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港股上市公司盛业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盛业,6069.HK)在深圳举办2022盛业数字生态发布会,与协会代表、基建央企、专家学者、生态伙伴等共同探讨数字建造、数字金融、数字生态的发展趋势与未来方向。
此外,盛业还牵头组建了产业数字生态联盟,计划未来三年服务超10万家中小微企业。会后,盛业合伙人兼首席战略官原野接受了南都记者的采访,详细回答了供应链金融企业在数字化变革中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组建产业数字生态联盟,计划未来三年服务超10万家中小微企业
发布会现场,梦诚科技、华筑科技、西安易龙与盛业举行了战略合作签约仪式,并成为“盛业数字建造生态联盟”首批生态合作伙伴。据介绍,未来三年,盛业将联合生态伙伴,服务超过10万家中小微企业,覆盖1万个智慧工地,并累计处理5,000亿元供应链资产。
盛业合伙人兼首席战略官原野称,“过去盛业被市场认为是一家做保理、供应链金融的公司,现在已成长为科技平台。”
在基建领域,盛业已为中国建筑、中国中铁等多家大型央企提供了数字化管理和智慧工地解决方案。原野表示,作为供应链科技平台,盛业也是产业数字生态的参与者、赋能者和链接者,公司的核心竞争力就是平台链接能力。
在盛业构建的数字生态中,供应链核心企业、中小微企业是生态重心,而银行等金融机构是资金合作方。为进一步完善生态,2021年8月,盛业联合腾讯完成了向国内领先的基建工程管理SaaS服务商梦诚科技的B轮投资,并与其达成战略合作。
“我们希望打造一个包容和开放的生态圈。”原野指出,盛业的生态合作伙伴在工程算量、智慧工地、数字化施工、施工安全、智能验收等细分领域都有各自独特的优势。盛业通过这种生态的联盟,可以形成有效的资源整合和联动,从而获取更多市场份额。
除基建外,盛业在医药流通等行业也有发力。原野介绍,“盛业已与重药等大型医药流通集团合作,帮他们为医院提供SPD供应链系统,以实现零库存、高周转、精细化管理。”未来,盛业还将在新能源、新基建等行业进行布局。
数字生态可能是破解中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关键
产业互联网已成为数字经济发展的新增长引擎。原野认为,产业互联网是一种新的连接模式。从互联网时代的连接人,到“互联网+”时代的连接服务,再到产业互联网的连接生态。“连接”一定是一种跨时代的核心能力,也是产业互联网的本质。
从市场规模来看,产业互联网和数字金融的结合,能带来多大的发展空间?原野表示,“如果从供应链金融全口径来看,它能覆盖30万亿的市场。我们的增长从近几年来看,还是处于一个高速增长的阶段,还没有到瓶颈。”
盛业合伙人兼首席战略官原野
在原野看来,时至今日,供应链金融仍存在诸多难题,核心企业的难题是信息化程度不够高,导致供应链中的基层公司和中层、上层公司的数据不通畅,决策不及时。
此外,中小微企业存在融资难、融资贵等“老大难”问题。原野介绍,传统供应链金融模式重主体,中小微企业要获得供应链融资,需要提供报表、征信报告等材料,如送钢筋、混凝土的公司没有完整的报表,但它们的确是常年向中铁、中交、中建等大型企业供货,也没有出现质量问题,交易也是真实的。
“供应链金融应该深入到交易本身,而非借款主体。受益于数字化赋能,交易的真实性更容易获得多维度验证,从而更有效规避供应链金融中高频难题——交易欺诈。”原野表示。
“数字生态可能是破解中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关键。”原野表示,不从底层技术和模式去打破,这个问题是无解的。“技术其实还不是最重要的,改变这种模式思维,才可能彻底解决这个问题。”
积极探索数字人民币在供应链金融领域的应用
促消费、稳经济,全国多地通过数字人民币红包,派发消费券,挖掘线上和线下消费潜力。值得关注的是,数字人民币在零售场景加速落地的同时,也在探索供应链金融领域的应用场景。
关于数字人民币,原野认为,“目前大部分的应用是在消费端,但在B端也会有巨大应用前景,将会带来巨大的变革。”
目前,盛业已经在数字人民币的应用方面做出了一些探索。5月20日,盛业宣布,在天津市金融局的指导和工行天津分行的支持下,落地“数字人民币+供应链金融”创新应用场景。通过数字人民币拓展供应链金融的业务场景,促进普惠金融惠及供应链上更多的中小微企业。
原野指出,供应链金融有三大风险,一是核心企业信用风险;二是交易欺诈风险,三是资金挪用风险。“数字人民币在供应链金融领域有许多应用场景。”
原野介绍,数字时代最关键的就是时效性。数字人民币对于监管而言是实时的,它不像纸币,测算和统计是滞后的。“如果说B端的应用全是数字人民币,流向可以追溯,再叠加智能合约,一笔钱可以通过合约定向支付到指定位置,这样资金就实现了闭环。”
“未来希望把这个场景运用到农民工劳务支付方面。”原野介绍,“农民工工资支付是个老大难的问题,不及时、不可控。“我们有智能劳务监控系统,希望和数字人民币结合,避免施工企业拖欠和挪用。”
采写:南都湾财社记者 邱墨山
编辑:邱墨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