPO再现“破发魔咒”,这次是被市场称为“数字化慢病管理第一股”的智云健康。

7月6日,智云健康在港交所敲钟上市,然而开盘后股价持续下跌,至当日收盘跌幅达16.07%,报收25.6港元,已跌破30.5港元的发行价。

新股破发将影响其上市前投资机构的收益,而智云健康在成立7年多的时间中公开了约十轮融资,总额超35亿元,是国内该行业融资额度最高的公司之一,背后也有着众多知名投资机构参与。

行业头部冲击上市,三年亏逾10亿元

据了解,智云健康成立于2014年12月,总部位于杭州,是国内处于行业头部的一站式慢病管理和智慧医疗平台,旗下拥有医院SaaS系统(智云医汇)、药店SaaS系统(智云问诊)以及互联网医院平台(智云医生、智云健康)等多款产品。成立初期,其项目品牌原名为“掌上糖医”,聚焦服务糖尿病患者,于2017年正式更名为“智云健康”,转变为慢性疾病全覆盖。

招股书显示,截至2021年12月31日,智云健康的SaaS产品已分别部署在2300多家医院和超17.2万家药店;平台拥有超过8.7万名注册医生及约238万注册用户。2021年,透过智云健康平台开出的处方约1.53亿张。已有相当的用户规模。2021年8月,智云健康首次向港交所递交上市申请表,行业头部企业冲击上市引发关注。

虽然市场对智云健康的行业地位较为认可,但在招股书披露后,市场对于智云健康的盈利能力有所质疑。

从商业模式来看,智云健康的收入来源包括产品收入及服务收入,主要通过销售医院及药店用品以及个人慢病管理产品产生收益,亦通过提供数字营销、SaaS及其他服务产生收益。

在上市前三年报告期内,智云健康的收入增长明显,2019-2021年分别实现营收5.24亿元、8.39亿元和17.57亿元。但与此同时,公司并未实现盈利,三年调整后亏损分别达1.5亿元、6.36亿元以及4.44亿元,三年合计亏损逾10亿元。

从成本结构来看,随着收入提高,上升最明显的是销售及营销人员成本,三年分别为0.75亿元、2.76亿元,6.12亿元,且在2020、2021年均明显超过研发人员成本。智云健康自身也在招股书中披露,自成立以来,净亏损金额一直在增长。预计未来的支出会增加,公司可能无法实现或保持盈利。

据港交所公告,智云健康公开发售价定为每股30.5港元,开盘市值超170亿港元。有投资人对南都·湾财社记者表示,在当前国内A股港股未盈利医疗企业普遍破发的当口,对于智云健康较为糟糕的亏损状况和不明朗的盈利预期能否支撑起这一估值,此前一些投资者就并不乐观。

部分基石投资者陷浮亏,早期投资仍能赚钱

据公告披露,2022年6月下旬,智云健康进入招股期,共引入4名基石投资者,合共认购约4500万美元(约3.53亿港元),其中包括Sanofi认购1500万美元、嘉实基金认购2000万美元、扬子江认购500万美元、Tasly集团认购500万美元,按招股价计算,约占发售股份60.96%,设6个月禁售期。

而据分析师测算,随着智云健康上市首日破发,部分基石投资者已陷入浮亏状态。

2022年以来,未盈利医疗健康企业上市破发几乎成为“常态”。南都·湾财社记者此前统计,一季度A股未盈利药企IPO百分百破发,不少基石投资者陷入浮亏。这也使得许多投资机构开始转变策略,减少相对后期、估值已经偏高的项目投资,转而投向早期项目。南都·湾财社记者此前统计显示,在一季度广东区域披露的医疗健康领域融资中,B轮以前融资数量占比达到75%。创投机构仍在对优质的早期医疗健康赛道企业积极投资。

而在此前智云健康7年的创业时期中,合计公开融资次数约有10次,大量知名创投机构都是智云健康的早期投资者,名单包括IDG资本、经纬中国、平安创投、基石资本、松禾资本、SIG、招银国际资本、中电数融、三星电子、中金投资、博将资本等。

公司公告披露,在首次公开发售前,智云健康于2014年12月至2021年7月曾进行多轮融资,当时发售价较中间价折让约97.17%至1.17%。也就是说,尽管首日破发,智云健康的一些早期投资者目前仍有不小的投资回报空间。同时公告披露,大部分前期投资者已作出禁售承诺,或也显示出早期投资者对该项目的信心。

作为智云健康天使投资人,深圳松禾资本创始合伙人罗飞表示,松禾资本看好智云健康与医院、药店、制药公司、医生及患者间深度链接,将传统慢病管理模式下的单环节延伸为全生命周期的能力,希望上市后的智云健康再接再厉,打造数字化慢病管理的“中国样本”。

智云健康创始人&CEO匡明则表示,坚信为用户提供核心价值,坚持长期主义,推动公司长远的价值成长,是绝对不会错的。上市是智云健康新征程的起点,将继续投入研发,坚持创新,在“健康中国”的战略指引下,做一家真正因“创新而伟大”的数字化慢病管理企业。

出品:南都湾财社·科创工作室

采写:南都湾财社记者 徐劲聪

编辑:徐劲聪

更多报道请看专题:【专题】寻找湾区最具产业温度创投人活动

对这篇文章有想法?跟我聊聊吧
徐劲聪2756W
南方都市报记者
南都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授权联系方式:
banquan@nandu.cc,020-87006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