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暑期,鹏城越夜越精彩!7月28日,以“夜生活·粤精彩”为主题的2022广东夜经济暨暑期消费促进活动启动仪式在江门举行。
据悉,深圳市举办“深圳国际啤酒节”,联动福田、南山、宝安、龙华、龙岗等区共30条美食街打造夜间消费场景,融合音乐文化、艺术表演、餐饮美食于一体,推出电音狂欢、舞蹈演艺、夜宵福利、啤酒套餐等系列促消费活动,打造“不夜深圳”;举办2022大众点评“必吃榜”发布会,发布“深圳城市美食图鉴”,于各大景区向市民推荐独具特色的餐饮美食商户,燃旺夜间经济“烟火气”。
港风版啤酒节与水上电音,
在世界之窗景区,暑期的夜魅力在这里绽放。经典港风梦幻联动,啤酒狂欢追忆流金岁月。七月至八月,承载着无数人青春回忆的“流金岁月”啤酒狂欢派对在深圳世界之窗上演。此外,还有刺激紧张的杂技、动人心魄的魔术;还有啤酒大王擂台赛、专属上酒仪式、定制上墙祝福等游戏互动。
当然,深圳世界之窗2022年全新动感项目上线,包括梦乐园、斯巴达勇士训练营、马丘比丘迷城家庭矿山车等。华灯初上,大型音乐舞蹈史诗《盛世纪》上演,伴随绚丽的铁塔灯光秀、烟花,鹏城夜游、夜赏的体验更加丰富多元。在促进户外文旅体消费的大环境下,中旅景区撒马露营节也在深圳世界之窗同步启动,在都市景区里解锁露营休闲新体验。
电竞作为鹏城科技名片的特色元素,也同样融入到夜经济中。据悉,在英雄联盟职业联赛夏季赛期间,深圳欢乐谷将每周在欢乐剧场组织线下观赛活动,真实还原LPL赛事场景。八月,深圳欢乐谷继续化身现实版“召唤师峡谷”,实景搭建英雄联盟电竞峡谷派对主题街区,为游客打造集电竞特色布景、游戏特色餐饮、英雄联盟COSER零距离互动于一体的沉浸式游玩体验。
水上电音,也成为深圳夏日夜间体验的新玩法。深圳欢乐谷重磅打造的“夏浪电音节”再掀热浪,66个夜晚,全球百大DJ、知名乐队、热辣女团轮番登台,当红说唱歌手王以太也将“空降”深圳欢乐谷,在玛雅水公园舞台上唱响开启水上电音派对。
露营走进沙滩、公园、景区、商超,带火上下游产业经济
晚风徐徐,作为深圳人户外体验的新晋心头好。周末傍晚时分,深圳湾公园的绿草坪上,已经坐满了前来露营吹海风的人。
草坪上搭好露营专用的户外桌椅,有浪漫者更拿出星星灯在周围铺上爱心形状,有家庭出游的则拿出电饭锅、国内放好已经做好的饭菜。而年轻人出游的队伍,则拿出超市采购的零食、沙拉、烤鸡等食物。而在不远处的露天摊位,车主们打开车尾后备箱,自制的手打柠檬茶和特调手冲咖啡,也正式上线。
7月至10月间,华侨城在西涌滨海旅游度假和大鹏所城文化旅游区同时举办“西涌·滨海音乐露营季”与“守城人”非遗艺术季活动,11场有趣好玩又别具大鹏文化特色的活动,跨越盛夏与金秋。
火热的露营经济,也带动了上下游相关产品的销量增长。以迪卡侬深圳店为例,据迪卡侬深圳户外运动商业总监姬玥莉介绍,迪卡侬光是露营类产品就有400多种,除了常规的帐篷、遮阳篷、天幕、家具类产品外,还有露营相关的“卧”“眠”“食”“旅”等系列产品。
据悉,暑期前后,迪卡侬深圳露营产品整体较去年同期实现超五成的销售增长。而在南山欢乐海岸、海岸城,众多商超也专门开辟了露营场景,供消费者打卡。
而主打城市户外体验的蕉下,也正式开启露营产品系列。目前,蕉下已经组织了多个徒步、钓鱼、飞盘、骑行等用户社群,通过定期组织露营、旅行等多种线下活动,推动基于场景的产品研发。据蕉下相关负责人表示,深圳的年轻人热衷户外出游,有不少资深户外玩咖。
深圳人最热衷于户外登山和徒步,这为深圳发展户外运动产业奠定了消费基础。今年的深圳市政府工作报告也多处提及“户外”,提出构建多层次户外休闲步道体系,新建绿道60公里、郊野径230公里,加强森林步道、登山步道等建设。
多项利好政策,促鹏城文旅消费
近期,广东省深圳市政府发布《关于扎实推动经济稳定增长的若干措施》(以下简称《措施》),多条措施涉及文化和旅游行业。《措施》提出,在落实好常态化疫情防控措施前提下,逐步恢复大型文艺演出,发放实名制深圳“文惠卡”,每张给予最高500元补助。推出系列精品旅游线路,有序恢复跨省团队旅游及“机票+酒店”等业务。实行旅游景区门票优惠,除周末及法定节假日外,市、区属国有A级旅游景区首道门票全部免费。对符合条件的旅行社、旅游景区、星级酒店、民宿、演出场所、影院、文化娱乐场所等市场主体给予分档补助。
以深圳龙华区为例,据龙华区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消息,为进一步提振消费信心,有效激发居民消费潜力,龙华将于8月至10月分4批发放共计800万元文旅消费券,首批200万元“数字人民币”红包及商户补贴于5日上午10点发放。
据悉,文旅消费券将通过“龙华文体云”微信公号发放,包含旅游券150万元,文化券150万元,其他通用券200万元以及300万元商户补贴。首期投放200万元,面额有50元、100元、600元,其中旅游券最大面额600元。活动开启后,当前手机定位市内的均可申领。
采写:南都湾财社记者 陈盈珊
编辑:陈盈珊,李颖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