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澳门义工老人陈雨莲:鼓励青年积极参与粤港澳大湾区建设

南方都市报APP • 南都即时
原创2022-09-02 09:42
文头图.jpg

编者按:见信如晤,纸短情长。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常以书信的方式同人民群众、党员干部以及各行各业各界人士交流互动,激励大家做新时代的奋斗者。即日起,南方都市报、N视频推出特别策划“十年信笺情——回访收到总书记回信的新时代奋斗者”,听他们讲述如何铭记总书记山高水长的关怀厚爱,踔厉奋发、笃行不怠。

“这封回信对我们来说,是最好的重阳节礼物。”2019年10月6日,澳门街坊总会颐骏中心长者义工组的30位老人,收到了一份特别的礼物——来自国家主席习近平的回信。

陈雨莲如今回忆起当时的场景仍难掩激动:“主席在信中说,希望我们坚持老有所为、继续发光发热,多向澳门青年讲一讲回归前后的故事,鼓励他们把爱国爱澳精神传承好,积极参与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携手把澳门建设得更加美丽。”

澳门街坊总会颐骏中心成立于2007年,是一家专业的老年人服务机构。2009年1月,时任国家副主席习近平曾来到中心亲切看望。陈雨莲参加了那次见面活动。她是缅甸归侨,20世纪70年代来到澳门定居,如今已是四代同堂。陈雨莲在接受南都、N视频回访时表示,自己亲身感受到,澳门年轻人在粤港澳大湾区广阔天地里有了更多工作和学习机会。

WechatIMG1382.jpeg

陈雨莲。

【专访陈雨莲】

“回信是最好的重阳节礼物”

南都:2019年,你与另外29位老人给习近平主席写了一封信。你们写信的契机是什么?

陈雨莲:这封信的缘起还要从2009年讲起。当时主席来到中心看望我们,并说以后可以多点交流。10年过去,澳门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老年人们过着老有所养、老有所属、老有所为的生活。我们想把这些情况与主席分享,就决定一起来写一封信。

写信时,我们围坐在一起讨论,每个人都提出了自己的想法,最终把回归以来澳门由简朴小城变身繁华都会的精彩故事写进了信里。我们还告诉他,作为澳门退休老人,我们深知澳门的发展进步离不开祖国这个坚强的后盾,我们由衷地为自己是中国人而骄傲。

南都:收到回信后,你们有什么感受?

陈雨莲:我们是在重阳节前一天晚上11点多得到的消息,那天我兴奋得一个晚上都没睡着觉,总盼着能快点天亮。第二天我们都不约而同地起了个大早,来到中心等待接信,每个人都非常激动。

收到回信后,我们一起仔细、反复地阅读。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主席为我们退休后热心公益事业、生活充实快乐感到高兴,并祝全国的老人们健康长寿、生活幸福。饱含深情的字句让我们深受感动,对我们来说,这是最好的重阳节礼物。

南都:这封回信对你们来说意味着什么?

陈雨莲:主席在回信中谈及,希望我们坚持老有所为、继续发光发热,多向澳门青年讲一讲回归前后的故事,鼓励他们把爱国爱澳精神传承好,积极参与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携手把澳门建设得更加美丽。这给我们继续做好义工工作以莫大激励。

收到回信后的那一年,我们变得十分忙碌,经常到澳门各地的学校与年轻人们交流,讲述我们所亲眼见证的,澳门回归祖国20年来的发展变化,让他们知道如今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鼓励他们积极参与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在更广阔的天地里寻找工作和学习的机会。中心也在继续做好澳门养老、社会服务工作的同时,不忘把好的经验、做法推广到粤港澳大湾区的其他城市。

“大湾区给年轻人带来更多机遇”

南都:习近平主席在回信的开头提到,想起了十年前在澳门同大家见面的情景。你还记得当天的情况吗?

陈雨莲:那是2009年1月,主席来到澳门街坊总会颐骏中心看望我们。当时我刚退休两年,已经在做长者义工了。面对面见到主席时的那种激动,我到现在还记忆犹新。

那天,他亲切地询问我们退休后生活过得怎么样,我们告诉他,回归后我们的生活越来越好,澳门的老年人都享受到了免费医疗,没有后顾之忧。他听后,衷心地为我们感到开心。

因为2009年是牛年,我们一起做了一只手工小牛,由他亲笔写上“吉祥”二字。后来,我们将那只小牛送给了他,又仿制了一只一模一样的,一直保存在中心里,作为一份特殊的留念。

南都:你当时的心情如何?

陈雨莲:那次见面对我们来说是很大的鼓励。2009年正面临国际金融危机考验,澳门经济也受到了不小的冲击。所幸在国家的帮助下,澳门一步步克服困难,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成绩。我们都很感谢国家对澳门的关注与支持。

南都:澳门回归祖国以来,你见证了哪些变化?

陈雨莲:澳门这二十多年来的变化是全方位的。回归前,澳门的治安情况不容乐观,博彩一业独大,年轻人稍有不慎就有可能误入歧途。回归后,除了经济发展突飞猛进、社会治安显著改善外,澳门的民生福祉也得到了特区政府重视,居民的幸福感大幅提升。

澳门的老人们现在可以享受免费医疗,还能按月领取退休金、养老金,口袋里的零花钱比年轻打工时还要多;孙辈们在接受15年免费教育之余,还能进入内地高校深造;粤港澳大湾区融合发展给澳门年轻人带来更多机遇……这些福利都是我们在回归前不敢想的。

“希望未来能继续发光发热”

南都:你对内地的发展有哪些了解?

陈雨莲:我见证了国家几十年来的沧桑巨变,亲身感受到澳门与祖国的血脉相连。如今,我家中已是四代同堂,生活宽裕了,基本上每年都会组织一次全家旅行,我们一起走过广东、四川、江西、广西、青海等地,看到了祖国各地翻天覆地的变化。

南都:为什么选择在退休后继续做义工?

陈雨莲:出来做义工可以力所能及地帮助别人。澳门有不少独居老人,我们的日常工作就是登门探望或者打电话问候他们,还经常组织老人们一起去看大熊猫、爱国电影等。没事的时候,我也会在中心的咖啡厅里帮帮忙,但凡是我能做的,我都会去做。

近年来,我发现越来越多的老年人自发加入我们的志愿者队伍。从小跟着我跑来跑去的两个孙女,现在也利用业余时间做起了义工,大家都在为我们的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

南都:你对未来的生活以及澳门的发展有怎样的期待?

陈雨莲:我今年78岁了,还没想过“停下来”。义工工作让我感觉自己越发年轻。我希望未来能继续以身作则、发光发热,发扬老有所为的精神。我深知,澳门居民今天平稳、安定的生活,离不开国家对我们的长期支持。我希望接下来随着疫情影响不断减弱,我们能抓住机遇,充分发挥澳门的独特优势,迎来新一轮的经济发展。

十年信笺情——回访收到总书记回信的新时代奋斗者

总策划:戎明昌 刘江涛

执行策划:王佳

统筹:南都记者 向雪妮

采写:南都记者 翁安琪

专题编辑:张亚莉

海报设计:尹洁琳

编辑:张亚莉,向雪妮

更多报道请看专题:十年信笺情

南都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授权联系方式
banquan@nandu.cc. 020-87006626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