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国重器、岭南风情,细数奋进新时代主题成就展上的广东元素

南方都市报APP • 察时局
原创2022-10-04 00:07

上天入海的大国重器、地域风情的岭南文化、郁郁葱葱的红树林自然风光……近日,“奋进新时代”主题成就展在北京展览馆开展。南都记者探馆发现,此次主题成就展现场有大量广东元素集中亮相,呈现了这十年广东各领域取得的新成果。

1.jpg

展馆门口的深圳平安国际金融中心模型。

中央综合展区展示图片、模型等6000多项要素

刚进场还未入馆,在北京展览馆的大门旁就能遇见一处最鲜明广东元素——深圳平安国际金融中心模型。作为广东的地标性建筑、深圳第一高楼,它矗立在门口“中国建造的超高层建筑集锦模型”展区中,十分吸睛。

步入展馆,在中央综合展区,据展区相关负责人介绍,综合展区包括图片、实物、模型等6000多项展览要素。记者注意到,在中央综合展区的多张图片与实物展示中,也出现了多个广东元素,涉及经济、科技、文化、法治等多个层面,出镜率颇高。

在“经济建设奋楫扬帆 谱写高质量发展新篇章”单元中,展出了中国散裂中子源运行原理模型。作为中国首台、世界第四台脉冲型散裂中子源,它已在东莞正式运行四年多。

在“坚定文化自信 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单元,中国国家版本馆广州分馆文沁阁以图片形式呈现,另外名为“扬眉吐气”的粤绣(潮绣)作品也在该单元以实物展出。

2.jpg

中国国家版本馆广州分馆文沁阁图片。

在“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美丽中国建设迈出重大步伐”单元中一张照片映入记者眼帘,在湛江红树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俯拍图片中,蓝、绿色交相辉映,显示出一派勃勃生机。湛江红树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中国面积最大的海岸红树林湿地,有红树植物24种、鸟类82种及丰富的浅海生物资源。作为“海洋绿肺”的红树林在净化海水、调节气候、保护生物多样性等方面发挥十分重要的作用。

3.jpg

中央展览区展示广东省湛江红树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图片。

在“坚持‘一国两制’推进祖国统一”单元,展出了香港前往内地的首趟高铁纪念车票、粤港澳大湾区律师执业证、签发地点为广东的卡式台胞证样本等实物展品,还有在广东举行的第二届海峡两岸学生棒球联赛深圳总决赛现场照片及两岸棒球一家亲的纪念球棒、手套、棒球。

4.jpg

广东单元展出的科技实物与模型。

长约41米图片展墙,展示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等五大板块成就

从中央综合展区前往地方展区的广东单元,在“湾区蓝”为主题配色下,一入场就好似身处天空之境。在设计上,场馆突出广东特色,选用广州塔、深圳拓荒牛雕塑、珠海大剧院和港珠澳大桥、广东自贸区大门等元素,共展出图片、图表60余张,实物、模型50余件(套),展示了广东经济、科技、文化各领域取得的成果。

该展区中,最为引人注目的是巨大的粤港澳大湾区沙盘,它横跨广东、澳门、香港三大展区,展示了粤港澳大湾区在规划建设、轨道交通、航空航运和国际科创中心等方面的建设成就。据展区工作人员介绍,2021年,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累计注册澳资企业已超4700家,近两年增长2倍;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累计注册港资企业1.19万家,2021年地区生产总值1756亿元;广州南沙深化面向世界的粤港澳全面合作,累计引进世界500强企业投资项目超220个,市场主体总量超30万家。

5.jpg

展区工作人员介绍粤港澳大湾区沙盘。

在沙盘左右两侧,两个立柱生动地展示3D动画画面,一侧展示着早茶文化、粤剧、特色非遗等广东历史文化;一侧则展示着人工智能、建筑地标、特色农产品等现代发展成就。据展区工作人员介绍,这两侧分别代表着“传统文明”与“现代文明”,显示着传统与现实的碰撞与交融。

向内走还有长约41米的三面图片展墙。整体展览由“改革开放在更高起点上纵深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成就斐然”“深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建设全面铺开”“科技和产业创新高地加速建设”“美好生活画卷不断铺展”五大版块组成。

在“改革开放在更高起点上推进”板块,也有一张橙色的图表展示了广东经济发展的成果。图表显示,广东全省地区生产总值从2012年的5.7万亿元增长到2021年的12.4万亿元,连续跨过7个万亿级台阶,经济总量连续33年居全国第一,人均生产总值从5.23万元增长到9.83万元,继广州、深圳之后,佛山、东莞也迈入万亿级城市行列。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成就斐然”板块上,重点展示了港珠澳大桥建成通车、粤港澳大湾区世界级机场群、粤港澳大湾区港口等画面。

6.jpg

佛山石湾陶艺《满堂红》。

9.jpg

潮瓷通花瓶《琵琶寄菊》。

“上天入海”大国重器落户广东,实现科技“0 到 1”的跨越

“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在照片下方的展柜中,陶瓷捏制的荔枝栩栩如生,这是一件佛山石湾陶艺《满堂红》。此外,像是西关趟栊门摆件、潮瓷通花瓶《琵琶寄菊》等文艺精品,也纷纷亮相广东单元传统文化板块。

会上还展出了广东“上天入海”的科技成就,如AG600“鲲龙”、云洲智能无人船等科技模型。“广东造”航天微波炉两度“上天”到太空,要在空间站持续工作十年。这一航天微波炉7分钟内便可完成三名航天员的一餐主食。入海的“探索6000”是一款6000米级深海AUV高精度光学探测系统,它能在复杂海底环境下自主航行、躲避障碍,广泛应用于水下考古、深海资源勘探和海洋科学研究等领域。船形结构的鲲龙-AG600是大型灭火/水上救援水陆两栖飞机,既能上天成为一艘会飞的船,有能下海变成一架会游泳的飞机。

7.jpg

大型灭火水上救援水陆两栖飞机AG600“鲲龙”模型。

展区相关负责人表示,创新是广东实现发展的核心驱动力。广州、鹏城实验室挂牌,东莞散裂中子源、鲲龙-AG600等“大国重器”落户广东,实现了重大科技基础设施 “从 0 到 1” 、“从一到多”的跨越。

一位参会人员在看到广东展厅陈列的科技成果时,赞叹不已。“广东这几年科技发展很厉害,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突飞猛进。”他表示,“这个展览让我感受到了科技前沿的广东。”


采写/摄影:实习生 王玮 南都记者 王凡 发自北京

编辑:梁建忠

更多报道请看专题:二十大时光

南都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授权联系方式
banquan@nandu.cc. 020-87006626
2