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月球日:带你回顾中国探月历程

南方都市报APP • 南都原创
原创2022-07-20 14:09

逐梦九天,探索永不止步。今天是人类月球日,一起来回顾中国探月历程。

  • 1991年

    1991年,我国航天专家提出开展月球探测工程。

  • 1998年

    1998年,国防科工委正式开始规划论证月球探测工程,并开展了先期的科技攻关。

  • 2004年

    2004年,绕月探测工程批准立项。2月25日,绕月探测工程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召开,会议通过《绕月探测工程研制总要求》,同时将工程命名为“嫦娥工程”。

  • 2007年

    2007年10月24日,嫦娥一号在西昌发射成功。11月7日,嫦娥一号卫星准确进入月球轨道。11月26日9时40分许,来自嫦娥一号的一段语音和《歌唱祖国》歌曲从月球轨道传回。中国首次月球探测工程第一幅月面图像发布。

Img253477157.jpg

2007年11月26日,国家航天局正式公布了嫦娥一号卫星传回的第一幅月面图像。新华社发

  • 2008年

    2008年11月12日,由嫦娥一号拍摄数据制作完成的“中国第一幅全月球影像图”公布,是当时世界上已公布的月球影像图中最完整的一幅影像。

W020090611632328215797.jpg

中国第一幅全月球影像图(来源:中国科学院网站)

  • 2010年

    2010年10月1日18时59分57秒,“长征三号丙”运载火箭在我国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发射,把嫦娥二号卫星成功送入太空。10月29日,嫦娥二号卫星圆满完成对月球虹湾区成像任务。

400x400_62d77c7fce5aa.jpg

嫦娥二号卫星传回的嫦娥三号预选着陆区月球虹湾区域局部影像图。新华社发

  • 2013年

    2013年12月2日,嫦娥三号卫星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12月14日带着中国的第一艘月球车——“玉兔号”成功软着陆于月球雨海西北部(“虹湾着陆区”)。嫦娥三号首次实现了中国地外天体软着陆和巡视探测。

658359775.jpg

“玉兔号”月球车。新华社发

  • 2016年

    截至2016年12月14日,嫦娥三号着陆器已在月面顺利工作三周年,创造了迄今为止人类探测器月面工作时间的最长记录。

MAIN201312020202000490602254208.jpg

嫦娥三号点火发射瞬间。人民网发

  • 2018年

    2018年5月21日5时28分,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四号丙运载火箭,成功将探月工程嫦娥四号任务鹊桥号中继星发射升空。12月8日,嫦娥四号成功发射。

  • 2019年

    2019年1月3日,嫦娥四号成功着陆月球表面,成为人类第一个着陆月球背面的探测器。嫦娥四号月球车,即玉兔二号开启月球背面科研探测之旅。

6780111.jpg

玉兔二号巡视器全景相机对嫦娥四号着陆器成像。(来源:中国探月与深空探测网)

  • 2020年

    2020年11月24日,长征五号遥五运载火箭搭载嫦娥五号探测器成功发射升空并将其送入预定轨道,这是中国首个实施无人月面取样返回的月球探测器。12月17日凌晨,嫦娥五号返回器携带月球样品在内蒙古四子王旗预定区域安全着陆。

ec546b846fbe4a8daecb5d9cf5675642.JPG12月17日凌晨,嫦娥五号返回器携带月球样品,采用半弹道跳跃方式再入返回,在内蒙古四子王旗预定区域安全着陆。新华社记者 连振 摄

  • 2021年

    2021年2月27日,“月球样品001号·见证中华飞天梦”展览开幕式在中国国家博物馆举行。展览通过嫦娥五号月球探测器带回的“月球样品001号”,以及40多件探月工程实物,全面展示中国人实现“上九天揽月”的奋斗历程。

1150689551957098823.jpg

2021年2月28日,北京,市民和游客正在中国国家博物馆参观“月球样品001号·见证中华飞天梦” 展览。东方IC供图

此前,我国探月工程规划为绕、落、回三期。其中“绕”指2004年—2007年(一期)研制和发射我国首颗月球探测卫星,实施绕月探测;“落”指2013年前后(二期)进行首次月球软着陆和自动巡视勘测;“回”指2020年前(三期)进行首次月球样品自动取样返回探测。

2022年4月24日,国家航天局发布消息,探月工程四期已正式启动工程研制,未来将陆续发射嫦娥六号、嫦娥七号、嫦娥八号探测器,开展任务关键技术攻关和国际月球科研站建设。其中嫦娥六号计划到月球背面采样,并正在论证构建环月球通信导航卫星星座。

综合自中国探月与深空探测网、新华社等

编辑:王泉骄

南都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授权联系方式
banquan@nandu.cc. 020-87006626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