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2022新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的发布,在本学期尾声,福田区莲花小学展开了一场主题为“在教育治理现代化背景下的校园课程变革研究与实践”的分享会。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教育创新研究院院长刘坚、北京市海淀区教育科学研究院院长吴颍惠、福田区教科院院长郭其俊、东北师范大学附属益田小学校长马方原、北京外国语大学附属外国语学校校长林卫民等知名专家通过“连线”齐聚一堂,分享各自的经验、理解、行动智慧,对莲花小学样本进行观察点评。
会上,莲花小学校长王华斌以“在教育治理现代化背景下的校园课程变革研究与实践的莲花样本”为题作主题报告,详细阐述莲花教师团队是如何积极进行学校课程治理变革的研究与实践探索,构建起特点鲜明的课程治理模式,为学生核心素养的充分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实现了学校办学的高质量发展。
据介绍,“莲花生长”课程谱系建设坚持两翼并举之方略。第一翼是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是基础和保障;第二翼是以“莲花山课程群”为代表的四大课程群,是拓展和升华。学校以魅力课堂建设为抓手,实现以教为中心转变为以学为中心,使学生从“教会、会学”转变为“想学、享学”。第二翼是以莲花山校本课程为核心的校本“四大课程群”。莲花小学的课程治理变革创设了多方参与的良好育人格局,精品课程成批涌现,校园学习氛围浓厚,读书声、歌声、哨声、欢笑声如波浪起伏,学校成为学生喜爱、家长称赞、社会赞誉的区域品牌学校。
福田区教科院院长郭其俊谈到刚刚落地的义务教育课程方案与课程标准表示,福田区莲花小学在福田教育所倡导的“以品牌课程建设,助推学习品牌建设”思想引领下,积极进行学校课程的研究与实践探索,走内涵发展之路,本场思享会,借助莲花小学课程治理变革的经验,同各专家、学者、校长、教师共同探讨、深度交流,致力于助推福田教育人的专业化成长。
刘坚对莲花小学课程改革的前瞻性给予肯定:“我们看到的学校实实在在变化,看到的学校丰富多彩的课程,这都是非常真实的一个存在。莲花小学做了大量的工作,并在学生、家长、教师之间实实在在地体现出来。如何建立学校课程管理的路径是一种从过去的单向的自上而下的课程管理,到一个多主体分布式,发挥每一个主体的主动性、积极性、倡导性,而且关键是在共同愿景下,每一个主体发挥自己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才有可能产生这样一个结果。我们鼓励莲花团队针对其中规律与内在机制继续探索与发现,使得莲花小学的课程体系走得更远。”
“我特别喜欢这里面的一个词汇——课程治理,明确了我们课程建设过程中间需要这样一个重新协调的过程,重新整合的过程。”吴颍惠说道,从课程管理走向课程制度,莲花小学形成了四大课程群,可以看出校园课程非常丰富多彩,是有特色的课程。在治理现代化背景下,学校治理需要多元参与,课程治理仍然是多元参与。
林卫民肯定了莲花小学在校园课程群、莲花山课程群等诸多特色课程群建设上的探索和实践。他说:“当前实行的是国家、地方和学校三级课程管理,要求国家课程与地方课程、特色课程以及校外教育课程统筹并举。其中,特色课程群是体现学校教育优秀品质和核心竞争力的关键要素,这是在课程动力系统作用下的自我突破。”
马方原认为:“莲花小学的课程建设体现了以儿童为中心,聚焦儿童的成长与发展,体现了课程建设的回归属性。并构建了独特的课程谱系,充分整合学校、社会、社区资源,更好地连接生活、连接活动、连接管理以及一切可能要素,让课程纵横交错,立体化发展。这打破学科固有界限,根据不同年段、学生心理特点、学习兴趣与综合素养能力,通过项目学习的方式进行课程学习,实现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形式和目的。”
随着义务教育新课程标准和课程方案的颁布,莲花小学以品牌课程建设,助推学校品牌塑造,因地制宜、因校制宜建设具有个性化的校本课程的成功实践已然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独特样本。
文 朱晓芳
编辑:罗悦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