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关键词:烤。
极端高温持续炙烤我国南方多地。
高温之下,山火多发,水电紧缺,汛期反枯,长江喊“渴”……无一不考验着政府的应对。
高温还烤热“夜经济”。咖啡、奶茶、烧烤、唱片……车尾厢集市火了,但新的问题来了:如何既“燃”又规范?
高温也催热清凉游。找一个野生景区,溯溪耍水,消暑降温。然而四川彭州山洪悲剧却提示我们:野游有风险,跟风打卡需谨慎。
01/高温炙烤,长江喊“渴”
高温肆虐。国家气候中心数据显示,从今年6月13日至今的中国区域性高温事件,综合强度已确认达到1961年来的最强。(点击阅读)
其影响也是多方面的。一是“汛期反枯”,长江流域遭遇干旱。为何汛期反而没水?专家分析称,主要原因是受长江流域降雨量偏少和上游来水量锐减的影响,预计九、十月旱情将缓解。(点击阅读)
这是8月17日拍摄的重庆嘉陵江黄花园大桥一带景象(无人机照片)。近期,流经重庆主城区的嘉陵江的水位明显降低,一些本来淹没在水中的滩涂裸露出来。新华社发
这是8月17日拍摄的重庆嘉陵江千厮门大桥一带景象。近期,流经重庆主城区的嘉陵江的水位明显降低,一些本来淹没在水中的滩涂裸露出来。新华社发
8月15日,江西省南昌市新建区联圩镇联圩大桥附近的一处赣江支流,水位下降河床干枯,出现了断流的现象。东方IC供图
二是水电紧缺,企业停工。比如,四川发布《关于扩大工业企业让电于民实施范围的紧急通知》,要求所有工业用电企业生产全停6日,让电于民。大家熟知的富士康、京东方均受到影响。(点击阅读)
高温对百姓日常生活也产生了多方面影响。民以食为天,以老百姓最关心的菜价为例,持续高温多雨天气,对7、8月份菜价带来阶段性上涨压力,且冷凉蔬菜跨区调运规模增大,在途保鲜和运输成本增加,这都预示着菜价继续下行的空间十分有限。(点击阅读)
国家统计局公布的7月数据也印证了这一点。据介绍,7月份,受猪肉、鲜菜等食品价格上涨及季节性因素影响,CPI同比上涨2.7%,涨幅略有扩大。(点击阅读)
江西省庐山市沙湖山管理处长湖管理站一处龟裂的稻田(8月17日摄)。新华社发
高温之下,热浪之上,多地多部门多举措积极应对极端天气。
比如重庆,15日至16日,在渝东北地区开展人工增雨,共发射高炮弹625发,火箭弹两枚。
高温还导致重庆涪陵两起山火迅速蔓延。山火发生后,22个涉林区县发布“森林防火封山令”。(点击阅读)
又比如,8月11日,水利部针对安徽、江西、湖北、湖南、重庆、四川6省市启动干旱防御Ⅳ级应急响应。水利部长江水利委员还多次发出调度令,向长江中下游补水。据统计,从8月1日以来,已陆续补水超过61亿立方米。61亿立方米是什么概念?它相当于439个西湖的水。(点击阅读)
8月16日,在江西省永修县吴城镇丁山村,村民用水泵抽水灌溉农田。新华社发
中央气象台预计,本轮高温将持续到25日,26-27日,南方地区的高温范围减小、强度有所减弱。
至于本轮热浪事件的成因,以及其预示的更长期的气候变化趋势,南都、N视频记者采访了中科院专家钱诚。其认为,人类活动引起的温室气体排放,是全球极端高温热浪事件频率和强度增加的深层次原因。(点击阅读)
02/高温烤出“夜经济”
白天躲进空调房,夜间出游享清凉,高温也催热了“夜经济”。商务部城市居民消费习惯调查报告显示,夜间时段已承担居民消费的60%。
在广东,“夜经济”发展起步较早,元素也异常丰富,既有岭南味儿,也有国际范儿;既有“大而全”的商圈,也有“小而美”的车尾厢集市。(点击阅读)
深圳市蛇口滨海文化创意街区。南都拍客 肖柳宏 摄
广州市广州塔旅游区。南都拍客 陈晓红 摄
车尾厢集市成年轻人消费新场景。
点一杯手打柠檬茶、淘一个喜欢的布偶、欣赏户外K歌音乐会……车尾厢集市因兼具经营属性和社交属性,备受年轻人喜欢。但它在繁荣夜间经济的同时也带来新的管理问题,如交通、卫生、消防安全等。如何让车尾厢集市既“燃”又规范?南都、N视频邀请了专家和业内人士进行探讨。(点击阅读)
“夜经济”虽为现代城市形态,但在古代也能觅其踪迹,只不过当时不叫“夜经济”,而是叫“夜市”。
古代夜市中,尤以宋代夜市最为繁盛。辛弃疾写道:“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你看,华丽的马车在飘香的街道驶过,凤箫悠扬,月光流转,那舞动的鱼灯和龙灯彻夜不歇……
看到这里,也许你已经发现宋代夜市与现代夜市的不同了。你觉得哪种更有烟火气呢?
03/消暑野游风险不容忽视
高温之下,溯溪、耍水等因消暑特性,在社交平台被不少网红“种草”。找一个野山沟,扎一个帐篷,摆一桌麻将,听溪水潺潺、鸟鸣山涧……一切是不是很美好?
然而,四川彭州山洪致7死8伤的悲剧则告诉我们,野游有风险,切不可麻痹大意。对于政府部门来说,预警机制仍有优化空间。对于个人来说,风险意识也应加强。(点击阅读)
该事件中,一个有争议的点在于:小红书等“种草”平台是否应对此担责?复旦大学新闻学院教授张志安认为,“在本次事件中,对平台方责任的追究可以相对表示‘宽容’。但是,平台方针对‘网红景点’有义务进行主动的风险提示。”(点击阅读)
除了耍水,最近,“赶海”也在短视频、直播等的带动下,成为一个热门娱乐活动。游客们等潮水退去后在沿海滩涂上捡螺拾贝、捉鱼抓蟹,感受到来自大海的馈赠。
8月15日傍晚,阳江海陵岛,家庭式遛娃赶海。南都拍客 叶秉新 摄
“赶海”热带动了当地旅游、餐饮等行业发展。不过,本地人则提醒,“赶海”是一门技术活,建议不要单独行动,最好有当地向导陪同。(点击阅读)
当游客们在滩涂上拾捡海鲜时,广阔的大海上,渔民们也正在捕捞。8月16日,南海伏季休渔期结束,渔民们向远洋进发,开启新一轮“耕海”生活。(点击回看直播)
8月16日中午12时,阳江市海陵岛,千帆竞发、百舸争流,南海伏季休渔正式结束。南都拍客 陈志强 摄
当渔船载着满满的渔获归来时,渔民风吹日晒的脸上浮现出灿烂的笑容。这一刻,所有的艰辛得到抚慰。
04/唯有读书最清凉
苦夏漫漫,燥热难挡,如何寻得一片清凉?阅读吧!浮华万千,喧喧嚷嚷,都被字词消解。
8月19日,一年一度的南国书香节开幕了。今年的南国书香节邀请了一众本土名家,冯达文、黄天骥、陈平原、叶曙明、庞贝等都将现身开展讲座和新书分享。(点击阅读)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分会场多达373个,有实体书店、图书馆、文化馆、农家书屋,还有地铁,等等。可以说是遍地开花,真正让阅读走进市民生活。阅读不再是一件束之高阁的事情,它可以随时随地进行。方寸之间,亦有丘壑。(点击阅读)
书香节上,新书众多,如何挑选?我们选出了十本与广东文化有关的好书,以飨读者。有美国记者、商人威廉·伍德记录19世纪20年代在广州及其周边地区见闻的《洋记者的广州城记》,有研究潮汕乡土文化的《乡愁如梦》,还有追溯中山五千年文明发展历程的《中山传》……(点击阅读)
最后,还要特别推荐一本新书——《走读广东古城》。它是国内首部聚焦广东沿海明清卫所城遗址的普及性读物,对卫所城的历史发展、风土人情、语言文字、饮食习惯、姓氏源流等进行了全方位的解读。点击视频了解吧!
出品:南都新闻App运营部
策划:李湘莹
整合:刘兰兰
设计:刘寅杉
编辑:刘兰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