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文化和旅游部主办,湖北省文化和旅游厅、武汉市人民政府承办的国家级展会——2025中国文化旅游产业博览会,于2025年9月12日至14日在武汉国际博览中心举办。
9月12日,作为2025中国文化旅游产业博览会的重要配套活动,文商旅融合发展交流促进活动成功举办。以“多元融合,焕新破局”为主题的行业盛会,由2025中国文化旅游产业博览会组委会、中国商业联合会共同主办,汇聚了来自国务院有关部门、全国各省(区、市)文化和旅游行政部门、国家文化和旅游消费示范(试点)城市、国家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及文商旅产业链相关企业的数百位代表出席和参加了此次交流促进活动。文化和旅游部产业发展司司长缪沐阳,中国商业联合会执行会长兼秘书长王民出席并致辞。
文商旅融合发展交流促进活动由南方都市报跨界整合事业部副总经理徐菲霞担任主持。
活动通过政策解读、案例分享、倡议发布等形式,全方位交流文商旅融合的价值与路径,为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文商旅融合是打破业态边界、激发消费潜力的重要抓手,更是培育新质生产力、推动经济结构优化的重要引擎。文化和旅游部产业发展司司长缪沐阳同志在致辞中指出,文商旅融合发展是顺应时代潮流、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重要方面,当前我国文商旅融合发展的势头强劲,业态丰富多样,正在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将会同相关部门积极支持文商旅融合发展,希望各地及经营主体坚持文化赋能、强化旅游带动、突出投资于人、推进融合创新,打造更多聚人气、接地气又充满烟火气的文商旅融合消费新场景。
文化和旅游部产业发展司司长缪沐阳
2025年上半年国内居民出游人次32.85亿,同比增长20.6%,国内居民出游花费3.15万亿元,同比增长15.2%。中国商业联合会执行会长兼秘书长王民在致辞中指出:“这组数据背后,是人民群众对高品质精神文化生活的迫切需求,体验式消费占比持续攀升、夜间经济消费占比超38%,这些趋势清晰表明,消费已从‘物质满足’转向‘体验追求’,而文商旅融合正是回应这一需求的最佳路径”。
中国商业联合会执行会长兼秘书长王民
文商旅深度融合绝非简单的业态叠加,而是顺应时代潮流、满足人民美好生活新期待的必然选择,其前景无比广阔。王民在分析了未来几年文旅和商贸流通行业的发展趋势及文商旅融合发展的有利政策和条件后表示,中国商业联合会作为我国商贸流通领域最具综合性、规模性的全国性行业组织,一直致力于推动商贸流通业的改革与发展,在推进文商旅等多产业融合发展方面积极发挥平台作用。今年以来,中国商业联合会在文旅部产业司的指导下,已举办多场文商旅融合发展交流活动,通过企业调研和行业交流,为起草制定《文商旅综合体等级划分》行业标准做好基础工作。未来,中国商业联合会期待携手更多合作伙伴,共同推动文商旅融合事业迈向纵深。
当前,我国城乡居民消费结构已经由生存型消费转向发展型消费、由物质型消费转向服务型消费、由传统消费转向新型消费。文商旅融合发展正好顺应了这个趋势。广大经营主体积极响应政策指引,探索文商旅融合发展新模式,涌现出许多具有代表性、引领性、典型性的文商旅融合项目。文化和旅游部先后在全国确定了三批345个国家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其中有将近三分之一都是以文商旅融合为主要业态。在看到发展潜力的同时,也要注意到,文商旅融合方面仍存在同质化发展、内卷式竞争、文化内涵挖掘利用不充分等问题,融合的深度、广度、精准度等都还有待提高。
在主题演讲环节,中国商业联合会副秘书长商秀丽,武商集团副总经理、武商梦时代党委书记、总经理王志明,陕西文旅董事长、长安十二时辰总操盘手邹林丰,成都市成华区东郊记忆艺术区管委会主任段莹莹,青岛国际邮轮港区服务管理局党委委员、副局长张平,中国石化集团首席专家曾涛,华熙LIVE五棵松副总裁黄建森7位嘉宾带来兼具实践价值与理论高度的分享,生动诠释文商旅融合的多元优势。
中国商业联合会、湖北省商贸流通业联合会、武汉商业总会、天津市商业联合会、石家庄市商业联合会、重庆市夜间经济发展联合会、西安市商圈与商业街联合会及南方都市报,共同发出七大倡议:坚持文化引领,强化旅游赋能;坚持多元融合,构建产业生态;坚持投资于人,优化供给结构;坚持创新驱动,践行绿色理念;坚持安全发展,完善公共服务;坚持公平竞争,遵守市场秩序;坚持互利共赢,深化行业合作。中国商业联合会副秘书长商秀丽在发布时强调,“未来十五五期间,在文商旅融合这个赛道上,资金、人才、技术将进一步聚集,将有更多好的项目,好的企业,好的团队涌现,这份倡议是对当前文商旅融合大趋势的回应,也是对美好未来的展望。”
(倡议发起人员依次为:湖北省商贸流通业联合会副会长刘永宁,武汉商业总会会长王军,天津市商业联合会会长韩秀云,中国商业联合会副秘书长商秀丽,石家庄市商业联合会会长张文学,重庆市夜间经济发展联合会秘书长杨妍,西安市商圈与商业街联合会执行会长侯治国,南方都市报社党委副书记、总经理陈文定。)
南方都市报作为唯一一家受邀参与发起倡议的机构媒体,多年来始终终站在时代前沿,发挥主流媒体公信力与影响力,助力城市发展。从首创“夜试”这一夜间经济 IP,到已连续五年举办夜间经济大会,五年来,南都广泛凝聚智媒力量,深耕夜经济赛道,为赋能中国夜间经济高质量发展贡献智媒担当,彰显智媒作为。
2023年,南方都市报受深圳市罗湖区人民政府、罗湖区商务局委托,为其城区夜消费形象进行整体包装打造,南都创新推出“青年创‘夜’计划”,策划了“夜间经济文旅消费地图”等系列产品;并再次突破传统脱口秀的内容形式,将表演者对准城市各行各业的奋斗者,召集拥有有趣灵魂的行业代表上台分享自己的奋斗故事,打造“笑着跨过去”第二季“不超级青年说”360行跨年跨界爆梗大会。
2024年11月,南都《深圳——“青年创‘夜’计划”城市夜经济品牌塑造与传播案例》荣获“长城奖-文旅好品牌”2023-2024年度省域及城市品牌优秀案例,为深圳市唯一获奖案例。
同年,中国商业联合会与南方都市报社达成战略合作,并联合发文成立中国夜间经济高质量发展研究课题组,在第五届中国夜间经济发展大会上正式对外发布《2024中国夜间经济发展报告》,课题组通过对全国城市夜间经济观察、夜间消费场景分析、新经济业态研究等多种途径,把脉中国夜间经济高质量发展,为促进全国城市夜间经济优质化、个性化、差异化共荣发展提供智力支持。
在文商旅深度融合的当代背景下,南方都市报躬身入局,以媒体力量助推“公共文化共同体建设。积极探索“文化+商业+旅游”联动模式,其中对天河区文化艺术中心大剧院的运营,成为南方都市报从“传播者”转型为“运营者”的典型实践。
该剧院作为南都全权运营的多功能艺术空间,总面积1500平方米,依托南方报业传媒集团资源,联合天河区文化馆、文旅局共同打造。南都持续引入彰显时代精神与岭南特色的优质演出及展览,致力于塑造剧院品牌、提升城市文化影响力,推动广州文化活态传承与文旅消费升级。
在无财政拨款的情况下,南都创新采用“市场化运营+公益服务”双轨模式,将剧院打造为文商旅融合枢纽:引进湾区精品剧目、孵化基层艺术团体、设立“湾区青年流行文化孵化基地”,并举办街舞赛事等多元活动,实现高雅文化与大众消费的有效对接。这一“媒体运营文化空间”的新路径,不仅破解传统场馆“重建设、轻内容”的难题,更重塑了媒体在区域文旅格局中的功能——从报道者转变为资源整合者、内容策划者与价值共创者。
更具行业突破性的是,南都藉此构建了“轻重结合”的可持续运营生态,以深度运营和长效IP沉淀强化竞争壁垒。该项目有效拓展了媒体传统收入结构,形成“空间经营+内容产出+资源协同”多元盈利模式,为媒体在流量红利见顶背景下实现文商旅领域跨界增长提供了先进样本。
在当今文旅融合与媒体变革的双重背景下,南方都市报凭借多维度创新与多元化运营,逐步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媒体发展路径,并在推动夜间经济与文旅融合方面,交出了一份内容丰富、富于创新的媒体答卷。
编辑:林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