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
#95后女生因催婚焦虑过度碱中毒#的新闻
登上微博热搜
引发网友热议

山东济南一名27岁女生因父母不停催婚,忍不住和父母大吵后出现呼吸困难、四肢麻木、肢体抽搐的症状。到达医院后,医生表示,这是“气到‘中毒’了”!
无独有偶,前段时间,#妈妈辅导作业被气痉挛成鸡爪手#的热搜同样引起了大家的关注和讨论。

长沙麓谷的陈女士给8岁的儿子辅导作业时,因无法接受儿子对学习的消极态度,一时着急上火,四肢出现抽搐、麻木症状,双手痉挛成鸡爪状,陈女士立即前往楼下诊所检查,并拨打120求助。送医后同样被诊断为呼吸性碱中毒。
陈女士和那名山东年轻女子的症状,医学上称之为“呼吸性碱中毒”,在日常生活中比较常见。正常情况下,人体血液的酸碱度是维持在一个相对稳定的状态,血液PH稳定在7.35-7.45,这种稳定称为酸碱平衡。而当血液PH大于7.45时称为碱中毒。李女士和山东年轻女子就是因为生气时呼吸过于急促,导致快速呼吸过程中吐出过多的二氧化碳、血液中二氧化碳下降而引起碱中毒。呼吸性碱中毒和代谢性碱中毒。
呼吸性碱中毒的成因多样,常与各种原因导致过度通气有关。日常生活中,过度生气、吵架、情绪激动导致呼吸频率过快,就可能引起呼吸性碱中毒。此外,由于代谢性过程异常,如甲亢、发烧、感染,或中枢神经系统引起通气过度等,也可能引起呼吸性碱中毒。代谢性碱中毒一般是碱性物质在体内蓄积过多或酸性物质大量丢失,比如呕吐腹泻导致体内酸性胃液丢失和低钾,或者是摄入过多碱性药物、利尿药的使用引起的。呼吸性碱中毒的典型表现为换气过度、呼吸急促,轻度症状包括口周麻木、指尖麻木,头晕等;而重症病人可能会胸闷、恐惧感、甚至晕厥、四肢抽搐。
代谢性碱中毒轻者表现不明显,不易识别,重症患者可有神经肌肉兴奋性增加、手足抽搐,头晕、躁动不安甚至昏迷等表现。正值盛夏,闷热的天气使得人们情绪烦躁的概率大大上升,此时要重点预防呼吸性碱中毒。医生建议,应对呼吸性碱中毒,需要了解病人的原发病。轻微的碱中毒患者积极治疗后,症状可逐渐改善,一般对身体不会有太大影响。但当出现严重的抽搐,如果处理不当、不及时,也可能会导致生命危险。如果身边有出现呼吸性碱中毒的情况,记住三点口诀打好“预防针”。切勿惊慌失措,留给患者适当呼吸的空间,安抚其情绪降低呼吸频率。
2.吸
症状严重者,可以用口罩/面罩罩在患者的口鼻处,让呼出的二氧化碳重新吸入体内,以改善碱中毒症状。
3.医
情况危急需立即拨打120,对患者进行专业救治。必要时医生会给予镇静剂口服或葡萄糖酸钙静脉注射。
新闻中的陈女士已经康复出院了,但这件事无疑给广大家长们敲响了警钟。因辅导孩子作业而生气的事情并不少见,“不写作业母慈子孝、一写作业鸡飞狗跳”是当代很多家庭的常态,那么,家长在辅导小孩做作业的过程中该如何控制情绪呢?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把儿童6-12岁这一时期称为具体运算阶段,在这一阶段的儿童可以主动、恰当地使用逻辑来解决具体问题,但无法脱离具体事物进行抽象思维。所以家长应该了解孩子在当前认知发展阶段中的思维方式,使用具体例子来循序渐进地教导孩子。与此同时,家长还要及时了解孩子在学校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成绩,知道孩子的水平后,有针对性地进行辅导,切忌和“别人家的孩子”进行比较。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有着不同的性格、能力和爱好,在学习与成长过程中也可能出现不同的特点,只有先了解孩子的行为和学习习惯,对孩子作业的完成度有一个预先的估计,才可以减少在辅导作业过程中出现负面情绪的可能性。虽然面对升学压力,家长非常想要提高孩子当前的学习成绩,但是也应该明白,学习成绩并不是决定一个人未来成就的唯一要素。
著名教育心理学家霍华德·加德纳把智力分成八种类型,各种类型旁边有些典型的例子。比如说我们可以在教师和政治家身上发现他们优秀的人际交往能力;律师对内省和数理逻辑比较擅长。一般来说,不同的人擅长的方面是不同的,并且一般是几种智力的组合,拥有某种智力的孩子未来不一定能成为对应的这些人,但是,如果这些长处可以得到家长的支持,那么孩子就更有可能在他擅长的领域得到发展,家长看到这些孩子的长处,对孩子未来的焦虑也能有所降低。家长要带着耐心来辅导孩子,如果家长带着在工作和生活中的负面情绪来辅导孩子写作业,那么就很有可能把焦虑和愤怒的情绪传递给孩子。所以家长要找到情绪释放的窗口,给自己留出一段时间做自己喜欢的事,比如运动、听音乐、看电影等,在调整自身情绪达到最佳状态后,再去陪伴孩子写作业,这样,家长再陪伴孩子写作业就会是和谐、其乐融融的。在辅导孩子作业过程中要
善于觉察自己的情绪
抑制行为冲动
首先家长做好自我冷静,当面对情绪要爆发的时候,可以尝试深呼吸,心中默数20个数字;采用“隔离”技术,暂时离开导致情绪爆发的场景,等情绪平复。接着想一想,这是不是我想要的?这么做会有什么后果?接下来在充分思考之后再采取行动做决定。策划/文案:揭琪 实习生 胡筱 南都记者王道斌对此文亦有贡献
指导医生:广州市第十二人民医院中毒科主任医师杨志前编辑:游曼妮

南都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授权联系方式
banquan@nandu.cc. 020-87006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