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都讯 记者李榕 从出生开始,眼睛就开启了冒险闯关模式,不同年龄阶段和发育状态的眼睛会遭遇不同的难关,如何在这样一个高用眼时代,守护全家人的眼健康?近日,深圳爱尔眼科医院举行的“呵护眼健康,一年一眼检”全国眼健康科普巡展·深圳站活动在福田区深业上城举行。
“深圳关爱社区老人眼健康公益行”项目启动
活动现场,深圳爱尔眼科医院数位眼科专家以及眼健康科普志愿者们分别针对0-18岁儿童青少年常见的斜弱视、近视等眼病,18-45岁青年、中年人常见的干眼症、高度近视,45岁及以上中老年人可能会遭遇的“五大致盲眼病”进行了全方位科普宣讲。
《“十四五”全国眼健康规划(2021-2025年)》指出,我国仍是世界上盲和视觉损伤患者最多的国家之一,其主要致盲性眼病由传染性眼病转变为以白内障、近视性视网膜病变、青光眼、角膜病、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等为主的眼病。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及人口老龄化进程加剧,人民群众对眼健康有了更高需求。
为关爱深圳社区居民眼健康,深圳爱尔眼科医院联合深圳市老年协会共同开展的“关注眼健康·生活更精彩——2022年深圳关爱社区老人眼健康公益行”项目在活动现场正式启动,并由深圳爱尔眼科医院白内障科主任曹加国作了《老年人常见眼病》相关科普知识的分享。
据了解,该项目正式启动后,将深入各大社区为居民提供眼健康义诊、眼健康科普宣教,同时,针对筛查出罹患白内障、翼状胬肉等眼病符合手术指征的市民,提供深圳市慈善会·爱眼慈善光明基金提供的手术费公益援助。
6岁儿童中45%已失去远视储备,6-10岁的儿童度数增长最快
据相关数据显示,目前全世界有14亿近视患者,而我国近视患病人数有6亿之多,特别是儿童青少年近视人数居多。近年来,据国家卫健委近视监测数据显示,2018年,全国儿童青少年总体近视率为53.6%,到2019年下降到50.2%,一年下降了3.4个百分点。2020年与2018年相比,下降了0.9个百分点。但儿童青少年的近视状况仍不容乐观,整体呈现出高发、低龄、进展快的趋势。2020年,小学生、初中生、高中生近视患病的比率分别为35.6%、71.1%和80.5%。
南都记者采访了解到,爱尔眼科视光研究所与中南大学爱尔眼科学院联合发布了《中国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大数据白皮书》,白皮书对英国、越南和中国三国儿童青少年用眼行为与视觉环境进行对比;并对全国27个省310万名儿童青少年的抽样调查数据进行解读。
白皮书显示,中国孩子在家用眼行为更差,6岁儿童中45%已经失去远视储备,6-10岁孩子度数增长最快。深圳爱尔眼科医院大视光科主任贺春香介绍,从近年来儿童青少年近视的情况来看,近视高发的年龄段已从8-12岁提前至6-10岁,近视眼主要受到遗传和环境的影响。同等条件下,相比父母没有近视的孩子来说,父母一方有近视,孩子出现近视的情况要高出2.1倍左右;父母双方近视,孩子出现近视的情况要高出4.9倍左右。从环境因素考虑,孩子用眼时间过长、所看物体过小、看书环境光线过明或过暗以及用眼姿势不正确,都可能诱发孩子近视。加上家长对孩子近视的认识不足,导致孩子的近视率在逐年递增。
“户外活动对于预防近视非常重要,我们要时时刻刻想着户外活动,只要有时间尽量带着孩子去公园去户外活动。”贺春香介绍,户外活动要在白天,光照强度高,夜晚户外活动对于预防近视没有用处。
贺春香建议,除了平常的检测视力,3岁就可以建屈光发育档案,了解孩子眼轴情况,预测近视发展速度,尽量把近视延后。一般来说,孩子刚出生的时候,眼轴只有16mm左右,往往存在300度左右的远视。这个“远视储备”非常重要,决定着孩子未来近视的概率。随着年龄的增长,眼球增大,视力增加,远视减少,直至12岁左右转为正视眼。从出生到6岁,孩子的眼轴变化是最快的。这个时期,家长尤其要控制孩子的近距离用眼。如果眼轴增长过快,“远视储备”会被过早透支,孩子就会近视,且以每年50度左右的频率增长,一直到18岁停止发育为止。
“学龄前是预防近视的关键期,家长一定要抓紧时间帮助孩子养成正确的用眼习惯。”贺春香表示,家长要关注孩子眼健康,并且注意孩子不良的用眼习惯,一旦发现孩子有眼睛相关的症状,应及时带孩子就诊检查视力,及早为孩子建立屈光发育档案,记录孩子屈光发育情况,1年至少2次,做到早发现、早干预。如果孩子已经近视,要去正规的眼科医疗机构通过科学的方法进行控制,避免发展为高度近视。
编辑:戴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