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都讯 记者李玲 发自北京 9月21日上午10时,中宣部就台工作和两岸关系发展情况,在京举行“中国这十年”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中央台办表示,“和平统一、一国两制”将为台湾同胞带来实实在在的好处。两岸统一后,台湾可以实行不同于祖国大陆的社会制度,台湾同胞可以在和平安宁的状态下生活和工作。
上千家台企享受各类税收优惠
这些年,两岸人员往来和各领域交流不断扩大,已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的交流格局。在经贸合作方面,中央台办宣传局局长、新闻发言人马晓光表示,两岸的贸易金额十年翻了一番,台湾对大陆贸易依存度居高不下。台商投资大陆保持增长的势头,呈现大项目多、科技含量提升的变化。
2018年以来,大陆方面先后出台了一系列促进两岸经济交流、助力台胞台企发展的政策措施。马晓光说,江苏、浙江、福建等地上千家台企享受各类税收优惠,数百家台企获得工业转型升级、绿色制造、智能制造等专项资金支持。截至2022年6月,有41家台资金融机构获批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QFII)资格,有53家台企在大陆上市。
平台增多、成效显著也是两岸经贸合作的一个突出特点。比如,在安徽合肥、福建厦门与泉州设立海峡两岸集成电路产业合作试验区,在山东设立海峡两岸新旧动能转换产业合作区,在广西、湖北、四川、江西和湖南设立5个海峡两岸产业合作区,支持昆山深化两岸产业合作试验区开展对台先行先试。截至2021年,5个海峡两岸产业合作区共有台资项目350多个,总投资额超1000亿元。
在厦门当“园长”的台胞宋志平:来这里就对了!7月11日,在位于厦门市翔安区的荣杰园观光农场,农场负责人、台胞宋志平在查看火龙果长势。新华社发
“九二共识”是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定海神针
在两岸政治交往上,十年间也取得历史性成就,中央台办研究局局长仇开明认为具体可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推动实现两岸领导人会晤、二是推动建立双方两岸事务主管部门常态化联系沟通机制、三是保持与岛内有关方面交往,推进两岸民主协商。
仇开明特别提到,2014年2月,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与台湾方面大陆委员会在确认“九二共识”的政治基础上,建立了常态化联系沟通机制,两个部门的负责人实现多次互访、开通热线,提升了两岸交往的制度化水平。但是2016年民进党上台以来,拒不承认“九二共识”,不认同两岸同属一中,破坏了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政治基础,导致这一联系沟通机制停摆。
南都记者注意到,当天新闻发布会上,中央台办重申始终坚持“九二共识”的重要意义。马晓光表示“九二共识”是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政治基础,是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定海神针。如果动摇甚至图谋抛弃这个基础,两岸关系必然受到损害、陷入动荡,两岸同胞利益也将受损。
游客在周庄观赏正在调试中的灯彩。9月8日,2022海峡两岸(昆山)中秋灯会在江苏省昆山市周庄古镇举行亮灯仪式。 新华社发
增加互信认同,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
除了经贸交流、政治交往外,两岸在民间各领域交流合作也更趋频繁。
“基层民众和青年群体已经成为两岸交流的主力军。”据朱凤莲介绍,2015年实施台胞来往大陆免签注政策,全面实施卡式台胞证,进一步方便了台胞往来两岸,当年达到985万人次峰值。2020年以来,受到新冠肺炎疫情因素和民进党当局设置政治障碍的影响,线上交流已经成为两岸同胞交流互动的主要形式,两岸各界每年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开展了近千场交流活动。
为台湾同胞提供同等待遇政策,也在细化深化。中央台办表示,目前已会同各地区各部门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为台胞提供大陆的发展机遇。具体包括,制发台湾居民居住证、取消台湾居民就业许可证、扩大台胞在事业单位就业试点、扩大对台招生、保障台胞在大陆参与职业资格考试和社会保险、台胞在大陆免费接种新冠肺炎疫苗等。
“越来越多台湾同胞在大陆找到了发展舞台,”朱凤莲说。她提供了一组数据——目前累计设立了78家海峡两岸青年就业创业基地和示范点,服务和入驻台湾青年创业项目企业220多个,有2000多名台湾青年学者在大陆高等院校任教。每年有近3000名台湾大学生在大陆高等院校获得奖学金,有近千名台胞已经考取了大陆各类热门行业的职业资格证书。近三百名在大陆工作生活的台胞获得了地市级以上的五一劳动奖章等荣誉称号。
此外,两岸社会文化融合发展不断深化。影视、音乐、美术、创意设计、图书出版、非遗等两岸文化交流蓬勃开展。每年有上千人次的台湾演艺人员参与大陆广电视听节目和影视制作,台湾少数民族也参加了第十一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
展望未来,朱凤莲表示将出台更多的惠台利民政策措施,突出以通促融、以惠促融、以情促融,持续为两岸各界交流合作创造有力条件,促进两岸同胞加深相互了解,增进互信认同,共同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推进祖国统一进程。
编辑:梁建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