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级医院垂直托管四年,粤东这所县级医院获省通报表扬!

南方都市报APP • 健闻
原创2025-07-16 11:59
图片

一位百岁老人股骨粉碎性骨折,在县域医院成功实施高难度固定手术并康复出院;颅内动脉瘤破裂患者无需外转,本地首例栓塞手术拆除“颅内炸弹”——这些曾不可想象的场景,正是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以下简称“暨大附一院”)垂直托管潮汕医院(原饶平县人民医院)四年来交出的答卷。通过“省级技术下沉+县域需求靶向”精准帮扶,46名省级专家常驻带动18个专科蜕变,超170项先进技术落地县城,危重症外转率直降73%,彻底改写了饶平县“大病难留县”的历史轨迹。

图片

近日,2025年省委农村工作会议暨深入实施“百千万工程”推进会召开,省委、省政对推进“百千万工程”工作表现突出集体和个人进行通报表扬,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饶平县人民医院)医疗帮扶工作队获评表现突出集体,系全省医疗卫生行业获此表彰的5个集体之一。

技术破壁:从转诊大户到区域救治标杆

曾几何时,设备空白、技术薄弱让潮汕医院面对重症患者时力不从心。“过去遇到急性呼吸衰竭、感染性休克,只能在转运路上和死神抢时间。”急危重症医学部主任郑孝瑜的感慨道出昔日困境。暨大附一院以垂直托管破局,将“技术同质化”作为核心引擎。

重症医学科的从无到有是突破的缩影。这个四年前尚未成立的科室,如今危重症救治成功率超90%,急危重症外转率下降73%,成为近百万县域百姓的生命防线。


图片

医院执行院长潘京华表示,暨大附一院专家团队入驻以来,潮汕院区的技术革新浪潮席卷全院:骨科从“转诊大户”蜕变为潮州市重点专科,引入膝、肩关节置换等20余项新技术填补区域空白,2024年手术量较托管前激增1.52倍,高难度手术占比近七成;全院累计开展冠脉支架植入、双腔起搏器植入等新技术170余项,三、四级手术占比跃升至40.48%,2024年总手术量达7505台,较2020年增长1.67倍。

1706x1279_5f1e8fb99810bf7ce5faa997152478

硬件升级为技术飞跃奠定基石。2023年,一体化手术室、3.0T磁共振、256排高端CT等“硬核”设备进驻,使精准诊断与复杂治疗成为常态。潘京华指出,技术破壁直接激活了服务效能:托管四年来,医院门诊量增长21.27%,出院人次提升63.57%,DRG关键指标持续攀升。
720x1081_92ccb13be924a76637018159406a6a4

 人才内生:“输血”与“造血”的双向赋能

技术扎根离不开人才支撑。暨大附一院构建“下沉带教”与“上浮进修”并行的育才体系,着力锻造“带不走”的本土队伍。

1279x720_580347abbb79e4b6eedbda44c07cdaf

重症医学科的成长印证了这一路径。郑孝瑜带领团队建立“理论培训-模拟操作-临床带教-独立考核”四阶培养模式,如今8名本地骨干已能独立开展血液净化、血流动力学监测等核心技术。今年初,一例重症肺炎合并感染性休克、呼吸衰竭的患者,从建立人工气道到俯卧位通气,全程由本土医护团队完成救治。

“技术重要,思维转型更关键。”内科医师沈茂泽为筹建重症科赴总院进修后深有体会。像他这样被派往总院深造的年轻骨干累计超80名。与此同时,常驻专家手把手带教,加速本地医生成长:普外科医生已主刀肝叶切除、胰十二指肠切除等复杂手术;年轻医师可独立完成腹腔镜右半结肠癌根治术。高职称医师主刀量显著增长,技术平移与人才成长实现“双向催化”。

管理跃升:制度筑基引领区域共进

从县级医院到潮州市县区首家三级综合医院,潮汕医院的质变背后是管理体系的系统性再造。托管后,医院参照三甲标准出台130余项制度,形成《潮汕医院制度汇编》。“建章立制提升医疗质量,才能让优质资源真正惠及百姓。”医院党委书记罗斯敏强调。

1280x720_b9245f4da37655f6398d5b9fbb83a03

2023年新院区启用成为发展里程碑,次年12月成功晋级三级综合医院。医院更将自身定位为区域龙头,主动辐射带动基层:组建“双带头人”队伍下乡义诊,通过“一科一院”“联合病房”“名医工作室”对口帮扶周边机构。其卓有成效的托管模式入选“广东医改创新十大典型案例”,并跻身国家“千县工程”提升名单,获评全国PCCM规范化建设优秀单位等多项荣誉。

1279x720_22c3338699b5e52f78114b2cbb8a898

采写:南都记者 王道斌 实习生 温玮  通讯员 蔡晓煌 张从坤


 

南都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授权联系方式
banquan@nandu.cc. 020-87006626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